|
一、我为什么选择了羽毛球 原因很简单,我通过相对健康的饮食以及健康作息,成功减掉了20斤体重,但随着身体逐渐适应了新的代谢平衡,减肥遇到瓶颈期,需要运动刺激一下,同时又因为正值盛夏(6月份),所以选择一个运动量不错,且不晒的运动,羽毛球最合适。 就这样,怀着对突破瓶颈的期待和对新运动的好奇,我走进了家附近的羽毛球馆(我第一次去球馆,穿着一双爱步的皮鞋,可见我是多么的小白),下图是我上了第一次课后去球馆练球,看我的招财猫挥拍。 二、报班,一个40+“胖子”的理性选择2.1 我为什么从零开始直接选择报班准备开始打羽毛球后,总得从网上找些学习资料,至少知道一开始都得先买那些装备。随着刷的多了,也就发现,羽毛球这个运动远比我想想中更复杂。 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先自己打着玩,找个朋友随便练练。但我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决定直接报班学习。这个决定背后,是我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理性计算”。 一个四十多岁、体重超标、没有任何运动基础的“纯小白”,最理性的选择。 2.2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我这个年纪,运动损伤的代价太高了,都不用说是打羽毛球,我本身玩路亚以及台钓,我身边不乏因为钓鱼姿势不正确而导致网球肘、肩袖损伤的例子,再加上我早些年也玩过登山徒步,身边膝盖问题的就更多了。 羽毛球看起来温和,实则对关节、肌肉和肌腱的要求很高。一次不正确的落地可能伤及膝盖,一个错误的挥拍动作可能让肩肘承受不必要的负担。 我不想因为追求健康反而失去健康,所以报班对我来说更合适。 2.3一辈子的爱好,地基很重要我虽然爱好看似不少,但通常选择一个爱好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当做一辈子的爱好来培养,故此我坚信任何运动技能,基础越牢固,后续发展空间越大,虽然我不觉得我这个年纪以及身体条件能打的多好,但总比一开始用错误的动作影响自己发展强。 网络上无数羽毛球爱好者的分享都印证了这一点:那些早期没有系统学习、养成了错误动作习惯的人,后期想要纠正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是初学时的数倍。与其将来走弯路,不如从一开始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2.4 运动坚持下去,有小伙伴很重要我选择的是小班课,一个教练带4-6名学员。这种模式既保证了教练能关注到每个人的动作细节,价格又比一对一私教亲民许多,同时还有同伴一起学习的氛围。对于全零基础的我来说,这似乎是最理想的选择。 现在周末一起约着打球的,基本都是我们一起练球的小伙伴,这样即解决了搭子问题,又解决了大家等级相差过大的问题。 三、5个月羽毛球的三大收获转眼间,5个月过去了,20节课,累计40小时的训练,算上平时约球,我自己记录的总计应该是90个小时,回顾这段历程,我越发确信当初直接报班的选择是多么明确。 3.1. 运动损伤的有效规避这是我最感激的部分。教练从第一节课就开始强调:“羽毛球不是用手臂打的,是用全身打的。” 她耐心地纠正我们每一个细节:如何屈膝降低重心保护膝盖,如何转体发力避免“网球肘”,如何落地缓冲减少对关节的冲击。 我记得第三节课时,我习惯性地用手臂全力挥拍,肩膀很快就有了酸痛感。教练立刻指出问题所在:“你在用肩膀代偿背部和腰腹的力量。” 她分解动作,让我先练习转体,再结合手臂动作。这种及时的纠偏,让我避免了一场可能的肩部损伤。现在,即使在激烈的对打中,我的发力也变得顺畅而自然,不再有当初那种“硬碰硬”的吃力感。 就我目前五个月的体验,教练其实更多不是教,最有价值的是发现问题时的纠错。 3.2 从零构建的知识体系作为一个真正的“小白”,我不仅不会打球,连最基本的规则和礼仪都不懂。什么时候换发球?左右区如何轮转?双打的站位和轮转策略是什么?这些在俱乐部老手看来如同常识的知识,对我而言却是一片空白。 小班课系统地填补了这些空白。我们从最基础的握拍开始,一步步学习步法、挥拍、发球,再到前后场技术、基本战术。教练不仅教技术,还会讲解规则,我们现在最后剩下的十分钟左右,通常会打一场,教练跟旁边看着做点评。 3.3.找到“同频”的伙伴我之所以选择班课,就是想结识了一群和我一样从零开始的朋友。虽然年龄不会相仿,但通常水平相近,最重要的是,我们对羽毛球抱着同样的态度——认真但不较劲,努力但享受过程。 我们这几个经常玩的,现在这个班基本也还会继续续下去,每周一次训练,同时每周固定也会约球。因为大家水平差不多,打起来格外有乐趣:没有人会嫌弃你的失误,就是像周末老友聚会一样,打球的氛围格外好。 四、90小时后的我,一个真实的水平评估那么,纯小白经过5个月40小时的系统学习,以及50个小时的约球,竟达到了什么水平?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依然是个初学者,但已经是一个“会学习”的初学者了。 如果单纯从结果上评估,这个其实不客观,比如A是非常有天赋的年轻人,这90个小时对他来说也许可以快速成长到三级,但我这样一个大腹翩翩的中年大叔来讲,可能就刚刚入了个门。 1、我掌握了正手和反手握拍,场上也能实现切换。 2、能够进行基本的高远球对拉,自认为质量尚可,但距离好的门槛还很远。 3、网前发小球质量不高,虽然能做到相对贴网,但质量很差,角度控制不好。 4、正手发高远球目前质量还可以,除了发出去后稍稍偏左。 5、至于挑球、吊球这些虽然学了,但是掌握的很差。 6、步伐是目前最大的弱点,虽然能够相对正确的完成网前以及后场移动,但速度上不去。 7、反手现阶段是完全不会,我也没着急去练,总觉得时间久了自然就会了。 8、其实现在训练最大的问题是体力,虽然逐渐有改善,但距离够用还差得远。 大概目前90个小时,我也就是这个水平了,也许在你来看我纯瞎耽误功夫,但我心态还行,慢慢来呗,等180个小时,270个小时甚至1000个小时的时候,慢慢该会的也就会了。 五、结语我清楚地知道,羽毛球是一项需要时间堆砌的运动。网络上那些让人惊叹的跳杀、鱼跃救球、精妙的假动作,背后都是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积累。90小时(40训练+50俱乐部活动),对于羽毛球这条漫漫长路而言,仅仅是一个开始。
但我并不着急,毕竟我把羽毛球当做一辈子的爱好,忘了谁跟我分享说反手这件事,就跟竹子一样,前期在地下默默扎根,看似毫无变化,一旦时机成熟,便会破土而出,快速生长。 五个月前,我为了突破减肥瓶颈而拿起球拍;五个月后,羽毛球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体重的继续下降和身体的更加健康,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节奏和社交圈子。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个考虑开始羽毛球运动的“纯小白”,尤其是如果你已经不再年轻,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建议:找一个好教练,从零开始。 这可能是通往这项运动最美妙之处的最短路径。 现在的我,依然是个胖子,依然动作笨拙,依然会在球场上犯各种低级错误。但每当我打出一个个漂亮的高远球,听到球拍甜区击中球时那清脆的“砰”声,感受到汗水顺着脸颊滑落的畅快,我就知道——这一切,都值得。 羽毛球的路还很长,而我,刚刚启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