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为spark1989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最近入手了一把新拍,开箱的感觉颇为震惊。那抹青白蓝渐变漆水便跃动于拍框之上,还带有镭射纹漆水挺有质感,整个涂装仿佛有点GT赛车的味道。与其他拍子放一起,辨识度还是很高的。开箱后随拍配件丰富,配有球拍袋1个,而不是那种硬的拍包。布袋确实比拍包更实用。这次的拍袋质感厚实,颜值也不错。 先来说说球拍官方参数,76孔盒式边框(分段式开槽),4Ug6,长度675标准长度。平衡点300mm,6.8毫米中杆,质保32磅。拍框标准C60字样,经了解是笼式富勒烯碳素的意思。框面大小正常,上线上手胶后实测重量来到95g左右,使用球线为蟹羽的BG63线,上线磅数25磅。球拍重量中规中矩,锥盖有点类似最早YY家天府系列的样子。
拍子到手已经打了5场左右的球了,挥拍有点类似之前用胜利纳米7的感觉。拍子比较糖水,整体打感不硬,平抽等连贯式包裹感不错,是平衡拍的特点。下面详细说说2款对比主观感受: 网前控制方面: GT77:握柄传递清晰触感,搓球时能感知球头在拍面滚动过程,比较好控制。 纳米7:握柄反馈稍钝,击球落点需要加点手上力量,依赖线床张力和手感。 平抽块挡方面: GT77:闪电反击。得益于6.8mm中杆,形变恢复速度明显比纳米7快,平抽中比较容易获得上手机会,出球干净利落。 纳米7:稳扎稳打。相对于GT77,稍显迟钝,反馈中规中矩,上手需加力。 后场进攻: GT77:相对精准,点杀是其亮点。杀球的时候用7成力左右,球落点范围还算理想。 被动过渡球能"借5分力打7分效果"。适合打点型选手。但在重杀时感觉偏轻,出球有点飘,位置不太好把握。 纳米7:相比GT77,它就属于均衡输出,杀球需主动加力,手上疲劳度也会增加。高远球也更依赖主动发力,被动球会有打不到位情况发生。 简单总结:川崎GT77价格亲民,配线配手胶配收纳袋,性价比十足。它不像速度拍那样追求极致爽快,也不似纯进攻拍般难以驾驭,而是将力量、速度、控制压缩成可量化的操控体验。整拍击球连贯性不错,上手难度低,比较适合喜欢打中后场球友。推荐入门进阶级球友,不太适合那些暴力强杀暴力进攻的选手,有兴趣的球友可以入手试一试。
本帖最后由 spark1989 于 2025-11-24 18:5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