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登录更安全

查看: 763|回复: 3

被过度神话的手腕内旋,打假自媒体羽毛球圈误导人的概念|上海一对一羽毛球私教课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当下的羽毛球网络社群中,“手腕内旋”是一个热度极高的技术词汇。几乎在任何关于发力教学的讨论中,你都能听到它的名字。它被描述为发力链条中的关键一环,是打出鞭击效果、产生爆发力的核心秘密。然而,当这个概念被过度强调和简化传播时,许多球友可能正不知不觉地走入一个练习的误区。在省队教球十几年,我从来没听说过什么所谓的手腕内旋的概念。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在规范的正手高远球和杀球动作中,手腕内旋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自然的生理过程。它是完整挥拍发力后的必然结果,而非一个需要刻意且孤立去执行的动作起点。

那么,为什么说“过于强调手腕内旋”是有问题的呢?

问题的核心在于“刻意”与“过度”。当一名业余爱好者被教练告知发力就是“要内旋”时,他很容易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手腕的翻转上。这往往会导致动作僵硬,为了内旋而内旋,整个发力过程变成了手腕单一的、用力的“扭动”,而失去了身体协调发力带来的流畅与爆发。

事实上,一个高效、集中的击球,是手指与手腕协同工作的艺术结晶。我们真正要追求的,是通过手指的捻动、抓握与手腕的配合,共同精准地控制拍面的朝向和角度,最终实现对球的落点、速度和线路的精确制导。

设想一个场景:你的手腕确实完成了充分的内旋,但握拍的后三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是松驰无力的。这就好比一个杠杆,虽然支点(手腕)转动了,但末端却没有产生有效的力量传导。其结果就是,拍面可能在最后瞬间无法稳定,力量在传递至拍面的前一刻被“卸掉”,导致击球软弱无力。

因此,对于所有我的私教课学员来说,我都让他们关注更细微、更关键的环节:如何运用你的手指去感受球拍,并与手腕形成自然的联动。

内旋是良好发力后水到渠成的表现,而不是发力的唯一源头。下一次练习时,不妨尝试将注意力放在击球瞬间手指的捻动与瞬间抓紧拍柄这个“寸劲”上,让你的手腕自然地跟随这个发力过程。当你体会到手指与手腕如同一个整体般协同工作时,你会发现,发力不再是难题,那个被神话的“手腕内旋”,也早已悄然融入在你流畅自然的动作之中。

后期我将从专业角度分享更多,大家在羽毛球上可能遇到的误区,让大家更高效地进步。

想学会更多偷懒进步的方法,欢迎来上海真实我,需要私教上课提升的,欢迎➕我v
1764229788832275671.jpg
发表于 昨天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啥,手腕转不了内旋。内旋是一个小臂动作。
手腕是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四个方向。
回复 赞一个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内旋是自然发力带动的结果,而不是为了内旋而内旋。自媒体教学因为不能现场手把手纠正动作确有其特殊性,但是第一个归纳出“内旋”的人也是鬼才
回复 赞一个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旋转和摆动,是手臂的基本模式

你看别人拿菜刀砍排骨,没人用内旋的吧?所以人的本能其实是不内旋的,随便找个不打球的挥拍,就是摆动模式(和砍排骨一样),10个里面不到1个会自己琢磨出内旋模式,所以教就会强调这个模式

回复 赞一个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APP|商务联系|招聘信息|手机版|中羽在线 ( 闽ICP备19012345号-2 )

GMT+8, 2025-11-28 01:18 , Processed in 0.039687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