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羽在线社区


找回密码 |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登录更安全

查看: 638496|回复: 687

[评测体验] 【教你选拍+看透科技】打过百款球拍后领悟:购买时要注意的科技和参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使用道具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22-3-7 16:44: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读不懂球拍的科技,容易造成选拍盲区
我是球拍品宣破壁人,在对比上百款球拍后
分享我眼中对球拍参数和科技的理解
哪些科技才是关键核心,哪些科技是能影响打感,哪些是购买时需要考察的重点
哪些是选球拍的关键参数或科技点,并从中插入一些产品故事
本文仅供参考,做为一家之言 不作购买产品时候的唯一参考


基础参数

空拍重量
空拍重量(有底胶去包装)标识单位常用为:1U~XU
1U 99.9~95g  2U 90~94.9g 3U 89.9~85g
以此类推,数字越大越轻,每个1差距5g
空拍重量必须搭配有底胶,无底胶的不算是空拍重量。


比较独特的标识:
1.YONEX的 F指的是重量在6U
2.早年间李宁有W3 W2 W1等独立体系(每款唯有一个配重)
3.波力、胜利等台系品牌也有独特的2# 3#标志
多重标准加大品宣难度,通用统一标准能让消费者的提高认知

我个人看法:
竞技类球员极少选择4U或以下的重量,5U或以下的重量很多业余喜欢,极少高水平选手会选用
建议力量足够的朋友,初学从3U入手,确保自己的开局就习惯传统配重
女孩子我建议开局不要低于4U,超轻的球拍可能会改变你的发力习惯
参考重要程度:⭐⭐⭐⭐⭐


握把尺寸:
木柄未上底胶时的尺寸
木柄尺寸(无底时)单位常默认为:
G1~G6,G6最细、G1最粗
G3 G2适合欧美大手,14年后G4在国内逐渐少用,G5符合当下亚洲市场需求
G6早期主要出现在球员定制、日本瘦小消费者和女性准备的极细尺寸,早期零售多在日本
现在不少品牌在5u或更轻推出G6的握把,方便调节配重(木柄重量很大)
由于各品牌所用木柄材料、工艺和底胶厚度大多不一致,在这里只说大概不引入参数
G5握把在缠上不同的底胶后抓握宽度和厚度有差异
李宁早期有独立的尺寸体系:S1 S2 S3
台系品牌波力 胜利等早年有G1 G2 G3 各自独立体系
现在不少工厂内部有自己的标注法:1号手柄 2号手柄 3号手柄等,1号多数是最细的
值得注意的是22年8月18日发售的这批龙牙2的G5 的尺寸 和 绿厂的G4一样了,所以每个品牌的G5的尺寸不一定是相识的
参考重要程度:⭐⭐⭐



平衡参数:
红厂等国内品牌在商品或画册标有平衡点的数值(一般正负差距在3以内)
蓝厂早期有平衡标识,现在新款少见
绿厂在中杆或拍框用英文表示重或轻,平衡取个大概
同一型号下常有平衡点可能有正负5的差距
少部分玩家美其名曰:年份批次和版本差异
有差异就有玩家眼中的等级区分,属于消费者给品牌反向公关了
绿厂喜欢把平衡点用英文描述印在中杆上:
头重 Heavy Balance Head  
头轻 Light Balance Head
平衡 Even Balance
羽毛球拍是流水线上的标准工业化产品,不是什么匠人的手工作品
流水线的要求:重要参数偏差越小越好,差距越大越则品控的管理不严

挥重(SW):
在这里暂时不引入也不讨论挥重这个概念,不是因为不重要,只是挥重各品牌都没有统一标准,大家也不愿意把产品的挥重详细公布。挥重在生产和研发当中其实是一个很重要多参数,但无目前暂无同意的行业标准,所以暂时无法提供意见。

超轻球拍的平衡点会在305mm以上,有些甚至达到320mm
个人建议超过4U的重量,不建议搭配315mm以上的空拍平衡点,平抽档很吃力
参考重要程度:⭐⭐⭐⭐⭐


硬度
各品牌的硬度标准不一,多在商品和画册上标识,为静态物理的中杆硬度
品牌对硬度之间的认知不一致,也有同品牌不同年份的画册上对硬度的解释有更改(蓝厂早期为物理硬度,后期为手感硬度)
由于各品牌硬度间无统一参照物,建议大家多对比
物理硬度并不等于实际打感硬度,只是一个静态参数
以后会逐步引入动态的打感硬度:它是由球拍整体在实战中获得的打感硬度

每个人对球拍的感受不一样,比如你一直都在打w72,你突然拿到vtzf2就会相对很硬
比如你一直在用9000X或者NR800,突然让你换vtzf2,你会觉得这杆相对软
所以你口中的硬未必是别人口中的硬,需要有个大家都知道的参照物
比如:一个战士能拉100斤的弓,你偏偏给他50斤的弓,他会感觉有力使不出来
一个猎人只能拉60斤的弓,你非得给他100斤弓,他会无法驾驭,并且很伤手
消费者的运动极限和动作习惯间有较多差异,搭配不同的球拍和拍线后会得到打感不同
找适合自己的极限,不要盲目听从高阶精英层的安利,是对自己最负责的选择
参考重要程度:⭐⭐⭐⭐⭐

碳素是核心竞争力

碳素材料决定球拍的等级,类似大楼的地基和建材
球拍设计师和工厂是建大楼的工人和机器,没有好的材料很难在高端竞争
生产端的材料包括:碳素纤维-碳布-树脂-组合结构等等
品牌宣传的统一为:碳素材料级别、或树脂和碳布的独特配方
目前大品牌认可的碳素材料为: 东丽 M30,M40,M40X,M40J,M46,M50,T1100
日产东丽 签约的两个专供品牌:红和绿

顶级渠道拿到稳定的顶级材料,普通厂分到较少
这几年受疫情和国外管制,导致材料暴涨、运输入境繁琐
其他常见有国产的、台塑、三菱、东邦等品牌的 T700 30T 40T 46T 50T等
目前内地的高位碳布比较紧张,能拿到手的工厂屈指可数

好碳纱只是开始,接下来还到织布,纱线角度组合,树脂等非常复杂
大厂+大品牌有雄厚资金、技术和时间去对各工艺组合进行反复试验、试错、总结、积累、创新才能商用
雄厚经验、科技树、制造经验积累是大品牌的绝对领域,小品牌无法超越
大品牌依靠雄厚经验,在新品研发期可以规避大部分错误选项,确保优良制品


绿厂为什么那么强?因为他在日本土拿到最新、最多、最大的研发和生产资源
利用本土优势体验更多种碳纱的搭配和组合,早于国内做各自研发和积累
从而促成自己保密级别的:碳布、树脂、结构、特殊添加剂(比如复合硼的Boron2,镍钛合金的Ultimum Ti)
这是他保本的优势,也是它的绝对领域,希望国内早日能突破这绝对领域

早期品宣流行使用高刚性(强度)碳素,现在比较流行使用高弹性(模量)碳素
00~12年国内厂家,喜欢采用高刚性碳布或结构。
让产品耐高磅、耐碰撞、寿命长,满足早年先让产品不出故障,能比绿厂使用更长时间的基本诉求

12年以后市场慢慢成熟,大家希望从耐用过渡到好用的需求逐步加大
球拍从耐用+高磅 逐步 转变好用+稳定,对优质碳素需求量增大,对高模量碳布等高位材料有更高需求
高强度的产品比较适合高水平运动员,而消费市场的业余爱好者需求是高弹性为主的产品


新款球拍先看材料碳布级别,便于易辨别
堆料未必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是调教
有品牌能用中价材料做出高端的手感,这也是品牌实力的表现
大品牌背后工厂和供应链确保了更高的优质产品投放市场
信任大品牌它们背后庞大的设计、供应和生产团队是最强大的保证
参考重要程度:⭐⭐⭐⭐⭐⭐





中杆很重要

中杆辨认方法很简单:1材料 2直径(未上漆外直径)3硬度 4其他
中杆是球拍核心,碳布是核心中的核心,上文已经讲过材料不再赘述
中杆先直径,目前主流的是6.8~6.4mm的中杆
中杆越细相对越软,鞭甩感越强
中杆约粗相对指向性和稳定性越高

主流的配置:速度搭配6.8mm左右,进攻球拍搭配6.8mm以内,部分极致的进攻拍做到6.2mm以内
竞技类速度拍极少搭配超细中杆,容易弹性溢出,增加操控难度
超细中杆鞭甩感较强,不适合快节奏的中半场快节奏的对抗
中杆越细或内壁越薄造价成本越高,弹性相对越好
大品牌很少宣传内径数据,消费者也无法切开中杆去做对比
好的工厂能把普通材料做到好的水准,拿顶级材料做到更高水准
参考重要程度:⭐⭐⭐⭐⭐



Ti科技:主要分为镶嵌多根钛丝和添加符合钛粉
钛丝能提升一定打感,击球的金属质感和爽快感加强,比如早期绿厂的Ultimum Ti科技和现在还做钛丝中杆的VS 宗师系列,添加钛丝数目丝多工艺越复杂,成型难度越高
钛粉就比较玄妙,这里这里不展开说
早期品牌还有添加复合材料在中杆提高打感,比如Boron ACM系列


外型渐进中杆
中杆的外直径或内直径有渐进式的减小或增大
比如RSL ADIDAS 飞婕 FORZA 早期的中杆就有类似设计,前几年绿厂也有在中端拍使用
倒三角的渐进增大球拍中杆形变量后移,中杆弯曲点适合杀球;正三角的渐进增大中杆恢复速度,前移中杆弯曲点适合快速出球和平手



雅文中杆(ROOTS 茎力)
缩小一段中杆的直径,改变中杆的弯曲点
雅文是GOSEN的重要中杆科技,在靠近三通的中杆部用人工打磨的方式减少一小段中杆直径,看起来好像是三段式链接的中杆
主要作用以改变球拍的弯曲点,提高击球时中杆反折点和摆幅
雅文系手感偏Q弹,大部分硬度不高,常用东丽M30

阴阳中杆(异面双硬度中杆
中杆两面硬度不一样,改变正手和反手击球时的硬度
印象中早期是台系厂商研发的一个科技,比较著名的有FLEX 薰风都有类似产品
与双刃系列相似,但阴阳中杆出现在十几年前
一个技术的登峰造极发扬光大,靠的依然是大品牌的推广



多面中杆、非圆形中杆
早期的中杆并不是圆形,而是椭圆形,可以参考80年代的kennex 787
现在的中是圆形中杆,这样的中杆扭抗和弯曲能做到较好的一致性
常见特殊形状的中杆:薰风2300的六面中杆,VS 金刚的八角八面中杆
多面中杆抗扭力较强,拍面指向性和爆发性较好。
但是由于中杆的抗扭力过大,导致击中非中心区域时候,拍面纹丝不动,产生不了太多共鸣,打感相比圆形中杆体验差许多,所以容错率降低,打到拍面中心中线部有极好的反馈,击打到拍面其他位置的体验不如圆形中杆


特殊中杆
1. 可变长度中杆,早年台系工厂有类似的球拍,可以伸缩,海苔厂好像有类似作品,国际比赛不允许
2. 中杆腔体中充铁可滑动的钢珠或其他物质,根据挥拍动作中拍头的方向不同,改变中杆滚动物质的位移,从而球拍的平衡点,比如钨大师的甲骨文球拍,作用比较奇特,实战效果不好评论
3. 特殊形状,独特外形吸引眼球比如某些小品牌的多珠联动、超牌靠手柄处有凸起物等。由于多数设计独特,原理不清在这里不过多阐述



中杆内壁:
在中杆外径恒定下:中杆内壁越薄,打感越清脆快弹,反而中杆内壁越粗打感越扎实,但驱动难度更高
目前6.2直径以内的中杆接近实心,下个阶段品牌追求的应该是更细的内壁,中杆越细,头重感觉越强,但是控制相对偏弱
中杆内壁有内渐进型中杆,原理与外渐进相似,在这里不多阐述


中杆内壁还有强填其他支撑轴BONNY的四轴中杆概念,就是在中杆内壁加了四根碳轴做为稳定或高弹加成,效果也不错。
M家四轴是在碳布的编织上有独有的织法与Bonny概念不一致
市面上也有不少把自己独特的织布或碳素缠绕方式成为四轴,比如Gosen的四轴是和Mizuno的四轴是两种不同工艺



拍框外形设计

拍框很大程度能决定手感,根据形状、硬度、材料、风阻和线孔等,能排列出多种手感
拍框常见面有圆头、方头、小方头(尖)、大平头
早期商用的碳素球拍是圆头,YY随后推广自研的ISOMETRIC 方头技术,ISOMETRIC拥有专利其他品牌不能使用该词
ISOMETRIC和AEROTUS(低风阻)两个技术区别于那个时代的圆头球拍,在外形上更吸引消费者目光,后续在21分的规则颁布后,这两个构造更适合速度更快强队更大的对抗
圆头和小方头的容错率低,但爆发、更好风阻小、出球更精准,不少单打选手或者爱好者喜欢小方头,因为单打的平抽和网前对抗少,对飞行和落点的要求高
方头和大方头容错率好,但力量相对更分散。大方头的高端拍目前较少,因为拍面较大,爆发能力偏弱。
现在市场喜欢上手就有爆炸感和弹性爆棚的球拍不喜欢快乐和满足感被延迟
这是市场选择器材的发展,不是器材商规划市场的发展
市面上还有些特别形状,比如国字、水滴、超小拍面、类壁球拍、双拱形面等
外形设计很特别,但是主流竞技类运动员使用极少

参考重要程度:⭐⭐⭐⭐⭐



线孔
常见线孔数:68 72 76 80 88
特别线孔数:70 74 96
差异大多在拍框上半部是否有单通道线孔(或叫小孔)
早期球拍大多为大孔(可穿2线),04年后76孔(或类似结构)逐步成为主流,
现在也有回归大线孔和68孔的趋势,难道科技就是一个闭环?
72孔包球感比76孔强;88孔的单位面积密度大(比如波力的88小钢炮就是增加横线数),增加球头接触面的线长或数量,提高线压
部分80孔只是在拍框下部开分线孔,上部的数目位置不变
96孔几乎把所有双线孔改成单线,类似88孔功能,但让穿线师抓狂
还有一些多线孔布阵出不同的走线法,主要是提高线压减少线的损耗


特制线孔
Prince O3的大孔,增大甜区
泰迪 XS的立体交叉孔,增大线压
阿莎维的拍框缠绕式无孔,增大线长提高耐打

线床分部
优化甜区线床的分部,改变横竖线的疏密和排列
比如一些速度类球拍有优化线床,提高3~9点的疏密程度,为的是减少断线,提高高位置甜区的击打感
也有通过改变线孔优化线床的密度、线压容错率等,具体参照上文
拍框截面形状
常见功能有降低风阻、流体平衡、盒式稳定三种
从而衍生出多种形状,比如机翼,三合一,风洞,盒式,流体,椭圆,钻石形,双刃(异面),麻花,鳞片等等
还有一些小众设计:双拱形拍、在3、9点加粗加厚的稳定桥等

磅数
磅数只的是单根线的拉力,磅数越高球拍的镜面反射越强,力量反馈越强力
引入一个概念:线压,通俗点就是甜区到底甜不甜,力量集中不集中
两款拍框外形差距较大的球拍线压是不一样的
两款不同的球拍在相同条件拉相同磅数后,用测试线压的机器(常用ERT300)测试出来的数值有可能不一样
早年有个误区:磅数越高,不一定是球拍抗碰撞能力越强,绝大部分球拍研发中没有添加防碰撞的属性
目前市场的方向是做好打+好看的球拍,而不是耐用的球拍
一般标的磅数,是质保下的安全磅数,并不是极限磅数
注意能拉到34lbs以上的球拍,这类球拍框强度很高,拍面击球感会较硬
一般3U的球拍标个28~30lbs基本足够,除非你是高磅爱好者(常用32lbs以上)


拍框可拆卸挂件
TSF300系,N10 N20顶部的强攻条,VTZF2的2 10点分线钉
MP99和纳米7的4 8点超长连钉
TK9900和VT80E/VT70E的可在拍框部多点加挂配重片
RSL EVO有选配件装在拍框、底盖多个地方,最多可以组合出几十种方案
方案比较新颖可玩性较高,还是比较前卫的想法
注意:很多产品的原装配件不建议拆卸和修改,会改变球拍挥重和手感

拍框内部
拍框成型有发泡法和风管成型,内发泡的吸震略好
风管拍框内部的成型较为均匀,刚性也略好,打感回馈震动更强。
目前主流的中高端球拍以发泡成型为主,发泡成型吸震更好,打感更饱满

碳素越厚打感越扎实刚性越好,越薄反弹越好打感越清晰,
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根据自己功能去选择为好
拍框内部也有添加钛网、钛丝和其他复合材料,这方面比较玄妙,在这里不展开说
常见的拍框科技还有硬度,弯折点的改变
这也能造成打感的较大差异,这也是大品牌对打感的基本调教之一
具体看各品牌对羽毛球拍的调整、理解和品宣需要,在这里不展开


握把还是木柄比较稳
常见握把:木柄,碳柄,聚合PVC手柄
比较少见的:内发泡手柄,碳木混合
木柄自然结构最好,吸震和反馈效果都符合现在,所以暂时是目前比较优秀的选择
市面上很多超轻球拍用的是碳素手柄,毕竟碳素手柄的重量会轻很多,打感更直接,但是吸震效果一般

新出的聚合PVC手柄,缓冲好,打感舒柔,体验感比较适合业余球友,但是目前因为没有螺丝固定中杆,导致脱杆问题较多,再加上PVC的强度衰退和形变比木头的手柄快。科技并未成熟,暂且保持观望态度,不过其他厂牌正在积极研发下一代的PE或者ABS材料的手柄,希望在近3年内看到下一代的人造手柄

由于目前优良的木头手柄供应就缺,并且现在的木头相比以前的树龄更小,强度和密度都偏弱。所以下一代的人工复合材料手柄是羽毛球拍材料的新赛道

本帖最后由 云中月 于 2022-8-27 12:30 编辑

打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62 赞一个赞一个7773
去乐淘看看球友都关注啥装备近期球友关注的宝贝
2
发表于 2022-3-7 16:55:35 | 只看该作者
真牛逼
回复 支持 165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2-3-7 17:10:33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属实厉害了
回复 支持 44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2-3-7 17:15:50 | 只看该作者
顶贴,良心科普
回复 支持 14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3-7 17:22:32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牛逼,真详细
回复 支持 2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3-7 17:24:17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14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3-7 17:59:33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2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3-7 18:06:26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18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3-7 18:21:33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2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3-7 18:39:25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15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3-7 19:30:09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如果那些水贴,有几万的浏览量,这种走心技术帖子不该10万+???
回复 支持 72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3-7 19:33:50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1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3-7 20:19:33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不懂就问 namd属于哪种级别的科技?
回复 支持 17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3-7 20:38:13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了
回复 支持 8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3-7 20:43:44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好帖顶一个
回复 支持 8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3-7 20:51:29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6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3-7 21:03:38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聚合PVC手柄没太介绍,不应该减震更好吗
回复 支持 10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3-7 21:05:56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NB 就是懒得看
回复 支持 5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22-3-7 21:10:27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良弓藏 发表于 2022-03-07 10:03
聚合PVC手柄没太介绍,不应该减震更好吗

目前还未达到完全代替木头的设计
这类设计还是推崇环保和过度科技升级
回复 支持 14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3-7 21:15:48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小黑屋|手机APP|商务联系|招聘信息|中羽在线 ( 闽ICP备19012345号-2 | 经营许可证 闽B2-20200611 )

GMT+8, 2024-5-9 23:38 , Processed in 0.085641 second(s), Total 13, Slave 12 queries ,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