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这把拍子的口碑,很可能栽在了的品控和定价上。虽然从颜值、用料和实际体验感受上来说,这都应该是一把不错的一线中端/二线中高端拍,结果做工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可惜了。
从正面证明了质控对一个产品口碑所产生的影响难以被逆转的现实。
参数:4UG5,去底上线总重89.0g,平衡点309mm,6.8mm中杆,长210mm,硬度适中,8-4点线槽,76孔线床,三合一拍框,拉线28lbs aerosonic。
这是田厚威代言的一款拍子,附送的拍套上有他的签名,对于喜欢田公子的球友来说是挺有诚意了。至于拍子本体,我觉得拍框比中杆的设计要更好看。中杆上型号的字体是方正的黑体,有一条灰黑相间的类似汽车尾箱镀铬条的装饰,不戳我的审美点。但拍框的色彩更丰富,框内和框沿都有大量的细节涂装,整体看上去有层次感。在薰风最近做的产品里,这是目前我打过的里面最好看的,比太极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不要以为它是田厚威代言的就是一把难以驾驭的拍子,洪炜还代言了蚀日呐。就其规格而言,只有4U这个选项已经暴露了薰风这个产品的实际面向人群。当然产品好不好跟它本身的档次无关,还是要实际看一下厚羿的使用感受,而提升体验感有一个粗暴的的捷径——堆砌用料。
这个6.6mm的中杆确实是相当的赞。尽管40T的材质在当下可能算不上很上乘,但更细的直径和石墨烯科技加持下的中杆弹性有更好保证。76孔线床的面积较大,尤其是拍框2、10点方向有所外展使得拍子有点“国字脸”的感觉类似的框型在tk猎鹰和altius J1上都有,可以进一步加大甜区并提高容错率。
笔者习惯每次用新拍之前都多拉几下热身熟悉其脾性,在试用厚羿的初期中很容易判断这是一把糖水拍。4u的重量,适中的平衡点,加上三合一拍框还不错的低风阻,让拍子的驱动难度显著降低,且中杆硬度适中,使得其形变更容易打出。厚羿其实是非常好上手的一把拍子,大概多打几下高远球就能摸清楚它的性格,用起来并不吃力。但是这个三合一拍框我是比较少见,尤其是T头破风拍框两翼的盒式框构造,我只在hx900x上见过。要是说可以增加拍框稳定性提高抗扭我相信,但是为何不设置在T头端?毕竟在挥拍时越靠近拍头的位置迎风行程越长低风阻带来的提升效果越明显,如果想更好地提高挥速与稳定的平衡水平,把椭圆框和盒式框的部分对调可能更好。想来想去,更大的可能是想绕过专利吧,不过效果确实是有的,同时质保磅数也达到了夸张的35。
拍框的稳定性确实也不错,指向性在同级别的产品力有着平均线以上的表现,除了部分需要极致爆发力的进攻以外,基本上可以做到指哪打哪,尤其是在打平高球的时候,结合它在当前线材的搭配下有着不错的出球速度,压制效果明显,而且落点好估摸。
厚羿的进攻表现也确实在优良的水平上,除了糖水拍好连贯的共性以外,它的弹性和下压感都给了我杀球的良好体验。尽管还只是40T的材质,中杆质量并不含糊,光就我体验过的薰风来说其弹性达到了目前的最高水平,建议搭配质地硬的高弹线。头重感不及钛极,但依然有着同档次的下压感,能打出尖锐的落点,同时重杀的出球有速度有力度。
不过,还是不太好拿它作为一般的速度拍使用。中前半场的抽挡虽然稳,但是节奏会慢一点,在更快的来回中不太容易反应过来,出球不会十分干脆,更多会用挑高来摆脱。所幸厚羿的防守得益于大拍框大甜区的高容错率有着上好的表现,即便是进行一番连续的防守也不发怵。厚羿,依旧是一把双打比单打更适配的拍子。
我认同很多球友的相似观点,厚羿有着胜利中端某些经典款的表现,尤其像是一把盒式框的隼,而且颜值也不错,在三大牌价格水涨船高的今天,如果薰风愿意把它控制在400+的价位上理应有不俗的市场表现。然而装备库这个拍子的评分却还没上8,可能是最开始被暴露出来的“线孔做工”问题带来了持久的负面效果吧,多少有点可惜了。
本帖最后由 L.C. 于 2022-5-27 10:1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