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在大厂中,不乏基于自身对快节奏对抗中各种情况下应对手段的理解而开发出来的、成对的双打拍,典型如尤尼克斯的88D/S。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更多情况是并不遵循这一范式而采取更自由的器材选取策略,比如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负责混双输出位的鸭哥就用了88S这把在我看来较为糖水的拍子参加比赛对抗。
所以“双子”双打拍其实更多是厂家展示自己对双打整体理解的一种思路。而浦锐新拍所显示的这种理解,在我所体验过的自主品牌中还是头一回。
参数:4UG5,空拍83g,使用状态平衡点305mm,6.5mm中杆,长215mm,调教偏硬,流体盒式拍框,8—4点线槽,质保32磅,拉线25—27lbs浦锐狼线。
从外观上看,是浓厚的机械风格,与系列名称对应,是钢甲系列一直以来的设计语言。这两个拍子显然都是从销量较好的钢甲A中进化而来的。ASP官方宣传涂装为飞翼白色,全拍有大量硬朗线条和涂装区域,我认为应该是从机甲类动画中获得的灵感。同时采用了水贴而非贴纸,漆水质感和质量都一如既往地好——是的,性能可以再商榷,但浦锐的漆水质量我从没有怀疑过。
回到拍子本身,ASP中SP是special for light的意思,类似的表达在狂徒A上也用,查证可知ASP有着4/5U两个版本,与之对应的双子拍AFC则为3/4U的版本,更多的展开会在后续的更新中罗列。从所搭载的材料和性能参数上看,中杆无疑是值得关注的,确实纤细,但我在查资料之前并没有预料它做到了6.5mm这么激进,对于自主品牌来说盲目做细反而可能会导致弹性或者强度不佳。
初掂量上手会产生一种“明明是special for light却没感觉到特别轻快”的疑问。诚然即便是4u的重量,高达305mm的平衡点也让挥重上本该有的优势被抹去,而流体盒式框也只能起到有效的降低风阻的作用。不过钢甲系列本来就是主打控制的产品,过分强调速度不是初心,况且挥重挥速在性能的评价体系中本就不是一个具有单向决定性的指标。
拍子在上手时还算趁手,马上就能感受到它相当清脆的出球过程,这在钢甲这个系列中都算独一档。在高远球方面对于已经形成基础技术动作的球友来说自然不在话下,但有两个地方值得商榷,一是asp的击球感偏木,中杆的反馈感没能做得更好,二是305mm的平衡点依然没有给它带来更为扎实的出球体验。
不够扎实的地方延续到了后场进攻中就体现为杀球尾速不高、下压手感较飘。在这方面可以类比的对象是胜利的hx800ltdc,后者是一把平衡点仅为290mm的平衡拍,但同样出球风格干脆的二者在杀球时显然还是胜利的出品整拍所体现出来的稳定感更强。试用asp的过程中,尽管也可以通过进一步集中发力让杀球的更具有爆发力,但在落点控制上就多数会有所牺牲。
当然,让ASP越俎代庖确实不合适,在后场中一般能做到避免、摆脱被动和创造轮转机会合格,它的定位和用武之地还是中前半场。这是一把相当不错的雨刮,灵活,网口拿点高,注意发力不要过大就能把高于所有高于网口的球抹得干净利索。虽然规律的甜区让它在拿高点后进行一些回放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笔者在前场还是喜欢打简单一点。平抽挡也很好,不会拖到使用者的后腿,用反手对下手位的来球进行回顶时感觉会更舒服一点。
可能受制于碳纤维的等级吧,拍子6.5mm的中杆如果能更挺立一点,我相信对于发力良好的使用者来说体验能上一个台阶。
不过总的来说,ASP的手段确实是少了一点。尽管整体的调教确实达成了偏前场的调性,但也不能意味着到了自己处理后场时只能一味地通过软吊或是不痛不痒的下压来争取轮换来更可能的得分机会吧,那样打还是有点憋屈的。摸鱼也不是不可以,但对上实力相仿的认真对手整局对抗都会变得异常吃力。
当然,考虑到它的价格和使用门槛,依然是可以尝鲜的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