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红底盖的老波力一把,但其实上市日期为2015年,还算是当打之年。跟他差不多时期的斩鬼刀依然在热销,所以材料和调教方面不会落伍。
神奇的是,这把拍子的初代是上了中羽官评了,但是并没有打出多少水花,也并没有看到商家方面有显眼的宣传。
7我对这把拍子的印象还停留在曾经一次小黄鱼由对方提出的换拍建议,当时我婉拒了。
参数:空拍84±3g,平衡点295mm,去底,7.2mm中杆,长220mm,硬度适中,盒式拍框,9—3点线槽,76孔线床,质保28磅,拉线26—28lbs bn69。
这有很多上个时期波力惯用的把拍子做好看的手段。拍身上用了大量闪亮的银灰、金色和红色贴纸,反光程度很高,甚至有一种电镀的效果。配色十分的经典,衬出周正的盒式框一股古典的格调。拍框内侧有波浪凸起,根据一般规律会使得拍子的持球感增加。T头也是以前波力出品的B标。
拍子给我带来一种偏硬朗的风格,也可能是笔者见过框最粗的一把波力,但实际上手后发现它的调教相当平易近人。84g空重和295mm平衡点算是一个黄金组合了,握在手里充实但并不沉重。在拉了第一板高球后,我就确定它的受众面非常广。中杆较长,适中的头重感,硬度中等,而且中杆弹性并不落伍,这是一把标准的偏进攻的糖水拍。在热身期间,随手一抬就能打出一记弧度够高落点够深的出球。在这之上,有一点让我意外,就是当前拍子拉了26/28的线床,算是中高水平,在缠了三圈皮肤膜后并没有感知到击球后发震的现象,这是跟1982系列采用了一样的高分子发泡技术成型的优势。
另外,还有一个能被感知的好,在于它的指向性。据我所知,这是首批波力采用了碳纤维内置T头的产品之一,加上800II自身的盒式框,使得它本身的抗扭能力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结构和材料为指向性做出了到位支持后,出球的信心倍增。尽管中杆硬度不高,但控制落点的手感把握在糖水拍的平均水平之上。其在拍框稳定性上的表现,会让我想起当下较为热门的1982系列,只是后者确实因为用料及工艺的升级,能做到更薄更圆润。
不过,框型多少牺牲了挥速,拍子在更快节奏的对抗中会显得没那么容易到位,仓促中击球还是会有打嗞的情况。而且,拍子当前存在一定的持球感,中杆的回弹速度也不算亮眼,双打中的平抽挡环节是combat800的一个软肋。
当然,我认为适中的持球感对这把偏单打的拍子来说是合适的。这既能进一步降低发力的门槛,甚至能协助使用者在极其被动的情况下把球回得高质量一点,也让拍子本身在网口的各种小球中具备更适宜的拿捏手感。基本上,有一点弓系列的味道。
对于嫌弃9001在后场中的表现的球友,这时真的可以试一下价位相仿的combat800II了,不会让进阶中的球友失望。它的下压质量有点出乎笔者的预期,重杀效果同样扎实,具有一定的爆发力,使得双打对抗中能有强行踹门的表现。前两期我分别试用了两款蓝厂的拍子,一把重杀虽然有线性特点,但输出提升的效率不高,而另一把则更多地需要主动发力,同一时期试用的纳米竞技很好地缓解了双方的不足,是我在这期间进攻打得最舒服的一款,糖水感明显。
对于不想打太硬的球友来说,在有摸鱼需求时以前我只能矫枉过正推1982L/9001这样的球拍,而且往往还造成了进攻体验上的遗憾。而现在,降格打一下这种拍子,会发现这多出来的一个选项,也相当有韵味。
当然,在快节奏对抗中比起上手难度及推出时期接近的6400p或小青也还是缺少一种更轻快、更节能以及更连贯的感觉。如果是初学者主单打偶尔双打后场的话,在不到300的价位上它是代表实用主义的一款优选,有被糖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