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两款定位都为:全面型 / 控制型。
在概念研发上有一定的相似处。但岛国和中国的品牌团队对球拍理解和技术积累是不同的,所以产品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我仅在现在的环境下对两者进行对比,让大家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ARC11PRO和战戟8000 两者都是当下全面型 / 控制型的顶级型号球拍。在材料上李宁战戟8000才用的是东丽 T1100,ARC11PRO是绿厂特制的保密碳布。两者的材料级别应是一个等级的。外观上战戟8000更具辨识度,隔着两个场地都能辨识到。ARC11PRO相对ARC11外观更内敛,远看难分清ARC11PRO和ARC11TOUR。从水标上来对比两者,你会发现战戟8000的细节更多水标纹路细节更多,ARC11PRO保持着绿厂的稳重涂装风格,高饱和的色块和水标采用较少,属于内敛型路线。
两款新品新科技:
战戟8000最大的亮点是6.8mm 新高密度减震中杆 ACC-RIF。在中杆内部填充减震材料减少不必要的摆动和击球震感,减少手臂负担。
ARC11PRO的亮点比较多,比如重构了新的拍框细节,拍头加入了“助控连钉”和“PB弹性体”为了提高持球性能,提高线压,3U的质保磅数提高到28lbs,新的中杆也是来到了6.8mm级别。不过官方有说新球拍的甜区比ARC11提高了2%,就算您的甜区是100(ARC11拍面积在360左右),也只提高了2的面积,这2的面积可能就是拍线纵横交错上一个小方块,感知度不高。
战戟8000和ARC11PRO 体验都是3U。两者全新空拍ARC11PRO :302mm,战戟8000:301mm,物理参数相差不大。上手挥动感觉ARC11PRO在头重和风阻上略高于战戟8000,这两款球拍3U和4U的区别很大,3U侵略性会高于4U很多,建议喜欢进攻入手 3U。
两拍都穿27磅,ARC11PRO在击球时包裹性更强,战戟8000的脆弹感更爽。在大力击球时,ARC11PRO鞭甩感更强,战戟8000的中杆恢复更快。整体上战戟8000更硬需要有一些促发力的技巧,3U的ARC11PRO只需有力可轻松打到后场,战戟8000的平高球速度更快,球网后能保持更快的速度。ARC11PRO的包裹手感确实很舒服,力量转化率优于ARC11。ARC11PRO的甜区略大一些,但甜度不及战戟8000,两者的甜区面积都在355~360,属于中方甜区。同样磅数战戟8000击打感更脆弹,ARC11PRO包球的体验更好。
下压进攻ARC11PRO的落点更尖、更易把球下压,战戟8000的爆发感更强、更能打出极快的球速。ARC11PRO的落点精准,长球落点把控很舒服,但是其击球脆弹感减少。战戟8000反馈清晰,中距离把控节奏更舒服。在下压杀球中ARC11PRO的中杆后摇时间略长,形变幅度更大,更容易依靠中杆的长摆动打出较好的下压进攻。战戟8000的后摇摆动和恢复时间更短,能较好的打出连续。3U下对比两者,战戟8000进攻的上限略高,ARC11PRO的下限兼容更广,很难说哪一方完全超越另一方,只有根据现阶段的需求来推荐哪一个更适合你。
ARC11PRO更适合精准下压,战戟8000更适合连续输出。
中前半场的平抽和防守战戟8000略占优势,中杆反馈快、出球更清晰。3U ARC11PRO 在挥速和连冠上略微吃亏,如果是男双的节奏加快,你又喜欢突突突的战戟8000略占优。喜欢绿厂的强包球手感,打控制和落点冷不丁来一拍突袭的,ARC11PRO的体验会更符合你的邀请,如果又有点前半场的双打需求或者对力量不自信,建议上4U ARC11PRO。
ARC11PRO做为ARC11的升级改变,很好的继承了ARC系列的极度包裹持球体验。这种体验也是整个绿厂中最标志性的手感基础。它从我开始接触CAB20直至现在都未曾改变,绿厂依靠这种体验获得多数球友的认可。ARC11有“另类”的体验就是低于27lbs下打感反馈过于粘手,很多喜欢快乐啪啪的男孩子感到闷闷不乐。在升级版ARC11PRO中这种体验有所减缓,拍框的稳定性也加强很多。如果这种极度包裹持球体验在后续的ARC系新品中消失了,那么这把球拍将失去ARC系的最大特点。战戟8000前面已经有具体评测,在这里就不多阐述。可根据目前自己的经济和打法状态来选择,只有适合自己当下才是最好的。
谈谈入手价:11PRO 中羽大概10张左右,8K估计到618可能会与80价格接近(只能可能)。如果你没有什么版本信仰这两款东西我都推荐最便宜的版本,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