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不巧今晚有些失眠,趁着分享欲还在,写点东西。
打羽球已有些年月,早先对于品牌的认知只有YY的专业、胜利的高性价比(主要是中端拍)和李宁的国货+精美昂贵(现在是撕去了昂贵的标签,但是新底盖怕是要把精美的标签也撕了,令人一言难尽)。
上了论坛之后发现很多二线品牌和小品牌都有很多人在使用,像是波力、薰风、川崎、富力特、聚匠等,还有美津浓、高神等我不知道怎么去定位的品牌,以及从小众粉丝圈中走出的品牌如击破等等。
第一次接触波力是帮一位新手朋友选球拍,但她的预算只有不到500元,胜利的中端是个好选择,可惜好价又有货的太少。在坛友的推荐下选择了波力的J20-010,涂装挺好看,价格预算内,口碑也不错。球拍到手看着做工优良,我自己也用了几局,上手容易,没有明显的缺点,关键是中杆绝对不木,这个价位的球拍我最担心的就是中杆发木,波力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浸淫装备区多时,对波力球拍有了一些大致的概念,高端的系列包括平衡拍1982,速度进攻拍J20,小拍框Infinity等。系列后面跟的一大堆数字编号是不同的涂装和中杆软硬及平衡点的调整。其他还有一些经典产品如老色斩鬼刀、6400P、二代2013L/P等。虽然波力的编号非常混乱,但是产品系列倒是长久不衰,只在材料和调教方面做些微调,也反应了产品本身的成熟(也可能是偷懒或者佛了)。小品牌很多需要对标大厂的球拍,做廉价版平替,但二线品牌要有自己的经典产品和调性。
上个月小伙伴们终于阳康复出,我球瘾大犯,带着900b连赴两场,从下午3点打到晚上8点半,第一次如此渴望有一把摸鱼拍,而心中第一个想到的拍子就是波力。很快目标就锁定在1982-B150,随意的找了一个中羽商家,说150停产没货了,要不就157吧,除了涂装都一样。点开图片,我一开始心里是拒绝的,艳丽的高饱和度配色,显得不够沉稳大气,但还好我不是个以貌取拍的人,好打就行,下单了,选了4U,将摸鱼进行到底。
球拍到手,发现实物的颜色没有想象的那么艳丽,蓝粉白金四个颜色点缀在黑底上倒不那么难看,但是球拍整体有股轻微的廉价感。仔细检查一圈球拍,拍框上也有一处不平整,略有瑕疵,但不影响使用。看在价格的份上这个做工不计较了。流体盒式框,3点到9点线槽,2、5、7、10点有连钉。数了下线孔,78孔,又数了两遍,还是78。
测量了一下空拍的平衡点,299mm。不是号称乌缺工艺精准平衡点到295mm么,我又反复测量了2次,还是299mm。但我不讨厌平衡点高一些。
手柄很细,我倒是挺喜欢的,给了手指很多发挥空间。但是这个空间很快就被波力赠送的手胶占据了。这块手胶真的又厚又重。空拍83.1克,上完手胶直接来到91.6克,离谱。换了薄薄的奶胶,顺手多了,此时球拍才87.8克。
上线,Exbolt65,25-27磅。战斗状态球拍总重91.3克,平衡点居然神奇得回到了295mm。在家空挥了几把,挥重挺小的,基本没什么头重感。
目前拿它打了一场,大致印象:中杆软弹,不发木,尤其短促发力能明显感受到球拍的弹性;出球稳定,没觉得和三大厂高端有什么差距;防守轻松,只要接得到,都能给你顶回后场。但也有缺点,最大的是手感反馈比较模糊,不知道是不是软中杆的问题,尤其在杀球上,一拍下去到底有多重心里没底,但是球倒出得去,直接杀球得分的还不少。总体而言,不愧为1982中最摸鱼的型号,主打控球和防守,进攻方面无功略有过(手感反馈)。
对二线和小品牌的认识真的有些改观,过去只看三大厂而且是高端,现在看小厂或许更能提供轻松、有趣、别样的选择,之后可能还会尝试不同品牌的球拍,拿着“上限”没那么高的球拍也没什么不好,毕竟玩得开心才最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