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感谢友人的借用,我才得以在这款争议之作推出大半年后如愿试用。
至于这款作品备受争议的原因,笔者倒不必赘述了,翻装备库或者参考部分知名球友的视频即可。
但笔者写了这么久的试用分享,有些观点还是不应该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要保持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提出来。
再说,西本拳太可是临阵换了它拿了冠军的,总不能说职业选手不会用拍吧。
参数:4UG5,双底胶,使用状态总重92.4,平衡点303mm,6.8mm百洛碳中杆,长215,调教偏硬,盒式拍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29磅,穿线25—27lbs bg66f。
跟一代相比,龙牙二的风格变化非常明显。它是成功的,但并没有太对胃口。怎么说呢,T头的位置故意不保留厂标而是留了贴纸,这在我印象中是蓝厂头一回,这个龙脸让我产生了巨大的不适应,杀气过强。拍框上与龙相关的元素很多,细节量符合一把旗舰球拍的定位。色调非常暗黑,但这个风格成功地让很多厂家都更多地考虑了采用暗紫这一色号进行外观设计,是以谓之“成功”。笔者并没有说其他厂家就是学,但确实龙牙二出现之后用这个色号的拍子多了起来。
也许是心理作用,笔者觉得手上的龙牙2的挥重甚至比龙牙TD都低,因此在切换使用后会马上对龙牙2产生好感。同样是偏头重的长中杆进攻拍,这把拍子体现的挥速就是要更明显,灵活度也有所提高。但借力感驱动感依然十足,在换用新球时还要注意力道不能太大,不然即便热身拉高远也容易出界。而弹性方面,确实全面碾压了龙牙TD,能体现出它们之间应该有的段位差别,在笔者看来甚至非常逼近白金利爪的水平。
我怀疑,龙牙2在硬度和挥重方面是有意降低的,这让它作为一把旗舰进攻拍在上手难度上体现出了相当大的友好性。
因为更好上手,所以笔者更加愿意在节奏更紧凑的双打对抗中使用龙牙2。不难发现,它都抽挡变得更加顺滑、更容易跟随了,下手的挑和反手的抽带有更强的力量感,出球明显冲且有压迫力。而且,用完之后马上切换其他平衡拍使用,也不会像一代那样产生巨大的不适应感,相对来说毁手感的情况得到很大抑制。
而弹性极佳所能保证可不只是短兵相接的环节,它也让龙牙2的反拍处理相比一代轻松和舒服了不少。冲着反手区的来球,并不需要高超的发力技巧,看准了击球时机凭借良好的驱动性很容易打出一拍反制下压或是挑推一拍大对角线后场,进而高效地转化成主动状态。
笔者试用前整一周没打过球,难免步法上生疏了不少,而懒得为了保持状态而坚持有氧也让身体状态没那么在线,所以很明显当天接了不少后退不到位的过顶的球。不过龙牙2的挣扎能力比我想象中要好很多,每次都能化险为夷,承认被动回一拍高远球,能很好地摆脱到位。
当然了,也必须承认,那种网口扎实的手感是不如一代来得强烈的。虽然依然保持了上乘的放网、勾球、搓球、推挑的稳定性,但会感觉轻弹一点,信心没那么足,隐约觉得容易回高了。
龙牙2被众多球友诟病的所谓中杆变软导致进攻质量下降,我不同意,道理与90K2相似。一把球拍的进攻体验不应该粗暴地与重杀感觉直接挂钩,在综合考虑了连贯性、下压发力门槛甚至是长时间保持主动的能力后,笔者认为龙牙2相比一代会有着更加丰富进攻手段的选项。尽管没有以往那么硬和实在,它弹性好的底子首先能保证一拍重发力的杀球质量与一代没有显著差异,同样能达到很高的出球速度和很尖锐的落点。中杆形变后恢复速度快,快速架拍连贯跟进持续下压的感觉来得比一代更加顺畅。当前4U的版本对笔者来说,在能较为稳定输出的混双男站位上,是相当喜欢这把拍子。
说实话,在一代上笔者是不怎么敢用快速的点杀打乱对方节奏的,毕竟使用负荷肉眼可见,而二代相比之下友好了很多,也更容易让我体验到Wes2.0的感觉。
关于相持中保证主动的方法无非就是保持不起高、保持下压球路,软压、拦截、吊球都是选项。拍子在吊球或者滑板时的那种包切感有包括TD在内的系列的一贯良好水平,毕竟框型都一样。
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其实就是想表达在我看来龙牙2成为了一把更全面的进攻拍。从官方定价上看,比一代高出的两三百更多是花到了对使用门槛的优化上,对于其饱受诟病的进攻手感如果是放在另一个单独的型号上完全没有问题,只是那样的话就很难获得高话题度了。龙牙2依然有龙牙的感觉,但对于不在少数的对龙牙2抱有更硬核期待的球友来说,这个思路明显对不上。
不好说孰优孰劣,就球拍打感上来讲本来就是萝卜青菜的事情。我想影响评价更多的因素是来自该品的商业操作、产品耐用度以及由此引来的“希望产品多出一点坏消息”的后续舆论期待吧。笔者手头的龙牙2目前还没有发现那种传得沸沸扬扬的质量问题,所以也没什么好说。
龙牙2还是更对笔者胃口的,哪怕是跟龙牙和隼相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