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在我读研的时候,就被反复教导了在每次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重要性。任何逻辑的、可被证实/证伪的、可重复的科学结论,都必须是建立在与不同的Blank,Control,Negative,Positve,Vehicle,Vector,Sham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基础上得出的。
XB63的出现具有创新性,而次年绿厂可以说是乘胜推出了工艺相近但线径略粗的xb65,从理论上来说,这是一款更全面的高弹线,应迎来更好口碑。
然而推出一年,反响平平,这次的实验组问题出在哪里?
从纸面数据或者官方宣传的性能图上来看,相比于xb63,xb65线径增至0.65mm,弹性分从11降到了10,但耐打性能和保磅性能得到了充分提升,这很符合线径的改变规律。当前的线径与上个时代的高弹佼佼者66u/66f一致,但光就提升的缓震、耐打和保磅来说,从业余球友的成本控制角度出发,这款线就显得十分友好,穿一次能顶好久,还不会像63那样自然存在单线区的死穴。
而且,xb的优异控球感依然得到延续,一脉相承的线衣构造让穿了xb65的线床足够糙,也使其成为了一款能更方便控出高质量网前小球和劈吊滑板的线材。尤其是后者,只要动作到位了,能完美诠释什么叫过网急坠。
然而,硬度的下降,是相当严重的一个“副作用”。
硬度是一个中性的参数,没那么硬的线材在提升持球感的同时对控球手感有提升作用,同时也降低的发力门槛,对于基础不好的球友来说各种被动情况下的摆脱都能带来更充分的力量传导。
但笔者不这么看,比如对于上述有提到过的任何一款线材,我想大家都不会对其在小臂手指发力瞬间所能展示的爆发力存疑,至少不会对它发生爆破瞬间的声势存疑。但在初次使用xb65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这款线材变软了,变肉了。这种从发力到出球慢半拍的感觉在出现绝佳进攻机会的时候让笔者相当不尽兴。
同时,职业球员也不那么认为,毕竟谢定峰和梁伟铿都在用这款线。可能63与65的关系,也像80和80p的关系。
这款线,依然不失全面,而且显然更加经济,但会让笔者想起两款线径达到0.58mm的线材,确实很弹,但用着并不愉悦。对于稳定性好的球友来说,xb65自然是一款合适的线材,非常适合拉点突击的打法,在充分利用场地空间的过程中更省力的出球和更精准的控球都是获得优势的法宝。
但是笔者依然不是一位成熟的球友,在追求更直接的竞技快感时这种包容的反馈其实是一种稳妥和油腻。与xb63相比多出的那点耐用,在随入随出的装备党身上也显得意义有限。
很可惜,线材性能的over-expression,反而证实了趣味上的down-regul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