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在黑切那一期提到过,它的出现提示了绿厂可能在对中端拍在生产、营销上采取了新的思路,并角逐中低端球拍。当时我还认为这是台厂主导的一次操作。
但友人借我的这把球拍让我发现,类似的模式原来在10年前就有过先例,不过当时主导这一行为的不是台湾YY,而是话语权更大的日升厂。
而且,它并不掉面子,底盖上可是madr in Japan的,光这一点就能满足很多年轻球友的社交需求。
参数:4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86.9g,平衡点305mm,中杆长205mm,硬度中等偏高,流体盒式拍框,72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28磅,穿线25—27lbs钢甲5。
别看他黑不溜秋的,笔者还十分喜欢这种偏哑光的深色涂装。弓1000t在风格上较为内敛,乍一看没什么深刻印象。不过从拍头的深蓝色渐变新色再到酒红色的过渡比较柔和,而对称的分布也让强迫症得到满足,看上去就很和谐。大家不是对弓剑系列的耐高磅性能都有微词吗,那么这把中端直接干到了28,满意了吧。
我还是不太习惯看到一把72孔线床的弓剑,不过球拍的拍面用起来并没有问题,依然有着较大的甜区和较为明显的持球感。除了线孔以外,拍框在框型上野做出了调整,不难发现1000t的框更薄、迎风面更加圆润,因此这会是挥速更高的一把弓,无疑能进一步提升球拍友好程度,就别再说打不动它了。
在用料上,我相信中端出品更多是阉割到了中杆上,从拍框的科技看并没有区别。实际下场热身时,会觉得1000t没有脾气很好相处,但相比高端的地板弓7或者弓is来说,弹性确实还是差一点。
但是没有影响,笔者在试用这个拍是正值感冒后期,身体状态完全没有恢复,因此它充沛的糖分给我找回了不少场子。
而且,虽然说偏软的中杆和较高的持球感在快节奏对抗时往往会造成掣肘,但1000t的短中杆和低头重给球拍带来的灵活度上的优势充分覆盖了它的不足,不论是下手位的连续接杀还是反手的推挡用起来都十分趁手,在一些被动的球中能展示出它强大的过渡能力。
不过球拍在抗扭方面的表现就差一点了,手感不够扎实,在长线路的出球中击球反馈较虚,落点可控性不高,往往不能打到自己理想的落点,不够达标。
它在下压方面的孱弱其实并没有给笔者带来太多困扰,而且短中杆高爆发的特性依然能让球拍增色。很显然1000t不适合势大力沉的进攻方式,相信对拍子来说它也承受不住,在绝大发力的重杀中会有力量传导上的脱节感。不过放低自己的要求,坚持连贯的思想,在闪动发力时球拍已经能打出具有一定球速的下压,用起来还真的轻松了不少。
是一把让人精神舒缓的球拍,但是也得要队友体谅……平常习惯了见高下压的我使用当天被队友吐槽出手软,被嘴碎了一晚上。
总的来说,这款球拍的示范效应是很不错的,在笔者打过的几款绿厂中端中表现和性价比都挺突出,而且能打出系列特色,能打出调教的侧重点,算是多方面都符合我对一款绿厂中端球拍出品的期待,也值得推荐大家捡漏玩玩。
本帖最后由 L.C. 于 2023-9-16 00:3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