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这种风格这种思路的产品见多了之后,也就适应了,这肯定不是一个好事,但也没有办法。
学会和自己和解吧,感谢球友的借用。
还好这是一把堪用的出品。
参数:4UG6,去底,使用状态总重89.67g,平衡点316mm,中杆长222. mm,硬度适中偏高,盒式拍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27lbs bs710。
看到球拍命名的时候我还很鄙夷,看到实物之后松了一口气,有做面子工程是好事。不过这球拍的外观,很击破。白色的底漆恐怕不是当前外观方案最适合的一个选择,在搭配了红色和高反光的贴纸之后会让观感变得玩具化和廉价化,很想25年前四驱车外科的那种质感。
球拍上手有惊喜,4U规格99rxy与笔者曾经的天斧99相比在挥重上没有那么极端,但依然有着很高的平衡点,这让球拍的借力感非常明显,顺着挥拍的势把球头弹出去即可轻松回到对方底线附近,上手球的感觉非常舒适。中杆稍微硬一点,但打出形变的感觉并不难找,毕竟中杆的长度放在这里,会产生一点鞭打感。同时球拍的大拍面也保证了自身相当不错的容错率。
看来代工厂对50T材质的把握度越来越高了,是好事。
笔者试用rxy第一天的头几个球拍都费拉不堪,在换上它之后直接产生的起飞的感觉,因为当前球拍的下压感和爆发力都确实好,在体能有所保障的时候能马上把颓废的进攻现状给拉回来。平衡点高头重感也偏强,在上手球中能很好地把出球的路线压住,不会飘。同时,4U的规格也不需要自己时刻保持提前到位以获得最佳的发力状态,脚上功夫可以偷懒。最后,就是看中杆的了,而显然这球拍的弹性能胜任为重杀和点杀蓄能的这一角色。
球拍的指向性也很好,平高球的压制效果同样出色。
虽然球拍是偏单打的参数,但笔者在双打用着没有问题,挥重虽大但不会过于拖沓。99rxy的灵活度说不上有多出色,但框体圆润,又是4U,保留了笔者进行抽挡的基本需求。中杆虽然长,但不疲软,出球响应相当快,借力外顶的感觉清晰。所以rxy的抽挡感受还是比较畅快的,这种畅快也同样延续到了接杀防守上,方便借力顶到后场或者顶一个分边的球路,出手速度快方便守转攻。
但在处理追身和头顶区的来球时,还是会略显挣扎一点。
笔者也对球拍在控网时的表现留意了一下,其实在这方面我的感知力并没有那么强,不过手感偏沉的它在小球的一些勾搓放中还是能体现出不错的稳定性。后场的吊球滑板手感也相当不错,单凭挥拍的惯性在高点把球带出去一般都能获得较高质量的出球。
外观给了个低分,其他方面的表现倒没问题,这应该也是击破体系里定价很高的一款了吧。不过笔者试打打完后回味,还是觉得有点不对劲——说了那么多,我果然还是对具有GS味的击破出品有好感,那为什么GS不继续生产而转去搞其他抽象对标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