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从新作改用前作,算是一种溯源行为,然而LTD版本更像是“番外”,从用料上看反而像是升级的产品。
说的,是卡林的FF800LTD,它的中杆可是用到了M50J这个级别的材料的。
说起来,去年很多自主品牌都涉猎了50T这个级别的材料,那么多人前赴后继怕不是收获了流量密码的扎堆研发吧?尽管其中确实有不错的产品,但要说跟46T有多少显著差距那就不好说了。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看品牌风格。
参数:3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88.12g,平衡点303mm,中杆长220mm,硬度中等,盒式拍框,76孔线床,全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27LBS 常胜99。
卡琳做的黑色球拍其实都蛮好看的,尽管笔者最一开始知道这个品牌是因为K11,不过那种白嫩粉的外观设计又是另外一个方向的话题了。FF800LTD做得棱角分明,2、10、5、7点方向用了一点金边和苍翠的高反光率贴纸,让球拍的走线显得更加硬朗一点。除此以外,没有更多可说的地方,当然也营造了一点冷峻的氛围,考虑到球拍本身确实是进攻拍的设定,这样的外观是与定位吻合的。而烈焰系列的几个作品都是这种风格的体现,我觉得没有问题,不过观感上与黑将军有重叠。
框型方面依然是NF800的全线槽,同为3U的规格下他的头重感似乎没有FF800II来得强烈,是更偏平衡一点的选项,可能对使用者在长时间的驾驭中有着对体能更友好的表现。而除去这细小的调教差异,先不提材料上的变化,从LTD的拍面稳定性、甜区大小、击球反馈上来说都能从FF800II中找到对应的。但是,LTD的硬度比II会略低,应该能被更广大球友所接受。
所以对应到上手难度上,LTD会比II略低,但小拍框的特性仍然对使用者的击球发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也就是低得并不多。
灵活度方面,其实LTD的感觉跟II确实很像,尤其是同样3U规格的对比,想双打这样的场合就不太建议使用高自重的规格进行对抗了,感觉会笨一点。说起来,因为LTD略软一点,就算它用了50T级别的材料,在连续的正反手切换平推平抽中还是能感觉到中杆的形变恢复不及时。拍头偏重也不太有凌厉的连贯感,但这也是这个品类的球拍的共性了。
不过说起来也挺神奇,因为中杆变得相对容易驱动,正反手的抽球不再只是依赖线床自身的弹性,而是能更多地调动到中杆的弹性,所以出球会更冲一点。
在控小球和处理被动球或者接杀球的感觉方面,其与比较对象的差异并没有达到可以详细描述的地步,不过我可以着重讲讲LTD的进攻体验。一言以蔽之,就是LTD的鞭打感觉会更强一点。
由于平衡点有所收敛,同比之下LTD的主动发力感觉更加顺畅,在获得充分发力机会的时候依靠良好的力量传导很容易打出锐利的爆音,就像是甩击鞭子的末梢一样。而50T的材料确实也保证了LTD的弹性到位,虽然中杆形变会略大一点,但是回弹的力量充分,调动全身力量杀球时球速非常高,而且具有穿透能力,对手明显不太好防。打个不恰当的比方,FF800II更像二姐夫,而FF800LTD更像新色NR-Z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