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低端的MX系列中,目前7600跟7000二者是最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球拍,而前者以更友好的上手度成为了可以推荐的入门拍之一。
不过7600也存在调教过软了一点的情况,这让它在进攻端没那么过瘾。根据官方参数,仅在硬度上有变化的5600会否成为更好的选项?
参数:3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91.17g,平衡点307mm,中杆长215mm,硬度中等,八面破风框,80孔线床,质保26磅,穿线25lbs bg85。
还是MX70那种感觉的设计,银白色和海军蓝两种主色共同担起了球拍的漆水组成,不过层次感做得很好,两翼的长蓝色部分让球拍看上去更加长,凸显了拍头破风结构的纤细,而3、9点方向匠心设计的meteorX图案具有相当的辨识度。球拍不算亮眼,细看起来则还挺多地方可以说道说道。
但是球拍拿到手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如意算盘没打成,因为这是目前唯一一把我在MX低端中遇到的80孔拍面,意味着它与此前我试用过的入门级mx都不是一个路数。如果真的要比较,那它应该和mx6000比,纸面上二者只有拍面孔数的不同。
MX5600在笔者刚上手时没有非常来电的手感,它身上比较中庸,略高一点的头重感、略高一点的挥速本身是方便借力的形成以辅助打出舒服的主动球的,而在实际的磨合中它也确实在高远球的表现上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在低端拍中出现了80孔的拍面,确实是需要适应。
笔者很容易想起波力的一把低端,同样用了80孔的拍面,但材料调教没跟上之后把拍面打感发木的这个缺点给放大了,5600也遇到同样的挑战。当然了,也可以说80孔甜区更大更给力,打不中甜区对出球质量的影响会小一点,但拍面这种特性上的改变在低端拍上是会增加其面向群体的使用不适的。
另外,虽然笔者遇到了久违且钟情的BG85,但拍线状态一般,跟5600的适配性并不高。
果然,在球拍大多数的体验环节上,它都跟MX6000拉不开差距。考虑到规格上的差异,重点讲讲二者在发力击球时手感上的差异就差不多了。
可能还是在杀或者抽球中的特征更多一点,80孔的拍面确实更加硬直。从发力的感觉上说,5600其实形成了非常有效的可以借助拍框份量把球大力击打出去的感觉,也就是重杀的发力感觉没有问题。但是在能量的传导上,至少相比于7000是有所逊色的,不然解释不清在85线的加持下集中发力重杀后球拍依然有拍面爆发力缺失的情况。
还是匹配程度的问题,80孔的拍面还是更加适合用更好的材料去堆出它更高的上限,否则会成为拖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