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汤尤杯结束了,看得笔者新潮澎湃,顺势休息一波,赛后恢复正常更新。 波力的Arrow系列没有太高的声量,但笔者在去年机缘巧合之下曾经用过代号780的产品,当时它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记住了这个被低估的系列。 如今,Arrow正式以“疾风”为命名,一改过去三位数的编号,以pro作为后缀换发新生。它所带来的,很可能会想最近的广东天气一样,猛烈的风势将直接搅动二线品牌高端及一线品牌中高端球拍市场。 参数:4UG5,有底,使用状态总重93.77g,平衡点297mm,中杆长222mm,硬度中等,盒式拍框,78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6-28lbs VBS66N。 开窍了,至少在配色上疾风10pro可以领先波力外观部门平均水平一个档次。黑色磨砂质感的底漆之上,是紫色的拍头变化和烫金的贴纸应用,有精美感。同时,线孔全部换上了透明白的护线管,彻底摆脱了拍框“一股脑黑”的形象,变得鲜活了起来。考虑到半消光的工艺成本是更高的,我首先就能感觉到这个产品的诚意。 这是一把具有典型的超长中杆体验感的球拍,这个鱼嘴锥盖让本就偏长的中杆更容易在挥动中产生形变,因此糖水感爆棚,抬肘挥拍发力容易调动出材料中的弹性,加力也容易打出高球速,挥重也适中,非常好上手。 值得一提,虽说球拍是个小平头,在甜区适应上并没有给笔者带来太多的麻烦,其拍面经过调整后线床密度更高了,所以在容错率方面表现相当不错。哪怕是在更加极端的陷入接杀防守的境地中,疾风10pro依然能稳当地借力把对手的强攻一拍一拍顶起来、顶到位。另外,新拍框在挥速和抗扭方面做出了高水平的平衡,在长距离的出球中依然能表现出优异的指向性。 难得的是疾风10p的中杆那么长,在快节奏对抗中依然能保持很快的恢复速度,并且让连贯能力得以保留。在平抽挡中,虽然拍面响应的时间偏长一点,但最终的出球速度可以打得很冲,而且给自己留出来了可以调整的时间,有窗口去思考往哪里打。同时,球拍本身的身段依然算灵活,前场的封网到位较快,至少在同等强度的男双对抗中有可以胜任的地方。 而且,球拍在处理被动球时的手感甚至有点治愈,疾风10pro容易驱动,拿点很低的球、过头顶的球或者是反手位、腋下位、右肩位的球都能有更多的空间打出力量实现到位的摆脱。 哪怕是小平头,疾风10pro拍面的大仍然让它在网口的博弈中可以大展身手。对于搓、勾、放这样的小球,疾风10pro可以随意施展、稳定输出。而且对于手上隐蔽性较好的球友来说,它的灵活度可以支持隐匿性非常好的停顿后释放,迎球时引拍稍微跟一下球头随即释放的容错率很高,效果也很好。 当然,单从进攻的效率出发去评价,疾风10pro的进攻表现是良好的。这种调教的球拍在重杀方面自然是比不上专门干这个的进攻拍,但在杀球的下压感来看属于比较规矩的水平,不发飘。同时,尽管强攻能力不是它的特长,但手感糖水的它依可以连贯、出其不意、多变落点为主动得分手段。另外,它在杀球时能反馈很有意思,中杆的形变大,击球瞬间拍头的切线速度高,能产生强烈的鞭甩感,愉悦之中出手也有信心。 我在疾风10pro上看到好些有所口碑的、平衡取向的高端拍的身影,它的手感爽快而连贯,同时并没有盲从时下“短杆、纤细、刚硬”的潮流,也是同样的定位。 球拍的亮点冲了笔者一脸。一个是笔者没见过波力框型,无论是下部偏盒式而两翼较明显的破风处理,还是78孔的小平头,非常有趣。另一个则是6.6mm中杆的出现,像是一块拼图一样填补了7.0、6.8、6.5和6.3中间。从这两个配置也可以看出,疾风10pro的出现可能是应对“连贯进攻”而给出的新答案,我因此对球拍在稳定和速度性能方面的兼顾能力感到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