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进攻拉满的均衡拍 李宁 战戟小马达
4UG5
事情的起因,是我在写王Z的时候。
也不知道是我技术太菜还是这把拍子真的跟我八字不合。
短短半个月就断了两条线,甚至有一条线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干断了。
我打测评拍的时候,会为了防止我自己总是想换拍,基本上就只带一支拍子。
这就导致我有个这么几天只能打到一半,跑去借别人的拍子来打。
其中,我借的最多的一支就是球馆老板一支拉了27-28磅的战戟小马达。
之前肩膀受伤时打了一段时间的6U小钢炮,感觉还是不错的。所以对李宁小字辈的产品算是有个不错的印象。
在打了几场之后,也觉得这手感蛮有意思的
于是乎,自己也买了一把,打算也写一写这支拍子。
但是在拍子到手并深度体验之后,却发现这支拍子,好像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打。
为了排除是不同两支拍子之间的细微差异导致的,我还特意的借回了球馆老板的小马达来打。
结果也是一样。
一开始我觉得手感有意思,可鞥是因为打的还不多,深入使用过之后拍子的劣势便也就显现出来。
虽然以一支新手入门拍的角度来说,他绝对是物超所值。
但是,在打过6U小钢炮,并给出很高的评价之后,再来打这个同为小字辈的战戟小马达,便会有些许的失望感。
先说外观
小马达,作为战戟系列的小字辈。
设计自然也是传承了战戟系列。
黑色的底,在加上拍框两侧鲜艳的撞色设计。
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字辈没有资格用撞色设计,小马达拍框两侧的颜色是一致的。
但换来的,是除战戟系列除战戟9000以外,唯一一款同型号有两个配色的拍。
这个待遇听起来好像也是蛮唬人的。
我自己买的是白色的那支,事实上,就设计层面来讲,白色和橙色两个颜色搭配起来都不错,只不过我自己还是比较喜欢白色的那支。
在看看细节点缀部分,浅紫色和青绿色的搭配,颇有一种战戟9000青春版的样子,满满的青涩感。
中杆上小马达的字样显得那么俏皮。
想象一下战戟9000刚出生的时候,紫色和荧光绿的外壳还没长出来,还软萌软萌的样子。
虽然没有完全体时候那么艳丽,但是一些细节处已经流露出一丝未来骚气蓬勃的影子了。
在漆水的质感上。李宁也是绝对不输其他两场的。特别是在入门拍的这条赛道上。
虽然不会像某些二线品牌一样,入门拍的漆水做出旗舰拍的质感。但至少打赢V记和Y记同价位球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接下来就该说说打感了。
到了这里,说实话,我有些头疼。
我有些理解不了李宁对于小钢炮,小马达,小旋风的定位。
小旋风我还没打过我就不说了。
单说小钢炮和小马达的定位,我总觉得他们两个是站错队了。
主打进攻的雷霆系列,可能是因为中杆更硬些,头重感不算强,整个动作更加轻快。
主打均衡的战戟系列,反倒是头更重的那个,307mm的平衡点,和偏软的中杆,虽然把拍子的进攻性拉高了,但也让整个拍子的动作变得更拖沓一些。
这里并不是因为小马达是4U的,小钢炮是6U的。
4U的小钢炮我也打过,哪怕是同样的规格。小马达的坠手感还是要比小钢炮的强。
不过得益于这个头重感,小马达在高远球方面要比小钢炮有着更加优秀的表现。特别是对于一些新手来说,就算动作不是特别的标准,小马达打出来的球都有着可观的质量。
高头重加软弹的中杆,让高远球特别的省力,甚至有时候我需要特别克制我的发力,才能不让球出界。
在重杀的这一项也是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
头重杆软的搭配提供了非常明显的下压感,杀出的角度比小钢炮的要尖的多。
在加上头重惯性的加持,只要发力得当,杀出的球还是挺具有威胁性的,因为音爆系统的加持,就连杀球的声音都比别的拍子要炸裂,整个杀球的气势都强上不少,以至于有几拍我都怀疑是不是杀断了线。
但是头重并不全是好事。
包括杀球。
刚开始上手的时候,就是因为头重的惯性附带的一些加速效果,经常有杀球挥快,挥空的情况。
当然,这还不算什么大问题,毕竟习惯之后,还是能很容易杀出高质量。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平抽挡、被动球和接杀。
因为头重的关系,整支拍子平抽挡的时候会显得比较笨重,特别在一些快节奏的男双局。总是会有种拍子不跟手的感觉。
虽说只要接到球,软弹的中杆,加上大拍框,大头重,回出去的球质量都挺不错的,但能回球的前提,肯定是能接到球不是?
再加上小马达的甜区,给我的感觉挺奇怪的。
倒不是说找不到甜区,或者甜区聚力感不明显。而是感觉小马达的甜区位置比一般球拍的甜区要在偏上一些。
主动球习不习惯倒是其次,如果是被动球、接杀的时候没有习惯,那直就是噩梦。
熟悉我的应该知道,我是打防反的,为了写着一篇测评,着实算是被这支拍折磨了许久。
不过,幸运的是。在小球的处理方面。小马达还是保住了战戟系列的控制之名。
偏上的甜区,让很多需要用拍头击球的小动作完成的非常好。很少出现那种因为击球点太靠拍头而球不受控的情况。
网面也保留了不错的持球感,在加上一些明显的拍头惯性。
网前的一些小球,你基本上不用考虑要出几分力,你把力全收住,专注于拍面的方向和角度,甜区和惯性就能让球有一个不错的弧度过网。
最后来说说我对三大厂的平价入门拍的看法吧。
说实话,近几年我是越来越喜欢这类入门拍了,起码不在像之前那样吊着天上高高的。
我还特别记得在以前上学的时候,别人让我帮忙推荐一个300块以内的拍子的时候,我根本就不敢往三大厂的想。
而现在,两百出头的价位里,至少李宁和胜利给出了不错的选择。
虽说我在这篇测评里写了不少小马达的缺陷,但是回过头想想,我平常普遍用的都是400-500价位的拍子。
你在看看小马达的价位,如果我在对他这么高要求,那就是我的不是了。
其实最近有很多人问我新手推荐买什么。
我给到的第一建议,一定是薰风K520PRO。
是因为K520更好吗?
并不是。
李宁小字辈的球拍比K520PRO贵个一百块钱,并不因为他是李宁而已。
至少在我这里,我是觉得多了这一百块钱,确实打感会更好一些。
但我依然首推的是K520,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因为他便宜。
很多新手找过来,我不知道你究竟是不是真的像打好羽毛球。
如果只是像尝试一下的话,我给出的建议一定是试错成本最低的。
但如果真的想沉下心来好好学,好好打。
李宁小字辈的球拍,会是更好的选择。
本帖最后由 老REX 于 2024-9-20 15:1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