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英雄不问出处,对吧。
我对这把球拍的接受度比我与它接触前所料想的更高。当然,看这把球拍的外观也大概能得知我本不待见它的原因。
事实上,做到定位明确、功能清晰,对一款球拍来说,就已经达到合格以上水平了。
参数:4UG6,去底,使用状态总重86.19g,平衡点313mm,中杆长220mm,硬度中高,盒式拍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27lbs AB线。
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品牌据说能搞到跟红厂同样的漆水工艺,工艺达不达得到我无从考究,但这个外观设计确实有点“胆大包天”。是的,要是照着战戟7000来比的话,除开球拍结构上的差异,各种视觉元素对叠起来就有种在玩找茬游戏的感觉,笔者对于这类型的借鉴一直都不置评否,再加上这个想象力缺乏的命名,大家怎么看就怎么看。
不过,在上手之后,它给我的感觉具备了出乎意料的“侵略性”。拍头偏重,挥动时球拍形变不明显,在搭配了本就偏硬的AB线后掂起球来能收到刚性的冲击感。
它确实不是为了照顾新人而推出的小甜水,尽管以它的挥重能在高远球中形成明显的借力感,让使用者更容易将球打出去,但要在对抗中维持这种力量输出恐怕对使用者本身的身体素质和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在一些身位受限、被动发力的状态下,会很吃发力的基本功。
一上来它就给到了我不属于4U规格产品的慢感,哪怕是4U的二姐夫,得益于小拍框的收敛,其在中前半场的短兵相接中即便来不及发力打出具有高初速的球路,也来得及通过软挡和拨中腰来获得一定的相持能力。而雷魄99则连拍面的到位都会慢一点。更保守的拍框和同样高的挥重,让它的灵活度并不出色,甚至在连续的抽挡练习中,很容易会变成持续接下手球的情况,练习完下场后手臂也比往常更加酸软。尽管来得及发力的出球可以打得很冲,但这种场合下连贯才是更加关键的地方。
而除了上述的比较让人难受的点以外,球拍攻控两端的优势之大让我这个只打双打的手残都觉得非常舒服。因为刚性足,拍面的响应快,能让出球的力度和准度形成质量优势,弥补了由灵活度带来的不足,让使用者更容易专注于出好下一拍球的质量,容错率有所提升。无论是网前的小球还是后场的劈吊滑板,更清晰的击球反馈和合适的挥重让拍头把球包切和送出去的手感更容易稳定下来,对发力打出的长球落点也能有效控制。
更关键的是,它在后场确实能提供坚实的输出,发力不散开,有重量感,主动机会中可以将球杀得很实,有一拍值得信赖的进攻。如此一来,其实球拍的本职工作在雷魄99pro上就已经做到位了。
本帖最后由 L.C. 于 2024-12-11 14:2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