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最近使用的一款羽毛球线,来自聚将体育的 MZS66UM 石墨烯线。这次体验基于两周10小时的球场使用,希望能给大家一个真实的参考。
笔者球龄5年,现中羽4+/5-水平左右。打法主要学习石宇奇24年球路和桃田贤斗的步伐。
先说外观, 线体本身是白色的,最特别的是它表面覆盖了一层编织成 S 型的石墨烯层。这个独特的外观确实很有辨识度,拿到学校不少同学第一次看到都开玩笑说像电蚊拍,甚至调侃“要用电蚊拍打爆你”,算是它一个有趣的小标签吧。
然后是气味,刚打开包装时,能闻到一股比较明显的墨水味(或者类似新材料的味道),由于这是笔者第一次使用含石墨烯的线,根据高中化学的浅陋知识,不知道这算不算正常,还请懂的球友帮忙科普一下。用手触摸线体,感觉表面相对光滑,没有特别粗糙或磨砂的质感。
奶叔特意说“线比较硬,建议拉低一磅”,所以这次我拉的27磅,两节。根据聚将官方提供的信息,MZS66UM 的线径0.66mm,硬度(击球感) 大约在18-20左右。做个对比,YY BG80 的硬度在23-25,VBS66n在14-16,66u在13-15.所以 MZS66UM 属于中等偏硬,但并非极硬的类型。MZS66UM 是以BG-66UM为蓝本进行开发的。它保留了66UM 的线性结构和数值胶层,并融入了石墨烯材料作为核心升级点。石墨烯的加入旨在显著提升球线的弹性和耐磨度,同时让出球手感更加硬朗、干脆。
学校校队训练加上偶尔陪老师打打政治球,两周下来一共约10小时。第一拍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出球声音,非常清脆响亮,“叮叮”声很明显,听着比AS还要高亢,爽的我要出来了(指球)。击球瞬间的手感非常硬朗、直接,力量传递清晰,几乎没有“肉”或者拖泥带水的感觉。手上能清晰地感受到球撞击拍面的反馈。得益于这种清晰的反馈和硬朗的手感,在处理网前小球和后场劈吊这类需要精细手感的动作时,我感觉控制力很好,能比较连续地打出质量不错的球。
当然,这个线也是有脾气的。当动作到位、发力充分且击中甜区时,MZS66UM 的威力十足,出球速度极快、线路凌厉,落点也相当精准,有种“指哪打哪”的爽快感。中后场主动发力下压或平抽时效果尤其突出。但也因为它硬朗干脆的特性和线表面滑的物性,如果击球点稍有偏差(比如打到拍框附近或者有“切拍”),或者发力不充分、动作变形,出球的质量和预期的线路落差会比较大。简单说就是“吃发力”,打准了很爽,打不准容易“掉链子”。
MZS66UM 的弹性不像原版 66UM 那样“喷弹”或“溢出”,说实话只能属于差强人意(指勉强让人满意)的类型(可能因为笔者长期使用李宁N65、bg80p这些高弹线)。对于我这种偏控制打法的球友来说,这个弹性水平需要一定时间适应,但适应之后既能保证出球速度,又不会因为弹性过大而难以控制。MZS66UM 比之前打的两款线都要更硬脆,小力量出球的反馈感反而变得更清晰了一些。
保磅性,这是 MZS66UM 让我感到相当满意的一点!作为一款定价相对亲民的球线,它的保磅性能出乎意料的好。两周下来,目前还没有感受到明显的掉磅现象,至少打感是如此,出球依然保持着初期的干脆利落感。对于细线来说,这个表现值得肯定。
到目前为止(约10小时),线体表面还没有出现明显的起毛或磨损迹象,状态保持得不错。不过,细线通常相对脆弱,其长期耐打性(尤其是对抗高磅数、力量大的选手或频繁打在单线区的情况)还需要更长时间(比如20-30小时以上)的持续使用来进一步验证。
总结,聚将 MZS66UM 石墨烯线是一款特点鲜明、性价比突出的产品。它以 YY BG-66UM 为蓝本,通过添加石墨烯,强化了弹性、耐磨性(初步观察),并塑造了硬朗清脆的击球手感和响亮悦耳的击球音。它的出球干脆直接,指向性好,在主动发力且击中甜区时威力十足。但同时,它对使用者的发力水平和击球精准度有一定要求,容错性相对没那么高。其优秀的保磅性能,在一周多的使用后依然保持良好状态,这对于追求稳定手感的球友非常重要。耐磨性初步观察良好,但还需更长时间检验。适合追求性价比的,发力较好、动作规范、追求硬朗直接打感、清晰反馈和响亮击球音的中高级爱好者。尤其推荐给预算有限,但又希望获得接近高端细线(如bg80)部分性能体验,且重视保磅性的球友。如果你是力量偏小或初学者,可能需要更多适应期,或者多跑跑健身房。
本帖最后由 zji.桦 于 2025-6-28 15:5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