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读过当下的初高中教材或者是做一下他们的试题,目前还不用辅导小孩,于是面对着不仅是远离了十来年的、也更是被日益猛烈的竞争催生的知识内容升级,我不太有办法。
恐怕,我也是需要恶补的一员。最近笔者还到手了一把入门级球拍,虽然这个型号已经面世了几年,最近不过是出了新色,但它的使用感受着实让笔者感到各行各业都在卷,连人带物一起卷。
参数:4UG5,上线带热缩膜无手胶总重90.13g,平衡点317mm,7.0mm中杆,长215mm,硬度中等,盒式拍框,72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27lbs VBS66N。
蓝厂的入门级产品有个好,那就是颜值一般都有保证,而且提供了多个配色。在我印象中,早在铁锤/小铁锤出来的时候就是这种做法。笔者到手的是钢蓝色版本,漆水质量跟以前基本持平,球拍的全装饰元素也不少。可惜的事当前版本的用色没有形成足够的对比度,观感比较平,相比之下纯白和浅粉红两个版会更加令人愉悦,相信也更受女性群体欢迎。
笔者试用结束后才补的参数测量,所以在没有得知其重量的情况下,刚上手会觉得TK2的挥重有一点超纲。同时,球拍的击球反馈比官方宣传的“软”要明显坚挺一个等级,稍微有点驱动门槛。
但也要说,当前的参数调得还比较合适,稍硬一点的本底刚好能在主动球的处理时以拍头的重量形成借力驱动,对拉高远球时手感到位。但还是要说,尽管大众对入门级别的产品的品控有着更高的容忍度,但其出厂自重如果超过了规格所标示的值,还是会让人不太放心,像我手上的这一款就有空拍本身就已经达到3U的嫌疑。
TK2并没有采用76孔线床,而是多少借鉴了以前挑战者系列的框型,做了一个高容错略粘球的72孔拍面。对于这样一个盒式框来说,甜区容易掌握,不会存在性能上的偏差,主打稳定和扎实,也符合球拍偏控制进攻的定位。
诚然,当前球拍的打感不算高端,仍然有发木的感觉,但这并不影响球拍担当进攻输出的角色。借助强烈的下压感和够用的硬度,TK2的杀球质量可以很好地满足当前产品所面向受众需求,对发力杀球的门槛不算高,同时发力后出球的飞行路线低伸,而出球也有一定的力量感。在笔者与水平相当的球友进行对抗时,这样的进攻表现同样堪用。
只不过,TK2的取舍也相当明显,在没有更好材料和框型的支持下,为了确保稳定扎实的出球效果而在速度连贯方面有所牺牲,作为一把4U的球拍它居然跟灵活没有半点关系,很难在连贯的架拍同时保证拍面方向的正对,多少让笔者想起曾经用过的TK9900B了。所以,一旦在双打中轮转到中前场需要平抽快挡的时候,拿着TK2在能应付一两个来回就必须找到破坏快对抗节奏的办法。
TK2是可靠的,但体验下来后颇有一种让我看到当下中学试题的感觉。这款入门拍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驱动的货色,也许是当下的环境所致,就连羽球运动的入门级装备,都变得需要具备足够的侵略性,哪怕是以使用者的力量储备作为门槛。
本帖最后由 L.C. 于 2025-7-10 08:1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