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作为今年争议最大的羽毛球鞋,李宁贴地飞行3PRO堪称业内「鸽王」 从预告到发售跳票快5个月了,这种等待让球友抓狂。
但李宁这次似乎铁了心要玩把大的: 比如以跳票的代价打磨细节,用极致堆料确保专业性能 比如用潮鞋基因重构羽球鞋,誓要打造一双"零硬伤"的旗舰战靴!
在外形上3 代 保留贴地飞行PRO经典的DNA元素: 前后掌一体贴地大底!分体式防侧翻抓!超低趴鞋型等! 再次之外新3代外形融入了街头的板鞋的设计元素,看起来颇具休闲和综训的味道。 外观配色可选种类堪称丧心病狂!同年发售多达5款配色: 从黑色低调的暗夜精灵配色,到蛇年限定款的红黄喜庆色 再到多巴胺黄色警告的视觉冲击,和棉花糖色系的温柔治愈,以及最潮的街头艺术家联名涂鸦限定版等。
一双旗舰款的竞技类羽毛球鞋居然融入了板鞋、综训、涂鸦超多元的配色元素在外人看来这内容过于饱和! 这种「离经叛道」的设计我只能说胆大包天了! 不过在产品丰富到爆炸的时代,当市场被同质化产品撑饱时, 这种颠覆性设计反而容易成为球场上的社交新宠。多元性的色彩搭配,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各种需求。
从配置来看,李宁显然愿意为自家的「长子长孙」下足血本: 超长的刀片碳板+全掌䨻+双中底设计+后跟TPU大包围+䨻丝2.0透气鞋面配置拉满; 外形设计上打破传统羽球鞋的外观,大胆地融入街头潮流元素,外观辨识度大幅度增加。
而光鲜背后却存在诸多疑问: 跳票背后是对品控的争议是否能平息? 独特的外形能不能保证性能完全释放? “顶配堆料”能否能顶级脚感等等? 答案只有:鞋行不行,下地见真章! 贴地飞行3PRO定位是一款偏向稳定和保护的球鞋,鞋楦宽度偏中,适合大部分人脚型。 相较于前代2PRO,3PRO 的首次上脚体验更显轻松舒适。 鞋帮高度适中,保留对脚踝的大范围活动区域。 脚踝贴合度极高!即使仅半拉紧鞋带,通过用力摇晃脚腕、大幅度摆腿、甚至完成一定幅度的大原跳转动作,后跟与球鞋之间也完全没有松脱感,始终保持贴合。 脚踝两侧贴合部位特别加入凸起的厚海绵枕套,如同 “双手环抱” 般托住脚踝,大幅减少跑动中脚踝的左右偏移,进一步强化固定效果;然后跟衬布沿用了与李宁伽马一代篮球鞋同源的大面积猫舌布材质,凭借其类似猫舌表面的纹理特性,最大化提升与袜子的摩擦力,从根源上降低激烈跑动、急停急转时的掉跟风险。
它完全不依靠鞋型窄来锁脚踝加强固定,而是依靠后跟的贴设计来加强稳定性。 实战一段时间过程中,并未出现不跟脚的情况,安全系数非常高,甚至是我遇到的李宁系中最强后跟保护。
前掌宽度适中,脚左右两侧紧缩程度逐步渐缓,前掌海绵填充刚好,有柔感但是不够,前掌鞋面刚好贴合脚面不压迫。 我穿薄袜有一小部分活动空间,厚袜刚好饱满,但是也不压脚面。 前部的低延展超纤柔软度高,上网步伐落地时前掌鞋面感觉不到拉扯感,长期穿着不会产生挤压后的明显酸胀感。 我穿薄袜和厚袜子都可以无缝切换,即使薄袜也不容易打滑或者缓冲不足,整个鞋子无需刻意磨合多次就能适配激烈的比赛,目前来看大部分常规脚型能很好适应,特别是男生! 需要注意的是,贴地飞行3PRO的暗夜精灵和蛇年前掌上部鞋面是超纤鞋面,增加包裹性 而其他配色的前掌上部是䨻丝2.0科技面料,增加透气性 两款鞋面不一样,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购入。 这款鞋的缓冲和防护可以说是极强的! 这个鞋底高度不算很后,但是我大体重,刚上场随便踩和跳,感觉都没有踩到底! 即使感觉到挤压鞋底很道理到底了,轻抬一下力量,后跟的缓冲里面上来。 衷心推荐给大体重或者膝盖已经上护具的朋友,缓冲是足够的。 起跳下落的时候,感觉到缓冲和力量并不是和其他球鞋一样是从后跟中部扩散出来 它的整体缓冲,是整个脚跟,缓冲力量较为平均。 落地时候并未感觉摇晃或者力量有过渡偏向,下落时候明显感觉到,整个鞋底后部两侧的后包围TPU能很好的固定全掌四个雷向下缓冲而不摇晃,全内包的四个雷也杜绝了1PRO那裂beng的情况发生。基本从1PRO之后,羽毛球鞋的裂beng就极少发生了。 综合鞋帮后跟的锁跟+猫舌止滑布,整体3PRO的后跟安全系数是非常高的,甚至我觉得缓冲防护有点太大了甚至性能溢出了。 42码单鞋重量在340g左右,属于有点大只佬了! 但是看在他全掌的厚beng材质给料足,没有用普通的厚EVA来交差,算是比较良心的了。
启动上中规中矩! 毕竟它是偏稳定和保护的鞋子,不能像速度系列的疾风甚至是更轻的跑鞋一样快如风,那是不实际的幻想。 不过贴地系列是前后掌一体贴地大底,所以重心比雷霆PRO更低,前掌落地启动时候贴合地面更舒适,足弓中部有明显的收紧贴合,整体启动时候力量传递更流畅,不会产生分段式的力量脱节或者传导有明显的失真怠速感觉。外形看起来也不臃肿,整体外形都比较贴合脚面。 前掌踩踏感觉比较扎实,能感觉到加长型长方碳板的推压协助作用。 整体落地启动,变向完成动作比较流畅,就是扎实的脚感如果遇到一些较厚的地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脚感失真,但是对付一些便宜的场地比如:直接在水泥地上铺设缓冲垫+4mm地胶。 3PRO就真的是得心应手了。 其实我更觉得碳板应该像跑鞋一样参与推压加速的性能会比它参加侧向抗扭更具有势。比如有些友商也在研究把碳板融入启动中,这可能也是新的赛道哦。 抗扭的东西应该靠大块的鞋底TPU和侧向射出外包围一起协助完成,单靠一个碳板能增加很多的抗扭实在是杯水车薪。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1.耐磨 取消GCU之后,采用的是另外一套防滑耐磨橡胶方案(具体分析在文背后)。 目前我个人大体重上场100小时的新方案耐磨橡胶,目前并没有像2MAX那种明显的磨损 2. 防滑 目前防滑没有问题,大概最严重的一次是下大暴雨,在球馆相对湿度在90以上,温度32°。 打半小时,又闷又热,我朋友眼镜都是雾。又有不少汗滴在场地上,但是即使擦干净还有一点水渍。很明显感觉到场地开始慢慢潮湿! 新橡胶大底在那个晚上并没有出大问题,只是踩踏的时候感觉有点潮,但是大动作下鞋底依然稳得住。 也许是我们没有到达专业级别,也许那天不是回南天,也许场地没有反渗水。 我一个南方人,在正常在南方的铁皮球馆,湿热的夏天连续作战,目前还未发现明显打滑的情况。
在一些对抗比较激烈的夏日局,并未出现打滑和支撑不足,或需要我放慢脚步或者注意踩踏稳定步伐的状态。 3. 一段时间使用后悟性衰减情况 还是100小时比较,感觉缓冲有下降,但是还是能打能抗的状态,换个鞋底基本缓冲又满血了。但是鞋垫一次都没有打滑和位移! 鞋面外展和折压不是很明显,落地时候感觉鞋面包裹依旧很有效不必担心被撑大了要收紧前端鞋带,增加包裹性。 对比其他鞋子的一百小时后的缓冲表现,贴地3PRO我很满意。 至少没有让我产生换鞋垫或者抛弃它进二线的想法。
当然乐子人都知道作为李宁自研自创系列的贴地飞行PRO系列,从一代开始就不淡定! 1代:外很像飞机,但首批开胶有点多。。。 2代:镂空中底+BOA旋钮设计惊艳,但1699鞋底却耐磨性不如999的雷霆和雲霆。。。 3代:直接“拖堂”5个月,取消不少篮球迷期待的GCU! 很多人不解当初宣传的带 GCU 科技的羽毛球鞋为啥拖更直至没有! 官方没直接解释,但从其他渠道能搞懂原因:GCU 目前还没法完全适配羽毛球鞋的全气候、全场地需求,怕重蹈前两代有 BUG 的覆辙,所以才暂缓发售、直至换装新方案。 不少人觉得,GCU 在篮球鞋、户外鞋上口碑挺好,直接挪到羽毛球鞋上肯定没问题 毕竟都是主打防滑耐磨,你肯定想着 “别人能用,羽毛球鞋也能行”。
但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实际上科技的平移可能像极了V12的发动机不是想塞哪部车都可以,有些塞进去的是传奇故事! 有些塞进去了可能就是今日说法了,甚至是去异世界打复活赛了!
李宁现在肯定不敢某款鞋Z4那样的风险,万一达成先上市再道歉、回收换新的品牌道歉路线就真的不好交代了。 这几年李宁羽毛球拍做得稳,但球鞋总出小 BUG,下决心了:这S25赛季不能再这样发育了! 但是有些事情事与愿违,去年心心念念说一定会用的GCU 却一直有些小情绪。 目前GCU 现在,在羽毛球上全天候全地形可能还不是很稳定! 那就慢慢调!延期还不行? 就换配方换回最安全的方案! 核心就是 “不能出问题”哪怕损点利润都没有事情! 路边社说李宁是为了省成本才不用 GCU,根本说!不!通! 现在某多多一双带 GCU 的李宁篮球鞋,最便宜才 200 多,GCU 配方的成本顶多占这双鞋的十分之一,而且 200 多还没算利润和平台抽成 —— 这点成本,跟延期的损失比根本不算啥。 要知道,这鞋已经拖了 5 个月没发售,等于拿销量换安全。 快销时代,时间就是钱,5 个月的利润可不是小数目,再怎么省成本,也补不回这 5 个月丢的钱。 并且 GCU 这条科技路线李宁羽毛球还没放弃,之后大概率融会贯通之后 会用在贴地飞行 4 或者雷霆 3 这类新鞋上。 激进和稳定,最终还是选择了安全!有时候稳一手不是错,就怕太激进了,万一炸了就是开骂几年的事情了。。。
其实这次拖更的环节,像极了你小时候邻居大哥答应中午 12 点带你去公园耍,结果你左等右等他下午4点才来敲你家门。 他红着脸说不是故意爽约,还带了一堆零食和游戏机来你家道歉,因为作业没写完被爸妈拦着必须写完再来,天大地大学习最大。 虽然 你没去成游乐场,但他也尽力补偿了你的等待。 至少他没有糊弄你,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人和人之间是交心,品牌和人之间也是需要交心才能活得更好
最后也没啥别的期待,只希望这代鞋最终上市时,顶多只有 “换橡胶”“晚发售” 这类小问题,别再出大 BUG 就好。
不过目前我觉得贴地飞行3PRO还是有点不太适合我的地方: 1、透气不如鹘鹰V,长时间有点闷 2、防护太强,导致我上场时候都续航时间略短,相对刀锋IIPRO有点累 3、遇到地垫或者地胶太厚的场地我甚至不敢带它去,因为缓冲比较好,生怕脚底没有感觉
最终贴地飞行3PRO 一切核心就是以好看好穿好用,不出问题就好! 价格上普通版本1299,艺术家皮肤限定1599,两者性能区别不大。 相比2MAX的1699标价有所下降,整体来说还是一双能给出92分以上的球鞋。 目前来看整体无BUG,性能足够,防护属于顶级,但是并没有第一次遇到2MAX那种给我在外观和设计上很惊艳的感觉。 也许对于三大品牌来说,不犯错的稳步前进才是对品牌最好的提升!
本帖最后由 云中月 于 2025-8-25 11:0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