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2年至今,羽毛球价格一路飙涨,俱乐部常用的AS05、红超从当年的券后价100飙升至今天的240,成本根本扛不住,平时的高质量私局得重新考虑口粮球。恰逢学校办比赛,要选定比赛用球。如果使用红超、AS05这样的高端球,无疑大大超出预算。所以迫切需要找一款性价比较高的中高端球:它必须兼顾耐打与飞行,能满足对抗性球局的飞行需求,还不能打个十分八分就得换。由于鸭毛较薄、毛杆脆,容易炸毛减速,耐打性较差,所以排除在外,仅考虑鹅毛球。
几番筛选后,最终选定了李宁G600。
(左图为采购的比赛用球G600,右图为比赛奖品:雷霆80、李宁大方包、李宁双肩包、李宁C10羽毛球)
——————————————
文章导读:
介绍
测评方式(去标盲测)
静态测评
动态测评(高手实战后判别球款)
标号-球 对应关系揭晓
性价比分析
总结
——————————————
介绍
G600是李宁旗下中高端鹅毛球,由前身李宁A+90改名而来,而A+90属于专业赛事用球,常用于省队训练和赛事。
更名后的g600,下有g400、g500,上有g800、g900,于是它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目前g600市场券后价在150-180元左右,符合中高端定位。
它能担任“中高端口粮“的大任吗?本文将通过静态、动态、对比测评来进行验证。
由于笔者以往常用球为AS05,而g600的同配置对标球为紫超,故本文将AS05与紫超列为对比测评对象。
去标盲测!笔者请圈外的朋友帮忙去除LOGO贴纸,并用记号笔随机标记“1、2、3“号,将标号与球的对应关系严格保密封存,直至笔者文章测评部分全部编辑结束启封。故本文使用1、2、3号球来行文,静态测评采用各单项打分制(1-5分),动态测评包含试打选手判别球款,特别邀请国家一级运动员参与试打!对应关系将放在本部分末尾揭晓,大家可以直接跳到末尾,知晓对应关系后,对应上球来阅读测评内容!
————————————————
静态测评:各单项测评打分制(1-5分),最后计算总分
毛片:
1、2、3号球均采用全圆鹅刀翎。但1号有一片毛比较稀疏;2号有两片毛怼到一起无法排齐;3号毛片宽度比1、2号略窄一点点,无明显瑕疵。
(1号4分、2号3分、3号4分)
1、3号球毛杆笔直,2号球毛杆向左弯曲
(1号5分、2号4分、3号5分)
三者对比,毛片厚度、色泽、毛杆粗细无明显差异
(1号5分、2号5分、3号5分)
三者毛片排列对比,1号最整齐,3号次之,2号稍显凌乱
(1号5分、2号3分、3号4分)
工艺细节:
线圈干净,没有多余溢胶,三者无差异
(1号5分、2号5分、3号5分)
重量:
重量均符合BWF世界羽联标准(4.74-5.50g)
(1号5分、2号5分、3号5分)
球头:(球头是在动态测评结束后解剖的,新球实在是切不起,见谅)
2、3号使用3拼软木球头,1号为双拼软木,三款球都不是全软木球头的配置。
另外可以发现,2号与3号的球头拼接材料比例不同,2号的球头尖端部分使用的软木量少于3号。
(1号4分,2号2分,3号3分)
静态测评总分(换算成百分比)
1号33/35分(93%)、2号27/35分(77%)、3号31/35分 (88%)
1号>3号>2号 1号、3号比分相近,2号稍逊一筹
——————————————
动态测评:
测评用球均为76速,测试环境为华北-京津冀地区,温度25℃,加湿器蒸球30秒
拉球测试:视频如下:高远球+劈吊、滑板控球
由于场地白色背景,可能观看起来有些费劲,各位谅解
击球感:
1号的球头硬度稍微软一点,手感柔和,有利于控球,尤其是后场软吊网前,控制力度,可以让落点更靠前
2号、3号的球头硬度类似,手感偏硬,反馈清晰,力量传导直接,出球干脆,不粘拍。3号在此基础之上,脆爽感稍弱一些,转而多了一些持球感,有利于控球
网前搓放单项测:
1号搓放手感较轻,力反馈弱一些,弹性适中,比较容易搓出旋转
2号手感稍重,球头弹性稍弱,搓放需要加一点点力,否则容易下网
3号球头重量介于1号2号之间,弹性适中,力反馈不错,容易搓得贴网,但是不怎么转。
三种球小有差异,只是很小很小的区别,实战中可能都体会不出来。
飞行:难分伯仲,飞行表现相近,均优秀,无缺陷,非常的顺滑、精准。在轨迹稳定性、速度衰减表现上无明显差异,具体请参考视频。唯一区别就是2号飞行速度稍快,用1号和3号打高远球的发力打2号会出界一些。我是实在找不出其它细微差别了,各位球友如有见解,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控制:三款球的飞行轨迹十分平直,方向完全不发生偏移,方向完全取决于出球瞬间球拍的朝向,能否想控哪就打哪,还受到球拍的抗扭因素影响,而这不在笔者本文讨论范围内。因此,控球的测评,主要是关于持球感、出手速度等更多关于球的方面。
1号球的持球感相对最强。做滑板、劈吊等需要细腻控制包切的动作时,球并不会触拍即走,而是以一个非常恰当的时间在球拍上瞬间停留,又不至于拖沓到有粘球的感受,从而能够充分的包切。
2号球的持球感最弱,有一种弹射感,球头硬度大一些,并不是特别适合打慢节奏控制。但他非常非常适合快节奏的双打,这种快速出球的特点,在双打中的抽档、快速分球会有奇效,能够保持住双打的快节奏。
3号球的持球感介于1号、2号之间,出球速度比1号要快,球头硬度又没有2号那么硬,在拍面上不是触球即走的类型,但是停留的时间又比1号要短。它和1号的区别可能在于1号适合大发力完整动作的控制,而3号适合小发力隐蔽发力、快出手的控制。
耐打:
4-5级男双对抗实战测试,所有测试球均从新球开打,直至出现明显减速、变形、晃动,不能满足对抗需要为止。结果如下:
1号:1局半,场上双方总得分56分(21:16、7:12)
2号:1局,场上双方总得分42分(22:20)
3号:2局,场上双方总得分74分(21:18、21:14)
实战后,三颗球都“寿终正寝”,如下图
1号毛尖碎裂,出现半片毛片折断,1根毛片折而未断。支撑1局半的男双后,球整体形状维持良好,飞行轨迹稳定。球头明显变软,脆弹感消失,击球手感模糊发闷。飞行速度在出球时和中段可以维持,末段会剧烈减速。
2号在对局中杀球时毛片折断2根,飞行轨迹勉强维持稳定,摇晃程度尚可接受。第1局末,球整体形状变形,失圆,出现炸毛减速后,断毛的影响增强,晃动剧烈。
3号毛尖碎裂,出现半片毛片折断,1局男双后,球毛依然完整。第2局末,出现半片毛片折断,球整体毛片扩散,出球后减速较快。球头略有变形,硬度尚可。
试打选手实战后判断:
WYQ(国家一级运动员):感觉无明显差异,打完后,在飞行上没啥特殊印象,都挺像。就感觉2号有点脆,不是很耐打。倾向于1号是05,2号3号分不出来
DJQ(业余高手):摸毛片的话,摸不出3款球的区别。2号飞的快,有可能是紫超
LJY(业余高手):1号球在后期有点挑不起来,感觉3号是05,1号2号分不出
CL(业余高手):看法和他们仨差不多,1号应该是G600,飞行什么都还可以。2号紫超,因为飞得比较快,这是超牌的特点。3号就AS05吧,打感比较接近
不难看出,4位高手均未能准确判断出球的型号,大多认为表现相对较差的是紫超。而对于AS05和G600的判别,除了国一哥,都有失准确。在一定程度上,足以说明G600的综合性能优于紫超,与AS05不相上下。
本部分编辑结束,现在启封对应关系: 1号AS05;2号紫超;3号G600
大家猜对了吗?
性价比分析:
G600的PDD券后价或闲鱼价维持在170-180上下,偶有好价可以来到150
而相同配置的紫超价格去到了190-210。8月31日,在笔者向俱乐部群主购买紫超时,据他所说,紫超的成箱拿货价都要180以上。同时,飞行性能更优秀但耐打性欠佳的AS05更是飙升至240。
那么笔者认为,G600在保持了相对优秀飞行表现的前提下,耐打性超越同级别竞品,性价比算是蛮高了。
这里按照实战测试结果简单计算一下用球成本:(仅大致计算,四舍五入,与实际的误差不可避免,请勿较真)
以一场男双平均15分钟,单片场地6人轮换,活动总时长3小时为例:
g600单颗15元,单颗使用2局30分钟,用球6颗,总价90元,人均15元
AS05单颗20元,单颗使用1.5局22.5分钟,用球8颗,总价160元,人均27元
紫超单颗16元,单颗使用1局15分钟,用球12颗,总价190元,人均32元
如此一来,g600的成本是AS05的56% ,是紫超的47% ,在性价比方面的表现相当优秀。单场活动A球费用控制在20元以内,能够接受。从这个角度,笔者认为g600能够担当口粮球的大任。
——————————————
写在后面
总结G600:
飞行表现能满足激烈对抗和比赛要求,耐打性超越AS05,价格比同配置表现相近的紫超有优势,总体上满足笔者对私人小局的用球要求,完全能够作为这种高质量小局的口粮球,也能胜任校级比赛的比赛用球。回到标题,笔者认为G600可以作为羽毛球价格飞涨趋势下的“新口粮”。
它适合谁?
三拼软木球头+全圆鹅刀翎,价格控制在170-180左右,已经迈入“细糠”范畴。尤其适合需要自备球打对抗局的业余高手球友,或是作为中小型比赛的比赛用球。如果财大气粗那另当别论。
笔者个人认为,羽毛球价格飞涨的今天,一些俱乐部其实不必非高端球不用,可以考虑将G600这样的中高端球作为局用球,在质量和打球体验相近的前提下,降低用球成本,控制每次活动的报名费用。使用as05、亚U、红超、翎美F1、F2的球局晚上3小时报名费动辄八十上下,实在是贵!贵!贵!
此外,各位业余高手球友也不必好高骛远,非顶级细糠不打。是,你们的水平在当地球友群体中确实算得上出色,但扪心自问,自己真的能打出高端球与中高端球的区别吗?就像笔者的这次去标盲测,当高端球脱去品牌标签,和G600、紫超站在一起,你能保证100%靠打感来区分出它们来吗?如今羽毛球价格三周一小涨,两月一大涨,或许诸如G600这样性价比高的细糠才是业余高手的最优解。
——————————————
题外话
回到引言,在学校举办的比赛中,笔者最终获得混双季军,赢得奖品李宁双肩包一个,G600稳定的飞行表现和控球性能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