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我找到了简单粗暴地分辨一流选手的判断方法:生涯胜率超过70%。
空口无凭,判断选手是否一流总需要些客观的依据。不然粉丝们总是吵个不停,我发个啥都能聊到陶菲克,现在桃粉连盖德都开始黑了。还是需要点没有嘴炮空间的共识去平息这些无谓的纠纷。
最近发现,一流选手有一个共性:生涯胜率在70%以上。超过这个胜率的,基本就是我们常挂在口边的名将。新世纪以来,生涯胜率在70%以上的选手,我只找到了以下15个,欢迎补充。考虑到选手竞技水平的起伏,以进入70%胜率作为选手进入一流水平的起始年份,跌破70%作为选手的截止年份。每个周期里有两年或以上年胜率在70%以上的,就归为该周期的一流选手。五个奥运周期的一流选手如下:
雅典周期
盖德 76.9%
夏煊泽 75.7%
叶诚万 70.7%
陶菲克 75%
陈宏 75.8%
李炫一 73.8%
林丹 83.5%
李宗伟 84.1%
鲍春来 75.7%
北京周期
林丹 83.5%
李宗伟 84.1%
鲍春来 75.7%
李炫一 73.8%
陈金 76.7%
陶菲克 75%
盖德 76.9%
陈宏 75.8%
伦敦周期
林丹 83.5%
李宗伟 84.1%
鲍春来 75.7%
陈金 76.7%
李炫一 73.8%
陶菲克 75%
盖德 76.9%
谌龙 79.5%
里约周期
林丹 83.5%
李宗伟 84.1%
谌龙 79.5%
桃田 81.1%
安赛龙 73.2%
东京周期
谌龙 79.5%
桃田 81.1%
安赛龙 73.2%
安东森 76.1%
石宇奇 73.8%
东京周期是一流选手最少最弱的周期
新世纪里的一流选手,雅典周期9个,北京周期8个,伦敦周期8个,里约周期5个,东京周期5个。
可见,里约周期和东京周期是男单一流选手最少的两个周期,都只有5个。男单的没落可见一斑。如果要选出竞争力最弱的周期,恐怕非现在的东京周期莫属了。
东京周期的一流选手不仅数量最少,而且和里约周期的比明显更弱了:林丹、李宗伟毫无疑问压桃田、安赛龙一头;2019年胜率跌破70%的谌龙,更不可能和自己的巅峰周期相提并论;东京出道的安东森和石宇奇明显不如里约出道的桃田和安赛龙。虽然不中听,但我说的男单一代不如一代,还真不是为了黑,而是事实如此,数据分析屡次都给出了一致的结论。
雅典周期是一流选手最多的周期
一流选手最多的居然是雅典周期,这主要是因为这个周期涌现了一批未来十年都极具竞争力的选手,其中包括了林丹和李宗伟。这批选手在出道两三年内就进入70%俱乐部,李宗伟03年的胜率就接近75%,林丹04年的胜率更是高达91%。DM阿布说鲍春来出道即巅峰,不仅开始几年和林丹平分秋色,而且2003年20岁就打进了世锦赛四强。陈宏在雅典周期更是占据了70周的世界第一。盖德虽然受伤,但胜率最低的2003年依然有接近70%的胜率,另外三年都在75%以上。夏煊泽、叶诚万、陶菲克包揽了雅典周期的四个大赛冠军。雅典周期可谓高手如云,老中青三代群雄角逐。
北京周期的一流选手史上最强
北京周期的一流选手有8个,其中7个都是雅典周期的一流选手。夏煊泽和叶诚万退出了竞争,多了一个陈金。不同的是,雅典周期一出道就跻身一流的这批年轻选手,在北京周期迎来了各自的巅峰期,竞争非常激烈。但强中自有强中手,这个周期的五个大赛冠军被陶菲克和林丹包揽了,遇到这种顶级选手,就好像短跑遇上博尔特,再出类拔萃也只能争个亚军。
伦敦周期一流选手青黄不接
让人意外的是,伦敦周期的一流选手,依然是那么几个人:九几年出道的盖德和陶菲克、李炫一;雅典周期出道的林丹、李宗伟、鲍春来。其实这批选手大多都已经走下巅峰,只是因为伦敦周期男单青黄不接才又多打了几年。2009-2011年盖德的年胜率依然在70以上,2012年退役时盖德已经36岁。伦敦周期出道的男单里面,就只有谌龙一个具备一流的实力。看来一流选手还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北京周期就多了个陈金,伦敦周期就多了个谌龙。
里约周期一流选手断层
里约周期的一流选手一下子从8个掉到了5个,主要由于伦敦一流选手的集体退役:盖德、陶菲克、陈金、鲍春来。李炫一虽然没有退役,但已经是有一场没一场地以自由人的角色参赛,基本退出了竞争,年胜率基本都在70%以下。
进入里约周期后,和谌龙竞争的老一代选手就只剩下林丹和李宗伟了。这个周期的后半段多了两名新的一流成员:桃田和安赛龙。他俩还真的是生在了好时代,2016年后林丹和李宗伟都已经超过33岁。进入东京周期,桃田和安赛龙面对唯一有竞争力的前辈就是谌龙,而谌龙在2016年后也开始下滑了。一流选手全面断层,这种局面在近二十年是前所未有的。
东京周期的一流选手新世纪最弱
进入东京周期之后,大家都很熟悉了。林李谌老去,桃田禁赛期间安赛龙夺冠,桃田复出统治整个男单羽坛。虽然统治的是9142的林丹,因病退役的李宗伟,跌出一流的谌龙,和若干个在里约周期的二线选手,但统治终归是统治。
这个周期出道能踏进70%胜率的是石宇奇和安东森,这两位新晋一流球员的水平明显不如里约出道的桃田和安赛龙。东京周期出道的一流选手,大概是什么水平呢?作为参考,我们可以看回里约周期出道的桃田和安赛龙,他们在里约周期的胜率:桃田71.2%,安赛龙68.5%。目前安东森的胜率高达76.1%,石宇奇则是73.8%,比里约周期的桃田和安赛龙都要高不少。唯一合理的逻辑解释,就是东京周期男单的整体实力还不如里约周期,可谓低处未算低。
总结
以总胜率70%作为判别一流选手的判别标准,雅典周期的一流选手是最多的,而北京周期的竞争是最激烈的。在北京周期能打进大赛四强的20人次,有18人次都是总胜率高于70%的一流选手:林丹5次,李宗伟3次,李炫一3次,陶菲克2次,鲍春来2次,盖得、陈宏、陈金、索尼、陈郁各一次。
虽然伦敦周期一流选手的数量与北京周期持平,但大多已经不是他们的巅峰竞技状态:33-36岁的盖德,走下巅峰的陶菲克,退出国家队的李炫一,还有出道即巅峰的鲍春来。伦敦周期打进大赛四强的基本还是北京周期的那批一流选手:林丹、李宗伟、陈金、陶菲克、盖德、李炫一,就多了朴成焕和谌龙。20人次里面同样只有索尼和朴成焕两名非一流选手。
里约周期和东京周期的一流选手是最少的,只有5个。而和里约周期相比,东京周期的一流选手水平明显降低,东京周期是新世纪以来男单竞争环境最弱的一个奥运周期。里约周期和东京周期的大赛四强的出现了不少胜率低于70%的选手:杜鹏宇、魏楠、约根森、孙完虎、苏吉亚托、普拉尼斯、王高伦、刘国伦、乔纳坦、周天成、西本、金廷。
新世纪后五个奥运周期里一流选手的数量一直在降低,在伦敦周期过后一流男单出现断层,里约周期只剩五位,之前关于男单在伦敦周期青黄不接的推论又一次得到了印证。进入东京周期后,雅典周期出道的林丹和李宗伟才彻底失去竞争力。从一流选手的水平看,东京周期是男单最羸弱的一个奥运周期。
只欢迎基于客观事实的理性讨论,不欢迎为了偶像空口无凭的胡搅蛮缠,请各种粉珍重。
本帖最后由 肥程 于 2020-3-26 02:4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