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大家好,我是新人廷圣桃皇。这是我的第一帖,我想就国羽男队发表一些个人的拙见。鄙人写稿经验不多,难免会有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指正、谅解!
还记得里约奥运会的林李大战吗?第三局丹神强行追到20平那一球后,注意观察LYB和XXZ的表情与神态:LYB精神抖擞,立刻起身拍手鼓掌,能够明显感受到他的一股必胜的信心和杀气;相比之下,XXZ却只敢坐在椅子上喘气,瑟瑟发抖,明显紧张过度,其程度比正在比赛的林李还夸张。
这或许就是两个领军人物的关键差别之一吧!LYB时期,虽然有一些不好的新闻,可他的半军事化管理,对队员的临场指导,以及对队员的后勤管理确实很强,14亚运会针对韩国人用空调操纵比赛的事情该说就说,绝不含糊;反观ZJ、XXZ,当初好歹还有一些雄心壮志,想要取得一些成就,可越到后面越不想争取了,导致整个队伍精神涣散,萎靡不振,技战术越来越跟不上羽坛当下主流,某些队员甚至可以随意发脾气,却得不到教练有力的管制;队员屡屡伤病,却不能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康复条件,后备力量更是空虚,前面伤了,后面没有人能顶上来,等过了一个多奥运周期了,才想起来要促年轻人成长,可现在却没有几张好牌,还要把剩下的牌洗了又洗,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一个疫情将整个队伍的计划全部打乱,却没有更好的新方案,每天训练也不系统,反而助长了球员的惰性。小赛很少报名,年轻队员排名始终上不去...(没有捧LYB踩ZJ的意思,切莫误会,感谢!)
至于国羽男队,我感觉water实在太深了,邸子健的这件事发生以后,我再也不对现在的国羽男队抱有任何希望了,感觉从张军开始,下沉到CY和HZZ,完全没有一位教练该有的气魄与能力,一个说自己“促年轻人成长”,结果队伍里现有的除了李诗沣,都老大不小了,李诗沣之后的更是几乎看不到人,谌龙何时归队训练,石宇奇何时能够回来,完全闭口不谈,只字不提,调赛调来调去就是那几个人风水轮流转,想找新人更是无处可寻,也不想着赶紧研究一下当前男单形式和主流打法,提升队员攻防硬实力和轻小技术,相比之下李矛指导一来就让谌龙加强侵略性,无疑是高瞻远瞩;一个赛前临时抱佛脚,盲目拆对,想以此解决劣根性问题,无疑是剜却心头肉,来医眼前疮,结果医治效果如何不说,光是队伍的调赛、人才选拔、队员间的关系、队员风气,还有基本的研究技战术、心理疏导工作完全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清楚为什么他忽然就能够上位,实在是匪夷所思,难道陈鸡汤就那么不被看好吗?
对于国羽男单的现状,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国羽男单90后人家培养计划彻底失败而展开的,只不过是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一、伤病波及许多球员,从薛松,到林贵埔,再到石宇奇,等等,足以看出国羽男单在人才选拔和医疗保障方面着实差强人意;
二、队员的责任心普遍不强,而且出现退役潮或者退队潮,像王睁茗、杜鹏宇、乔斌、田厚威、黄宇翔、薛松、郭凯、林贵埔等等,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退役,荒废了国羽的大好时间;
三、人才培养逐渐有厚度没高度向既没厚度又没高度转变,以至于原本打造的石宇奇--林贵埔双子星变成了石宇奇一个人,这就不得不让林丹、谌龙晚一点退役,却并没有实质性效果,反而因为老将水平下滑、名额挤占太多,让资源不能更好地被分配,一些真正可以培养的人才得不到好资源,却让孙飞翔这样一直不温不火,攻防体系完全不行的球员进了一队,其结果真可谓竹篮打水一场空;
四、教练配置问题,本来夏煊泽还会陪同陈郁一起指导,可现在却只有陈郁一个人,这无疑造成两大弊端:①陈郁本人会很累,难免在工作管理和总结上会顾此失彼,做不到万无一失;②队员们只能学到陈郁教的技战术,却没有新的技战术可以提供(大部分队员还处于需要教练出技战术的水平)。于是乎外协就很好研究我们了,上到日本丹麦,下到印尼印度等等,都从战胜中国球员中找到了信心!
五、人才培养计划与新周期目标不切实际,其实促进年轻人成长早就应该在东京周期就进行了,结果到现在却还是只有那几个“新人”,甚至还有陆光祖和赵俊鹏两位96年的选手占据名额,不温不火的孙飞翔还能打进一队;顾俊峰和雷兰曦多次被退回集训队,却仅仅只因为一时在国内的亮眼就加以重用;这些人中只有李诗沣一个人是00后,还是00年的......这严重影响队伍人才过度问题,甚至会让李诗沣在命运上成为下一个年轻的石宇奇,前有师兄压着,后被同龄的外协选手冲击,还拿不到考前的名额,最后一旦有大伤病,国羽男单将会再难复活。
我认为,教练现在重用陆光祖和赵俊鹏,其实是在还以前在人才培养上欠的债,陆光祖确实是自己打出来的,但赵俊鹏不温不火,虽然军人出身,身体硬朗,却没有过硬实力,当初不及时培养,只培养技术强的石宇奇,最后还让石宇奇在伤病中消沉意志;而现在却追悔莫及,这又有何用呢?还不如多多培养00后,让小将冲击李翁,倒逼李翁增强攻防硬实力,让他们有点压力,尽快成长,以免真的参加比赛了,却赚不到理想的积分,赔了夫人又折兵。
毕竟,如果国内选手都攻防实力不佳,那么又凭何指望主力球员日后还能跟上时代潮流?教练组本来是看着林丹,谌龙,石宇的年龄差规律,乐观地认为每隔6、7岁,就能出一位不错的一单,结果偏偏中间有很多优秀的人没有压在他们预期的出生年龄线上,他们就只好让那些人暂且维持在最多二流水平,等到真正缺人时再临时顶上来,专心培养他们认为的男单,可石宇奇的伤病和现在的事件,让他们发现自己的如意算盘行不通了,就只好把排名靠前的96年的陆光祖、赵俊鹏做先锋,挡风御寒,再把稍微有潜力一些的李诗沣、翁泓阳和全国赛里偶有高光的顾俊峰、雷兰曦、孙飞翔拿出来,作为所谓的年轻人,说要促他们成长。可是一旦有人在当中有变数,计划可能又会被打乱。看看这几位男单的出生年份,1996,1998,1999,2000,7人才4个不同年份,而且偏偏是偏大的1996和1998有重叠,说明这批选手年龄密集度太高,后备力量不充分。可教练组也无可奈何,毕竟找不到更好的人了,只能用现有的棋子去下棋。毕竟,除了谌龙以外,他们最好的牌也只不过是没有世锦赛冠军的石宇奇和从未赢过除周天成以外的外协一哥的陆光祖,而石宇奇这张牌现在又摇摇欲坠。
然而,毕竟是7个人,而且世界排名都在20之后,更应该重点培养的李、翁排名却极其靠后,甚至300赛资格都不稳,于是男单教练们认为当下应该以排名为重,重点培养陆光祖、赵俊鹏,李、翁的资源相对他们可能就不够多了。可是想一想,95后选手的培养本该是东京周期的任务,现在却才开始,本身就是还债;现在还不下血本培养李翁,更待何时?总而言之,国羽90后男队员不是数量不多,而是质量不佳,又伤病频仍,使得教练在人才选拔方面没有站稳脚跟,病急乱投医,以至于现在不得不解决人才培养的大问题,而现在选拔人才却又向开盲盒一样,不知道又要耽误多少时间,耽误多少球员的青春!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说不定真的向男足看齐了;虽然我们不应该盲目提倡断代培养,可当初里约东京周期已经欠了债,难道现在还不能汲取经验与教训么?另外,教练们似乎对队员的心理素质和思维能力之培养似乎不够重视。21世锦赛国羽男单接二连三被天竺男单KO,已经说明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倘若再视而不见,可能下次就不只是输天竺了。女单的范本就在隔壁,罗毅刚指导已经可以腾出手来进行集团优势的建设了,连不被看好的艺曼姐都能站上世锦赛领奖台了!斯里坎特的狂言在耳边回荡,乔纳坦疯狂的汤杯夺冠庆祝动作把警钟敲响。可是,这警钟以后能敲响它该敲响的人吗?
而男双更是令人心寒:首先教练就换了一批又一批,一个队伍如果长期换帅,先不谈教练能力如何,本身就有不小的造成军心不稳的风险。更何况现在的HZZ教练,不仅对对手的技战术研究不深入,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关不严,还在关键时刻自己心态不稳,给队员带来了不稳定因素,这无疑助长了某些队员的暴躁脾气和不好的风气,直到昨天才被挖出可能的冰山一角。宝哥也说了,现在谈什么从零开始已经没有意义,应该是奋力追赶,毕竟巴黎周期只有3年!可大将李俊慧、韩呈恺的接连退役,让男双组教练不得不决定拆对重组,似乎给人以“然后得一夕安寝”的感觉。
试问之,男双现在究竟差的是人数,还是该有的技术、气势、心理、团结呢?多花些时间去谦虚学习外协的先进技术,有何不可呢?反观现在,男双清一色地想打造重炮,其效果却不如以往。目前要打造的的一双河东狮吼当中,何济霆就是一个极不稳定的重炮,心态确实需要做功课。如果以后要靠这样的一双去争取荣誉,先不谈能否争取得到,这难道不是让所有人都心寒吗?至于后备人才,王子的糟糕表现无需再谈,DZJ的瓜也不必再吃,可这无疑又给男队泼了一盆冷水;好不容易有了个梁伟铿和陈柏阳,却从无国际比赛经验,实在是令人唏嘘。于是教练组又想用巴啦啦能量把鸡汤召回,让他抓一下男双的人才培养,可当初被打入冷宫的也是鸡汤,这难道不贻笑大方吗?而且就算请来了,如果短时间内没有出效果,那么鸡汤又要背多少锅呢?
至于像黄凯祥、邸子健、任翔宇、欧煊屹这样的球员,不仅现在拿不到好资源,还一直不温不火,除了他们自己属实不争气以外,是否应该对咱们的人才选拔及培养制度有一些反思与检讨,做一些实质性的改变呢?诚然,拆对重组是无奈之举,可我们还是希望看到拆对重组不是简单地拼积木,而是真正能照亮前方的路,给男队带来一丝丝微光......
略表拙见,还望多多批评指正!  
本帖最后由 廷圣桃皇 于 2022-2-12 21:2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