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羽在线社区


找回密码 |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登录更安全

查看: 61254|回复: 233

[评测体验] 她不是老七——JP版3UG5 VT80详细评测;D.G评测系列,谁无轻狂少年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使用道具 编辑
发表于 2011-4-5 16:30: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哥不写评测已经很久了。回顾过往,有幸在我的评测中出现过的拍子有:Cab20,Cab35,老10,黄10,紫10,MP99,老7,新7,900P,900T,9000X,9900,A7,A10,AZ以及巨星限量拍等,几乎涵盖了新世纪以来YY绝大多数能称得上经典的球拍。本来玩拍子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儿,有些银子,有些心情,有些目标,于是就有了些成果,何况承蒙大家所爱,在我漫长的论坛混迹史中,从未被人认定为Y托儿,这本身是有些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事情,也在此再次感谢大家一贯以来对我的肯定,你们的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动力。D.G系列评测产品在一无资金支持,二无枪手推广的情况下,纯粹靠着作者自己的热情不可能生存至今。也希望在日后能够继续努力,回馈大家给予我的无私关怀和热情支持。

YY从三巨星限量拍后出的高端拍,只有VT系列的两支。(近期出来一支NS8000的限量版,但仅仅在日本本土发售,评测的机会微乎其微)其中70作为试水之作,可以清楚地看出YY无论在研发或是营销的投入上,都并没有倾尽全力。在这种大前提下,一支拍儿成为经典并非没有例外,但概率很小。我在打了一位球友的70试味以后,对此拍做详细评测的热情便消失得渣儿都不剩下了。70是一支不错的球拍,但首先性能上没有特别突出之处(各个环节均可在现存的拍儿中找到替代品);其次缺乏特别有说服力的使用者作代言,因而距离经典,差得还有很远很远。但70身上可以大略看出VT系列的特征:首先,此系列回归了加长杆设计,对于我这种自认为技术风格还处于旧时代的人物不啻福音一条;其次,此系列改良了AT系列纯粹加重拍顶获取更高击球力量的设计,替代以所谓Voltric系统追求力量与控制的兼顾(在我看来实际上就是一种折衷);最后,此系列由于采用了比较新框型,居于盒框与破风框之间,根据我之前做过的分析http://bbs.badmintoncn.com/thread-174797-1-1.html,除非在其它环节下功夫,否则很难达到AT系列神挡杀神佛挡灭佛的境界。在做出了这一系列分析之后,我对此系列球拍的评测欲望也仅仅限于加长杆所带来的快感一条,其他方面的期望,都已经降得比较低了。

80的亮眼之处有三:一是由于加重的拍头和加厚的框型,这是YY第二支保磅超过26的球拍;二是运用了所谓的Nanopreme,使得这支球拍成为YY碳素球拍历史上最细中杆的拥有者;三是在YY的性能十字坐标上这支拍居于当年一代传奇老7的位置上。至于宗伟用此拍完成过连克中国三雄的壮举之类实例,已经不是一个理性的玩家应该考虑的因素了。我相信在以上三条原因中,尤以第三条的吸引力为甚,尤其在老7的价格已经上升至不合理边缘的今天。想要体味一代传奇的欲望和残酷的现实之间的冲突,使我们会冲动地在能够承受的选择之中寻找替代品。但事实是,能够替代一支拍的,只有另一只这样的拍儿,就像连当年的AT限量版,具备了老7除涂装之外的一切要素最终还是没能走上老7的神位。扯远一点,这和能替代一个人的只有这个人自己一样,多少男女在人海茫茫间寻找逝去的另一半的完美替代,未曾想只要具备了这样的动机故事的悲剧结尾便已安可禳之。玩拍子和处世,其实有很多值得想象的交汇空间。

而思想朴素,动机单纯,冲着80加长杆入手的我,在此奉上此拍的详尽评测。D.G系列评测常常强调的那句话还是有必要重复一遍:本评测原则上只说明JP版本情况,力求客观公正,同时只代表个人使用感受,请大家阅读时只借作参考,勿以此为自己选拍的唯一依据。各人情况不一,条件有异,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以实际使用作为选择器材的依据。如有更多问题,请随时以站内信和我取得联系。我的VT80数据如下:

规格:3UG5
版本:JP
拍弦:BG65Ti
磅数:26lbs
手胶:PRESON薄胶一条,保留原胶



我一贯的观点,评价一支拍,需要的不仅仅是对此拍特性的介绍,更需要将其与具备可比性的器材放在一起进行的比较。作为VT系列的中坚产品,80有一些比较独特的特性值得我们稍作关注:

首先是框型。80的框型在70的基础上除了加宽拍框外有一个小细节值得注意:在音频过滤器的位置拍框加宽但是稍薄,在其他位置拍框稍窄但是加厚。有80的朋友们用手触摸能够很容易地感受到。这种设计可能移入了一些AZ的元素,为的是在保留拍框挥速的同时增加其击球稳定性。

其次是中杆。80的中杆由于采用了白色的扩张色,看起来并不太细,但实际用手去感受,便能感受到其纤细程度实在是很了得。中杆加长,超细的结果是会使本来极硬的中杆在弯曲时显得并不费力。而弯曲80的中杆感觉并不比弯曲900P时省力多少,可以想见此拍中杆是个什么样的硬度。当然,这种硬并不是9000X的生硬,而是有些像AZ的硬弹,相比之下硬度可能会比AZ更大一些,弹性相差不多。AZ的纤细中杆带来的一个副作用就是其抗扭变得稍差,因而不得不采用小拍面的办法来降低击球是拍面可能的偏转。而80则可以说完全解决了超细杆抗扭的问题,也理所当然地采用了更加为广大玩家所热衷的大拍面设计——与900P一致的拍面保证了甜区的面积和有效击球的概率,尤其对于一般水平的球友而言,这是个很给力的改进。



在我使用70的时候,最突出的感觉就是,一支杀球好的拍儿未必拉球好,一支拉球棒的拍儿杀球也未必强。拉球和杀球在球拍设计中是很难兼顾的一对矛盾。其中原因,我在http://bbs.badmintoncn.com/thread-169983-1-1.html一文中已有叙述,这里不再重复。80似乎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不错的解决方案:用加硬杆,加重头的设计保证杀球的力量,用加长杆,高挥速框型设计保证拉球的宽容度。实际使用的感受又是如何呢?鉴于大家阅读评测都喜欢看一支拍在各个环节的“表现力”,虽说拍儿本身不可能有什么表现力,而这种评测格式也不尽客观,在这里我还是投其所好地给大家展示一下。

首先是整体手感方面。80和Y记以往的任何一种拍儿都不一样。在不充分发力的情况下,中杆弹性极佳,但硬度也极佳,拍面(注意是拍面)非常硬,造成击球时一种类似于镜面反射的反馈效果。好处对于手感细腻,控球出色的玩家来说,这支拍手感特别清晰,类似9000X;坏处是对于喜欢裹球感或初学手感不敏锐的朋友们而言,在不发力的情况下这支拍是不容易控球的——甜区不明显,弹性过于干脆。而在充分发力的情况下,拍面的裹球感还是较小,但出球的方向性非常准确,和以往所有大拍面球拍相比,这支拍出球的指向性是出类拔萃的。中杆在充分发力击球的情况下形变的感觉很明显,而且形变的回复力超强;加上拍头所谓Voltric系统和音频过滤器的使用,这支拍在大力击球时的金属撞击感甚于任何一支AT系列的成员,击球音尖锐,爆发感强烈。和同样击球爆发感强烈的AZHT相比,出球速度上,并没有感觉80有太多优势,但是击球重度,两支拍则明显不处于同一等级。



拉球方面。80的爆发力和撞击感使这支球拍能够赋予使用者极其爽快的击球感受。加长杆的鞭击效果和加重头的设计使我几乎不用刻意发力便可利用球拍本身蕴含的能量击打出压制性极强的效果,这点无论是900P还是T都只能望80项背。大力击球下只有老7在压制力方面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略微优于80,但由于挥拍速度慢,拍头质量大,老7在实战中的对拉能力显然不能与80相提并论。当然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能否掌握规范的击球动作,保证击球的有效位置和发力的顺畅,是发挥80击球优势的必要条件,否则这支拍超硬的拍面会让你觉得在拉球时的对手部不小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对球的控制力。

杀球方面。毫不夸张地形容,准备充分的单次杀球情况下,和3U的900P相比,3U的80有明显的优势。加重的拍头汇聚了力量的因素,而高挥速的框型让使用者在实际操作中并不会有过大的负担。如果按照我以前的*惯将杀球分为中后场杀球和后底线杀球的话,80在中后场杀球的效果要明显优于900P,无论是杀球的重度,速度,击球音效还是出手区域的广阔度上,80都占有优势,和另一只中后场利器AZHT相比,80在击球重度方面非常大的优势能让使用者更有一击致命的把握。后底线杀球方面,80几乎完全达到了老七的杀伤力水平。如果将不同版本的老7考虑在内,80在后底线的攻击力和JP老7相当,和05SP老7相比尚存一些差距。事实上,和老7那种纯粹“重”的杀球风格(表现在以下压为Priority,同时可以有非常快的球速和穿透力)不同,80的杀球特点在“狠”,和2UJP老10有些类似,表现在以球速和穿透力为Priority,同时可以做到良好的下压。当然在对攻击者的要求上,80的要求是较高的,不仅要求使用者掌握好发力的时间,节奏,也要求较好地把握鞭击的技巧,这都和超硬的拍面和加长超细的中杆有关,只要一旦掌握了使用这支拍的技巧,加上一些必要的能力方面的保证,这支拍能给使用者带来极其深厚的的攻击底蕴。但在连续进攻尤其是双打连续进攻的情况下,加长杆,加重头的80是存在先天不足的。反观经典攻击拍中的翘楚900P,则赋予使用者在任何角度以任何方式发起任何形式的攻击的能力。因此可以说,80是一支典型单打用拍,而且是一支适合经典技术流风格的单打用强攻拍,900P则更符合现代定义下全能进攻拍的形象。

劈吊方面。拍面的坚硬特性和9000X类似,但由于加厚框,80的拍面稳定性更强。这种性质的优点是劈吊打点非常准,缺点则是不好控制出球的弧度。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认为9000X劈吊完美或劈吊糟糕都大有人在的原因。80由于采用了加长杆,同时中杆的韧性也较9000X要好不少,在劈吊弧度的控制上会比X要轻松。但想达到方头拍中最好的劈吊效果与A7一较高低,还是很不现实的。总体而言80的劈吊表现让人满意,至少在强攻拍这一类群中称得上具备有优势。

平抽快打环节。80中杆弹性佳,硬度大,拍头重量大,拍面镜面反射效果明显的特点反馈到出球效果上,是使短促发力条件下的击球球速更快,球质更佳。但加重头的设计则降低了连续性。因而平抽快打方面,80相比A7,9900之类典型的双打拍和中前场用拍有明显的先天不足。而和同样拍头重,挥拍快的900T相比,80在拍面裹球性方面有明显差距,虽然同是大拍面,出球指向性也更好,但前半场控制和900T相比确实存在一定差距。看来,毕竟是强攻拍而不是控球拍,所谓力量与控制兼备的Voltric宣传口号,最终还是有其适用范围的限制。

网前控制环节。参照9000X,不多说,手感清晰,出球细腻,可以满足最挑剔的玩家对小技术手感的要求。在长杆拍中,网前小球性能做到这个程度的,除了80鲜有其它。

防守环节。加长杆本身就减轻了防守压力,80的大拍面和中杆的高弹性更让这支拍有了不错的防守基础。但拍面的坚硬性使我在接杀球变线方面感到有一些吃力,而且在接杀球直接挑后场过程中还是有些震手。这支拍的防守能力总体而言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当然也没有特别让人担心之处,既不会像使用A10那样怎么防怎么有,也不至于像用到AZ的时候对方一摆开架势自己心里就犯嘀咕。

总结起来,80的总体性能绝对称得上出类拔萃。在攻击力方面得到了极致化的同时,各个环节能做到没有明显的短板,称得上是AZ之后的一大进步。虽然这支拍坐落在十字轴上老7原先的位置,但和老7相比,区别是明显的。旧时代的技术限制使我们只能在进攻与控制间做二择一,虽然技术永远进步,但经典的追随者总能把经典的特点无限美化至后来者无法超越的境地。坦率地说,并不只是老7在进攻端的优势让这支拍变成经典,老7在防守端的短板同样成为了炒作的理由——其后的拍儿即便具备了同样深厚的攻击力,仍会被冠以“特性不够极端”等实际上非常不靠谱的形容被老7的崇拜者贬损得一文不值,殊不知老7的崇拜者本身,也只是羽毛球器材玩家这一个本来就很狭窄的群体中一个更为狭窄的类别,而我,很庆幸已不必再自定义为这个群落中的一员了。

打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0 赞一个赞一个11
2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6:31:48 | 只看该作者
该回复已隐藏,需要权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4-5 16:32:47 | 只看该作者
该回复已隐藏,需要权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4-5 16:33:43 | 只看该作者
该回复已隐藏,需要权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4-5 16:35:22 | 只看该作者
该回复已隐藏,需要权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6:37:30 | 只看该作者
该回复已隐藏,需要权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4-5 16:43:27 | 只看该作者
该回复已隐藏,需要权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4-5 16:43:55 | 只看该作者
该回复已隐藏,需要权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4-5 16:46:10 | 只看该作者
该回复已隐藏,需要权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4-5 16:54:24 | 只看该作者
该回复已隐藏,需要权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6:58:54 | 只看该作者
该回复已隐藏,需要权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4-5 16:59:04 | 只看该作者
该回复已隐藏,需要权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4-5 17:00:00 | 只看该作者
该回复已隐藏,需要权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4-5 17:00:36 | 只看该作者
该回复已隐藏,需要权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7:02:21 | 只看该作者
该回复已隐藏,需要权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7:04:07 | 只看该作者
该回复已隐藏,需要权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4-5 17:08:39 | 只看该作者
该回复已隐藏,需要权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4-5 17:10:29 | 只看该作者
该回复已隐藏,需要权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1-4-5 17:11:29 | 只看该作者
该回复已隐藏,需要权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1-4-5 17:16:27 | 只看该作者
该回复已隐藏,需要权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小黑屋|手机APP|商务联系|招聘信息|中羽在线 ( 闽ICP备19012345号-2 )

GMT+8, 2025-7-8 05:24 , Processed in 0.057205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