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的微博/微刊! http://weibo.com/kumache
更多我的评测作品请点击 http://qing.weibo.com/kumache
前言:
N50II,作为李宁国家队系列中少有的蓝色系配色球拍(红色拍实在太多了…),从刚推出的时候就抓了我的眼球,深深喜爱这种清爽的颜色搭配。据说N50系列在国家队中也是最多队员选用,深得专业队员人心,但当时代言人付海峰的力量之大,实在让我不敢对N50II有多想,怕自己无法驾驭,对N50II的期待也渐渐放下了。然而在林丹前段时间居然使起了N50II,不得不说林丹的明星效应之强,身边球友使用N50II的人也忽然多了起来,而我也得知N50II居然出了个S-TYPE,定价虽然与N50II一样,但实际价格却低不少。也算是机缘巧合,N50II S-TYPE就这么到手。之前仅仅只在球友手上借过N50II一用,因此要谈N50II和N50II STYPE有什么区别,我想我从手感层面是没有多大的体会。不过,评测N50II S-TYPE手感之余,我会从纯器材的角度,来探讨一下N50II和N50II S-TYPE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一. 产品规格
经过测量,N50IIS 空拍重量为89.3g,3U规格。悬空测量平衡点为291mm,平衡点比较靠后,用手挥舞粗略感觉了一下,挥重也不大,具体数字自然是没法肯定的,但个人猜测应该是在84,85kg/cm^2左右。85挥重的拍手感相当适合双打,如果看过挥重测试列表的话,就会发现85这一栏有相当多经典双打拍。
上线(80线)与手胶(102C白色)后,平衡点改变不大,为287mm. 为了测试一下弹性和手感舒适度,此次拉线磅数较高,为28lbs 张人拉法。在拉线过程中询问拉线师,发现N50IIS的拍框比较硬,似乎跟N50II不太一样,但是她也不太肯定。因此,我对拍框留了下心,拿了一支N50II进行了一下对比。
回来之后,结合网上搜索了的结果,发现N50II使用的科技,与N50IIS相比仅仅只有2点不同,那就是N50IIS没有使用高复合密度减震系统和立体编织碳,同时,N50IIS平衡点前移了5mm,中管更软。
虽然少了2个,但是该有的都有,科技点琳琅满目
为什么会这样呢?以下就我自己的理解,粗略地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没有高复合密度减震系统。这个东西应该就是填充在拍框内的海绵状物体,并不是后天填充进去的,而是李宁采用内热发泡技术制作球拍的遗留物,是李宁拥有内热发泡成型技术的明证。很巧妙的,这种海绵还有微妙的吸震效果。至于这个效果有多大,见仁见智,曾经在球群里问过,有不少并不知道内热成型为何物,也不知道拍框内有海绵的球友,都感觉这些内热成型且有海绵状残留物的球拍,手感更舒适一点。当然,觉得没什么不同的也大有人在。既然没有此项技术,那就表明N50IIS是采用热风管成型而非内热成型的了,热风管成型的好处就是拍壁非常均匀,能承受更高的磅数,同时耐冲击的能力也更强了(不得不说,这一点真是适合业余,怕撞拍啊),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拉线MM觉得拍框更硬了。
拍框的PCF补强也有,防塌陷的保证,这一点李宁确实做得不错
立体编织碳为什么会没有,我倒是有点疑惑,其实现在我也没搞清楚这项科技的实质,到底是不是woven。但在N50II上也没有看到类似woven编织的痕迹,因此我不清楚有没有这项科技到底有什么区别,毕竟许多N系列球拍都没有的。就算是woven,在不同的部位也有不同的效果,不标示的话,就没法深究了。
平衡点前移,中管硬度变软,应该都是考虑到业余球友的需求,毕竟S-TYPE就是为了业余使用打造的,这样下压更轻松,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硬拍框带来的震动。像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打球非常喜欢下压,一图爽快,双打中能做到连续进攻更是酣畅淋漓,这种改动对减少体能需求倒是有很大的帮助。
该有的科技一个不缺,灵动内锥这项重要的中杆科技当然不能少 外观上,不知道是不是心理错觉,我觉得N50IIS的漆水更精细了一点,而且彩虹贴标的彩虹效果也更加明显漂亮。显然,李宁是在漆水上下了不少功夫,加上之前评测的N80,对李宁漆水的进步感到非常满意。N36甚至还设计了复杂的花纹,相当让人期待。
漂亮的彩虹效果,很容易就能拍摄成功
本帖最后由 kumache 于 2013-3-17 23:4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