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这一期也是波力,也是新品,也是破风框,但也都不是J20的系列,那么多款下来,笔者多少是心累了……
累归累,试打当天妥善的安排使得最近几期的试用都有了垂直对比的对象,因此感受会更加具有参考意义。可以说这几个产品用下来之后,彼此之间在调教和性能上的差异一目了然了,也看得出来波力这个品牌的产、销模式在今年的大概发展走向。
今年4-600价位的这个球拍市场,恐怕要比晋西北还乱。
参数:4UG5,有底,使用状态总重89.2g,平衡点302mm,6.5mm中杆,46T材质,长217mm,调教偏硬,破风框,76孔线床,8-4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27lbs BN66Ti。
波力顽固的审美标准时常让人无言以对,所以我非常害怕青龙依然是一把工厂风的球拍,有着诸如黑色漆打底,拍框上大量的贴纸,以及让人眼前一黑的命名风格这类的元素……但当青龙到手之后,在细看之下,拍子用了亮面的漆水,底漆的暗青色观感相当高级,在T头处有渐变黑的处理。拍框两翼有明黄色和深红色的龙纹贴纸,摸上去有凹凸感。可惜由于所采用的色都比较深,贴纸的形态较为细碎,远了看根本看不出来球拍外观的细节,形象上有点像涉黑大佬的纹身。之前说过,波力不同球拍的款式外观设计在是否用心这一点上是可以看出来的,但用心是否能达到好效果则是另外一回事,青龙就是如此,当前的观感不差,但还有提升空间。既然是这个命名,那就代表了波力今年很可能还有另外三款产品,补齐四兽合集。
青龙具有显著的进攻拍属性,头比较重,虽然作为一把4U的球拍,它的份量不及根正苗红的经典大杀器,但要说由此带来的扎实手感那不在话下。同时,风阻极低的它也有着不俗的挥速,挥击的过程顺畅且凌厉。然而对笔者来说这并不意味青龙就是一把好上手的拍子。受制于当天线材搭配的不合理放大了拍子本身的偏硬属性,没能在可借助挥重形成借力的情况下获得友好的上手球驱动感,进入状态较慢,热身效果不算上乘,只能临时更换试用器材。据透露,青龙已经采用了新的纤维薄膜对球拍的减震性能进行提升,这倒不难理解,当前青龙的成型采用了吹风工艺,反馈感自然更加赤裸。同时波力对此还更新制作工艺中用到的纳米分子团材料,由此来提高力量传递效率。由此可见,青龙是当前B厂的顶配代表,具备相当的上手门槛,更倾向于是面向进阶球友的一把球拍。
在第一局的试打中,在没能发挥其应有实力时,只能通过更积极的在网前做球苟一下,所幸青龙的手感较为扎实,对小球的控制稳定,放网、搓球的表现尤为出色。
但随着身体已经活动开来,在当天第二次上手时,就能体会到它凶狠的一面。
它的硬度确实较高,但没有发艮,在足够的驱动力之下能体现出波力当前所有球拍中第一梯队的弹性。器材中蓄势待发的能量很多,集中发力,随着一声闷响,一拍高远球打出去的过程犹如扣动扳机,响应毫不迟疑,球速有压迫力。这种特性会让拍子在出球时需要加一点发力才好打,但随着对拍子的熟悉程度提高,也可能会矫枉过正。到体能下降后,却时不时反常地出现高远球拜托出界的情况,也不知道是开杆的原因还是精力不集中之后对力量的控制能力下降导致。
青龙的头重感起到的借力作用能协助我更快地找到上手球的挥击节奏,然而在中场互不相让的快节奏抽档中,它会显得有点执拗。从参数上看,青龙作为一把4U的球拍在结合了破风框之后理应有灵活的表现,然而笔者在主动球中能体验到的高挥速在连贯要求进一步提高后会被高挥重掣肘。当然也不是说这把新品的平抽挡感觉不好,实际上因为它更硬更干脆以及极稳定的出球表现,让自己往往能依赖更冲的出球在相持的头两拍中拿到优势,倒也不怎么用考虑下手区连贯的问题。
借助中杆强烈的弹性和稍高的头重,青龙的进攻表现自然如其拍名,如蛟龙出海,有雷霆之势。它在下压中结合了中杆弹性和拍头惯性的双重打击效果,出球初速和尾速都很快。但拍框的刚性较高,并没有提供什么形变弹性,更多是起到了降低风阻和稳定线床的作用,因此在驱动上也会存在一点难度。双打后场的进攻自然不在话下,但更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青龙的抗扭和容错率。其一是在重发力的同时能保证落点的控制,出球方向与料想没有差别,直接反映了手感的可靠性。二是在机会不好时后场的一拍轻吊手感相当讨喜,拍头的分量保证了把球弹出去的弧线不会太高,大拍框也让自己在收力瞬间没有产生失误的后顾之忧。
青龙在连续防守中会被不够灵活的身段制约,容易接不过来,所以在面对对方的重杀意图时最好能第一拍就把球借力顶到位。但在准备充分时,第一拍接杀的可操作性很高,因为比较硬弹,接球的卸力感也上佳,所以如果能抓住一拍对方不果断的下压很容易就能通过挡网或者挡对角取回主动权。要是站位靠后一点,强行把对方高质量的重杀给顶出大对角也未尝不可。
其实笔者上手之后会担忧青龙背后的调教策略与部分自主品牌不谋而合,变得非常不平易近人,尤其在笔者试用之前就有不少友人说这把拍子很好打但实际发现并不好上手的最初一段时间。所幸,最后还是能大概把握到它的精髓。
引用来自其他球友的一段论点:“如果你用了一把二线/自主品牌出的球拍发现不好用,你会认为是拍子做得差;如果用了一把三大厂觉得用不来,你会认为是自己能力问题”。所以笔者最近都不做推荐、不怎么说好不好打了,只会说适不适合自己。实际上如果放平心态,众多品牌的出品与三大厂高端之间的差距仍然在以一定速度缩小的这个事实就不难被发现。
当然,对波力来说仍然有差距没有缩小的地方,比如他们的美术部门……
本帖最后由 L.C. 于 2023-3-2 13:2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