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很神奇的拍子,笔者也遇到过不少一流选手曾经使用的拍子,几乎所有对象在试用结束后都会让我产生“他(她)居然喜欢用这样的拍子”。
而它,则完美符合了我对道长的近乎于刻板印象的理解。
参数:3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92.5g,平衡点300mm,7.0mm中杆,长220mm,硬度适中偏硬,菱形破风框,72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28磅,穿线25-27lbs kt66f。
这是一把颜值极高的利器,极高。深邃的黑色底漆让整个拍子的高级感蹭的就上来了,中杆上LHI就已经显示出了它自己的不凡背景。拍框涂装采用对称式的设计,两翼的贴纸量并不多,但从两点陆续到5点的位置都有。3、9点的金色贴纸,4、8点的留白,不会有太花哨的感觉,硬朗的线条反而显示出一股优雅的层次感。好久没有接触亮剑框型了,这回看越发觉得12点的位置是真的薄。破风处理一如既往的锐利,然而这给LHI带来了灾难性的低漆水强度,非常容易掉漆,打球头准破相,白花花地可惜了这么高的颜值。
要命的是,在适应之前它真的很爱打框,更加注定了它破相的命运。因为拍框又尖又薄,挥速的快会让很多人在上手时难以适应,这似乎也成为亮剑系列让人又爱又恨的一个固有属性。除此以外,拍面偏低的持球感以及受制于时代材料发展水平而产生的击球感发木同样具有特征性。
但令人意外的是,跟多少跟硬朗暴力沾点边的亮剑11R/12相比,lhi作为一把单打球员的签名拍是偏软一点的。拍子在两翼的甜区位横线都采取了减震线钉和inner waves结构,能有效降低发力门槛。真看来道长的太极确实不需要在调教上那么硬核的武器来支持。
所以LHI暴力吗?并不会,相反除了打感上的一点不讨喜以外(中性),拍子十分温和,以至于还有球友觉得它糖水。
平抽方面,延续了系列出色表现,更何况当前的LHI是4u的版本,在应对突然的中场平抽时也能马上转变过来,对于追身、腋下等令人难堪的来球也能迅速解救下来,非常灵活。尽管是单打球员曾用,但显然拍子在双打场上用着也十分趁手——不对,应该说是更加合适。
笔者一开始对这把拍子的相对中庸表示不解,但随着第二次试用的展开,这把顶配亮剑的素质让我细思极恐。
看球的老同志应该会对李炫一的球风有所了解:行云流水,太极迷踪。在高水平的对抗中,似乎很难把他逼入特别被动的境地,同时在长时间的相持中他也并没有露出多少锋芒。然而一但对手的耐心出现的一点裂缝,变会被趁机而入直捣黄龙,这种匀速相持中不知道何时迎来突击的氛围是很恐怖的。
而LHI确实可以代表这种风格。
因为轻快,所以在各种节奏的对抗中都有一种跟的住的感觉。或者说,当自己觉得可以提速时,利用LHI高挥速强连贯的特点,可以马上通过加力下压或者带去平抽对抗的做法立马提高对抗节奏;而当需要减速控制时,超大的拍面和甜区又让这把拍子的容错率十足,面对对方的不断下压也能轻松防守,通过变线、反控后场等方式破坏对方的连贯。
因为友好,所以可以随时决定自己摔杯为号的进攻时机。道长的职业后期基本上不会出现重杀的时候,但他随手一抬就能点杀一拍足够尖锐的出球也是非常瘆人。在没有充分的转体、架拍等动作前摇的情况下,单纯靠小关节的爆发力也能在时机成熟时打出一拍足够致命的下压,强化了突击的味道。
因为全面,拍子在控制中的表现也不容小觑。拍面更大更有利于网口小球的控制,或者对于动作一致性较好的进阶选手,LHI的轻便也能让滑拍推底线、勾球等成功率更高,威胁更大。同样,因为前摇可以压缩,对于后场球的处理可以更加多变,是劈吊、是平高、还是点杀,极具迷惑性。拍子的弹性和抗扭能力与当下的拍子相比显然是有所欠缺的,但它在控制和进攻中的手段依然多得让我难以置信。
这是一把越用越有味道的老伙计,拿到场上,在对抗的方寸之间,仿佛尽在掌握之中。
本帖最后由 L.C. 于 2023-6-20 14:2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