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这次恐怕是一次受难记。
味道没那么纯正的规格,满目疮痍的瑕疵,加上相对物美价廉的二手行情,这把TK系列的老大哥多少有点撑不起颜面。它在推出之后为何会迅速被鬼斩盖过风头?
参数:4UG5,去底毛巾胶,使用状态总重88.57g,平衡点302mm,中杆长218mm,硬度中等偏高,盒式拍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28磅,穿线26-28lbs KT66F。
说实话,哪怕笔者手头的器材的状态并不是那么战损,我也还是会觉得9000的漆水设计比较平庸,缺少一种或如TK5000/6000/7000L的精致或如TK7000S/8000正统的感觉,甚至在侵略性方面也没有TK9000B/TK9900来得强。拍子在配色上使用了白色这一点没有问题,但蓝色绿色的加入让拍子看上去有种违和的清爽感,没那么正经,不符合拍子的定位。当然,蓝厂凡是用了加力槽的拍框都是非常厚实的,就扛造这一点来说没有问题。
诶,上手发现4U的版本没有我预想的那么重,那么问题来了,TK9000B那股死沉死沉的劲是遗传哪里的……去底之后这把4U的拍子平衡点多少有点吓人,但单论挥重与那些耳熟能详的断腕神器相比还排不上号。这个挥重水平的球拍在主动状态下,能为上手球提供较为明显的借力感,挥拍时储存的的势就够把球打出去就行。拍面表现稳定,甜区规律,打点在甜区外也不震手,是一把顶级球拍的击球手感。TK9000锥盖提示头重为最高一档,我觉得多少有点对不上号。
相对来说,TK9000也没有那么硬,至少后来的TK9000B在打感上会刚猛一个档次。不过笔者对由此带来的些许持球感有所好感,在网口的小球操控上有更多的拿捏空间,可以形成稳定手感。让我不解的是,这把拍子是申白喆用过的,难道也是双打适用拍?跟我料想的定位有点差别。
拍子在下压球路实施中的手感与TK8000大致一样,但这好像是第一把使用了Nano fortify的TK吧,因此它的中杆反馈比之前的四位数字都要好一点,能感觉到发力程度与出球的力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没那么木,还有一股特殊的韧弹感。4U版本的调教其实相当平衡,中杆好,在重杀时的表现相当不错,如果在双打局中有靠谱的队友为自己全场做球的话那能有一个酣畅淋漓的对抗体验。说句暴论,之前我就在另外一把拍子上获得过类似于这种情况的体验——战戟8000。
挥速真的很一般,光是那个耿直的盒式拍框在平抽挡中就足够让我喝一壶。然而,在连续的架拍挥拍中反而让它有种意外灵活的感觉,在快节奏的抽档能形成跟随,小臂和手腕也不会过于难受,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种矛盾感,跟上面我提到的那款拍子一样,也难怪会有混双选手使用它。
更加迷惑的是,它确实不符合我刻板印象中的“进攻拍”,哪怕是在接杀或者头顶或者反手球的过程中,它也没有让我特别难受。TK9000做到位的弹性和控制得很好的挥重让我在更被动的情况下都依然保有能力去摆脱去形成相持。说不上灵活,但……4U的TK9000,是一把平衡拍。怪不得它作为TK正作中价格最高的一把(9900为1580,9000为1660),名气没有起来又不保值,因为它挂羊头卖狗肉啊,人们对它的期待不是这样的。
当然,因为很好用,它的保有量还是很高的。阴差阳错,没有威严的老大哥TK9000反而成为了我所适应的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