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心血来潮做事,然后发现开了个头就回不去的情况比比皆是,就像上次打了风动4000B风刃300觉得不错了之后,就产生了念头去挖掘全系列的表现差异,这一下又来了个小目标。 然后不可能每一把调教的版本都是尽善尽美的,所以也要放平心态去做分享去做买卖。 允许亏钱,允许不好打,允许自己穷忙活。
参数:4UG5,去底毛巾胶,使用状态总重93.0g,平衡点300mm,全长670mm,中杆长210mm,硬度适中,盒式框,72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26 VBS70P。 同样是二手收回来的,中端拍的成色都比较一般,主要是用拍的人不会像高端拍那么爱惜着用。既然没有后缀字母,那么这就是一把系列最早(2017年)推出的球拍。黑色的底漆加上黄色的部分贴纸,其它装饰聊胜于无,整体趋于黯淡,跟后进的4000B(2019年)风格完全不一样。中杆的变化不大,但全拍长度仅670mm,与主流相比是在中杆上有所缩短了,难道也是参考了88S的思路去让它适应双打的节奏?
拍子规格标注为4U,平衡点不特别高,但挥动的感觉更像是3U的球拍。低端一般只配备两个风洞,对挥速的提升作用就不再探讨了,我个人很同意“做个洞不如把框做薄”的这种说法。中杆长度不大,所以驱动难度变相增高,中杆正常发挥有发木的感觉。拍头是有点分量,但是线床的甜区也是一贯的大,使用门槛还可以,但击球反馈的愉悦度即糖分不明显。 从手感上说,它确实仍然处于风洞对标的平衡拍系列,出球有一定的持球感,很有可能是VBS70P在作祟。
不过拍子很听话,在抗扭和容错率方面都表现良好。网口的小搓放手感较为扎实,如果能换上一条类似BG80的那种粗硬线相信能实现手感上的进一步提高。防守的感觉则是中规中矩,接球比较稳当,灵活度也不能说差,就是需要经常软档网前,借力反抽或者弹底线的手感没那么清晰,不属于我喜欢的类型。 如果说风动9000是各方面都能达到85-90分的平衡,那么我认为风动4000就只剩下60分左右了。
比风动4000B难用的地方并没有为风动4000带来显著的受益。以下压为例,更短中杆带来的爆发力的提升在抵消了驱动门槛的提高之后并没有为拍子使用的连贯能力或者是续航能力带来受益,尽管重杀的感觉除了缺少糖分以外没有更多问题,但是这种状态上的细微差异就是会让使用者在后场表现得更加节制,不是无脑地见高下压,而是更多地通过控制一拍获得更好机会之后再进行全力进攻。 不过这么一分析,我感觉用风动4000确实能被动地让自己的出球思路更加合理,只不过没那么让人爽快而已了。
当然,说到对对手的控制,4000得益于指向性和手感上的优势还是做得可以的,尤其是后场的吊球和滑板,用起来很趁手。在挑、高远、平高这类长距离的一些出球路线中,虽然会出现人拍交流感不足的情况,出球落点的到位情况还是比较让我满意的。 只不过到了平抽快挡的环节中,其偏高一点的头重、迟滞的线床反应则完全抵消了缩短拍长及4U规格带来的灵活度优势,用起来没有灵巧的感觉,基本上遇到追身球都只等挡一拍,加力反抽基本不可。
所以它就确实是没那么出彩了。当然,瞎扯一下,根据对立统一原理,它的这种不完美正好是可以促成对双打对抗的思路凝练,所以它也能充当教具的作用? 单说科技应用方面,多点复合碳纤维强化系统、力学优化拍框、空气动力学截面系统、超导纳米、热熔胶、复位弹性扭角、高刚性细中管都有,但在其它方面,也就是一把大牌中低端平衡调教球拍的产品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