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新同学还未看过上篇,请移步【羽球业余爱好者成才王道】没有捷径·没有速成·没有窍门http://bbs.badmintoncn.com/thread-230013-1-1.html 《终结篇》全文基本完结,目前均为匆忙写就的初稿,语句不畅或词不达意不可避免,请大家先将就看着,欢迎纠错,后期再改。 引言:九月底,母亲需要做一个颅脑手术。至今,我一直在医院陪护,日间匆忙处理公事,夜间值夜。未接触球场已经近月,病房里歇息的时候,总会想想羽球的一些东西。近日深夜,突想还有一个自己写过的帖子存在未完的缺憾。重新翻看,虽属夸夸其谈的长篇大论,但好像是类似于途径的方式方法的东西多一些,没有涉及到技战术层面,那就利用在病房里的些许闲暇时间,用一个不能上网的上网本,断续的写完这个终结篇吧。 【注:母亲已于10月19日顺利出院恢复,感谢诸位的祝福,叩拜!】
五、技术&战术 (写此部分时心情不甚轻松,行文便不会似上半部那般轻松易读,请大家谅解。) 1、手法vs步法
【A】所谓手法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其实就是指上肢动作。具体的各种技术动作请去问教练或者看视频,在这里我只是说一些理念性的东西。 就拿握拍说起吧。很多人都说高远球是羽球的基础,我认为握拍才是基础中的基础。或许一开始初中级的技术动作对握拍的需求还不那么高,但到了一定层面的技术,就是检验你是否拥有高层次握拍的时候了。
自从21分制实施以来,能力流就逐渐的全面战胜技术流,于是,自然而然的,那些被我们称道的花花动作就越来越没有生存的空间,这一点在单打上尤其明显,甚至在一流的专业球员里面,绝对的能力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掩盖由于握拍的不完美导致的高级技术动作的缺憾。业余对抗里面也不例外,一个能力突出的人总是可以让某些只追求所谓技控的人无可奈何。在双打领域,那些拥有完美手感的球员,便无一例外都具备完美的握拍。
说到这里,肯定就有不少人按捺不住的想要骂娘了:“你TMD总是说这些没鸟用的,到底怎么握拍?”那好,我举一个例子讲一讲。
从物理角度来说,完美的握拍就是手指的位置和运动如何让杠杆的力量和旋转的力量在确保一定方向性的前提下的完美实现。现在,请你拿出一根筷子或者一只完整长度的长铅笔或者手边类似的细长棍状物,先按照正手握拍的标准握好,这时候,食指是高于拇指位置的,并要和中指有一定距离,后三指相对相近些。由于筷子或铅笔要远细于拍柄,所以可以让你自然的实现空出掌内的松握拍状态。把手举高,慢慢做击打上手球时的最后手指手腕发力动作,如果你有基本的中学物理知识,请确保拇指接触处为支点,然后用后三指依次叠加握紧发力,同时用食指第二节内压发力。感受到了么,就仿佛4WD车辆的有推力有拉力,这种小小的手指力量,只要你的动作足够协调,支点的另一头,也就是拍头,就足以产生巨大的力量。这是说杠杆的力量,再说旋转的力量。在手指进行杠杆运动的同时,想象一下根据来球方向和出球方向的需求,协调的转动手腕并辅以捻动手指,加以小臂发力,让拍框的击球网面产生旋转,最后以出球方式需要的角度击中球头。这就是旋转的力量。当杠杆的力量和旋转的力量完美的叠加在一起,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再简单说一下反手握拍,参照以上所说正手动作,按照反手握拍的标准握好,这时候,拇指位置是高于食指的,食指成了杠杆的支点,发力时,拇指的压力成了前驱力,仍然后三指依次叠加握紧发力作为后驱力。其他等同于正手。 现在明白了么?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你必须有足够的球感来确保击球点和击球时机的正确,还要有足够的肢体协调性来顺畅的完成这些微小的动作组合。这些只是最基本的发力对握拍的需求,还有根据各种击球技术动作的各种手指的位置和运动,远无法用几段文字说清。 我打了这么多字,如果仍然看不懂体会不到,那我只能很无奈的表示,限于我的表达能力有限和部分人的理解能力有限,实在无法用文字来具体说明如何才是完美的握拍。
更何况,完美的握拍是一种动态的状态,而不是教条般的一板一眼。常说的握拍要“松”是一种状态,发力瞬间要“紧”也是一种状态;松紧之间的转换是一种状态,不同击球动作时的各手指的位置和间距也是一种状态;大发力时手指和手臂的协调是一种状态,小发力时手指和手腕的配合也是一种状态。 大家一直在追求的动作一致性,无论是上手球的高吊杀,还是网前球的搓推勾,无一例外都要依靠完美的握拍来实现。请注意,我再强调一次,我指的握拍不是你抓个拍柄让人看看的那种静态握拍,而是指的各种击球动作所需的最合理握拍的动态转换。
【B】所谓步法就是指下肢动作。我认为步法的精髓所在,是启动的时机把握、行进方式的合理以及衔接和连贯。
启动问题,就是论坛里常年谈到的启动小跳的问题。我认为启动小跳是切实存在的,那些否认派系,也不过是启动小跳的另一些表现形式而已。只不过是这所谓的小跳存在明显跳和不明显跳的区别以及不同幅度和角度的区别而已。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启动不是纯粹的机械运动,它和某一个技术动作的相对固定是不同的,它是结合着对对方击球时机节奏的判断和出球后方向、距离、高度的判断的一个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的结合体。 启动是可以通过训练来得到明显提高的。首先你可以通过拉斯姆森、李在福等有关详细讲过启动小跳的视频来掌握方式方法。李在福的后期视频里有过几个练*方法,可以参照。在实战中,其实每个人都是有启动的,只是有可能节奏没有卡到正确的时机,要么因为怕跑不到赶不上提前乱动,要么球出来以后都过网了才后动,要么动的方向与球的方向不一致,要么原地动。想要提高,除了专项训练外,在实战中要加强集中注意力体会那一动的时机,再就是可以多看比赛视频,把高清视频放到大屏幕上看,在常规全景镜头时盯着远方场地的选手出球,每一次出球都卡着节奏用意淫的方式在心理模拟启动,当然你能站着做自然更好,不需要多少空间,因为后面的步子不需要昨晚,只要有个方向和节奏就足够了。
行进方式的合理性,就是那些并步、跨步、交叉步的问题。(第三次重复,具体的各种技术动作请去问教练或者看视频。)合理与否并不是绝对的,根据不同来球的方向、位置、速度、高度,并根据不同人的性别、身高、柔韧性、协调性等等的不同,形成了无数种组合。所谓最合理的的方式,就是根据不同的来球在瞬间使用了最适合你的行进方式。
如果你身边没有可以因材施教的经验丰富的专业教练,请不要盲目的相信那种千篇一律的所谓高手的指导,你可以在可以找到丰富视频资源的专业球员里面比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和打法偏好,认真的找几场比赛视频看,找出在应对各种类型来球时的合理步伐使用,牢牢的记在脑子里,多在场地上练练,熟了之后实战中逼着自己用。
衔接和连贯,这是重中之重。那些明明各项技术动作都搞得有模有样,实战起来就完蛋的,大都是衔接和连贯出了问题。高手与庸手的区别,老手和新手的区别,很多时候就在于此。甚至可以说,连贯和衔接做得好,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弥补技术动作的粗糙。请不要问我具体如何做,还是那句话,如果文字可以说清楚,那做高手就实在太容易了。
【C】手法是步法的最终体现,步法是手法的实现基础。手上活好,跑不到就都是花架子;手上没活,只会跑那是下苦力。所以说,手法和步法,就犹如两根筷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一个人的水平,就取决于木桶原理的那个最短板。
本帖最后由 conesun 于 2015-10-18 00:5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