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效率值:总得分/总失分
胜率反映的是胜负的结果,而效率值反映的是双方的水平差距。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有两位选手ab,打了五场球,a全胜,但每局都只赢两分。那么a对b的胜率虽然是100%,但效率值就只有(21+21)/(19+19)=1.1。只看头对头会放大选手之间的水平差异,而结合效率值能更准确地判断双方的真实差距。
比较典型的是2009-2014年的林李大战,这几年林李的头对头是4-11。单看h2h差距很大,我们一起看看09-14李宗伟打林丹的效率值变化:0.92,0.90,0.89,0.91,0.89,0.91。连续6年李宗伟vs林丹的效率值都在0.9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0.9左右的效率值,大概相当于上面例子里的19-21,双方水平是相当接近的。虽然实力接近,但连续6年的效率值都是0.9,说明的是李宗伟输得并不冤枉,实力上就是差林丹那么一丁点。09-14林李的例子至少告诉了我们两件事情:
1、效率值可以准确判断双方的实力差距。09-14年李宗伟打林丹的效率值徘徊在0.9附近,所以离最后的胜利总差那么一点,反映在战绩上是三七开,李宗伟的赢面只有3成。而巅峰李宗伟打二三流选手的效率值是1.5,所以砍瓜切菜,战绩上是一面倒,赢面九成以上。
2、在双方的“巅峰期”内,运动员的水平是相当稳定的。很多球迷认为专业男单的差距很小,输赢主要看“临场发挥”,那其实只是借口。如果李宗伟打林丹的效率值一年高一年低,那么说明“临场发挥”很重要。但事实是李宗伟打林丹的效率值很稳定,那就说明了另外一件事情:比赛胜负主要取决于水平的差距,所谓的“临场发挥”只能在固有的水平上略有波动。
目前我掌握的数据显示:效率值一旦低于0.7,几乎就是一胜难求。而非一流男单对巅峰李宗伟的效率值大多在0.7以下,赢不了那是理所当然的,"临场发挥"再好也很难赢。只有等到李宗伟自己开始下滑,二流选手面对李宗伟才有赢面。这看似微小的差距,实质上是天赋的鸿沟,不但极难逾越,而且会充分记录在比分里。
回到正题,我们一起看看2006-2018年李宗伟每年的效率值变化:
自从2006年实行21分制后,李宗伟的效率值逐步提升,在2010年达到峰值1.47。2010年李宗伟已经28岁,确实属于大器晚成。但之后同样出现了下滑势头,虽然2011年李宗伟只输林谌,但得分效率已经开始下降了。2011年李宗伟29岁,有下滑苗头是很正常的。
2012年李宗伟的效率值出现了一个深谷,这主要是由于李宗伟汤杯受伤造成的。2013年又突然出现一个峰,这个表现相信李宗伟自己也很意外,毕竟伦敦奥运后李宗伟就考虑过退役。李宗伟2013年效率值的高企的原因主要有二:1、这一年林丹大休,李宗伟和林丹只在世锦赛决赛碰了一次,全年和谌龙仅交手两次,合计3次,是李宗伟和林谌交手最少的一年。2、能打的同辈退得7788了,顶尖一流选手就剩下林李谌了。也就是说,2013年李宗伟除了打1次林丹2次谌龙,其余场次都是砍瓜切菜,效率值飙升是男单竞争减弱所致。但如果单独看李宗伟打林谌的效率值,2013年反而是历年最低的,只有0.88。
2014-2016年李宗伟的效率值保持在1.36-1.37,相当稳定。里约奥运后断崖式下滑,2017年跌倒1.24,开始输给多位二流选手:孙完虎、制冷机、普兰诺伊、西本。
有意思的情况再次出现在2018年,李宗伟的效率值出现了“微妙”的反弹。2018年李宗伟已经36岁,效率值理应继续走低,最多持平。但实际情况是李宗伟的效率值不降反升,原因其实很简单。李宗伟虽然下滑,但2018年的男单们比2017年更弱了:林丹和谌龙彻底胡萝卜,安赛龙和斯里坎特相继受伤,一流男单只剩下了初出茅庐的石宇奇一个。
就在这时桃田复出,2018年世锦赛决赛就是桃田打石宇奇。决赛前石宇奇连克林谌,桃田砍瓜切菜,决赛里石宇奇自爆,这就是2018年桃田复出的故事。了解得越多,我越发认为这一切也许并非巧合,我们不妨把这一年称为“桃田元年”。
本帖最后由 肥程 于 2021-9-3 00:5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