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鞭打砸地(摆肩)OR鞭打旋臂(回摆)
羽毛球的跳杀是极具观赏性的技术动作,杀球速度是很多爱好者追求的目标,经过多年的梳理,终于把一些疑惑解开,写下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研究。
警告:文中涉及之技术动作未经专家验证,且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切莫轻易尝试,极易造成严重运动损伤!!!
1)鞭打发力 鞭打发力是最基础的一种发力方式,从蹬地(起跳)的蓄力开始,到卷腹发力,并带动肩部和手臂完成整个挥拍动作,目的是让拍头加速,是挥拍的第一次加速,或可称卷腹发力,属于挥拍启动阶段的加速。
作为基础的发力方式,卷腹发力适用于大部分初学者,为保证核心动力链的稳定性,挥拍练习以手臂(相对)伸直,手腕内收握拍为宜,收拍时直接向左下方收于身侧。
2)转正旋臂 转胯蓄力后,身体随之转正,顺势倒拍,伴随鞭打动作做肩部内旋动作(或称大臂回摆、肘部回撤),让小臂和球拍以大臂为轴做挥拍的二次加速,可称为旋臂发力,属于击球阶段的加速,是用于重杀时的进阶动作。
作为进阶型动作,旋臂发力适用于大多的正手区的快速进攻(以及单打和标准握拍的爱好者),为发挥旋臂挥拍的加速性,挥拍练习时拍头需与大臂有一定夹角,故以屈臂及手腕外展握拍为宜,收拍时优先收回大臂卸力,并可作为主要的收拍方式,往复摆臂练习可作为日常肌肉记忆的辅助训练。
2)摆肩砸地 在身体未完全转正时,提前启动鞭打发力,摆动持拍肩部参与鞭打过程,大臂配合完成下砸式挥拍动作,是挥拍启动时间上的加速,同时肩部的摆动一定程度增加了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因动作与大力砸地板神似可称为砸地发力,属于挥拍后期的加速,是用于快杀时的进阶动作。
砸地发力大多适用于头顶区的快速进攻(以及双打和偏向苍蝇拍的爱好者),挥拍和收拍方式与卷腹发力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卷腹发力是在身体转正时顺势借力完成倒拍,而摆肩发力则是在转体时主动提前完成倒拍。
4)主次分明 上述3个动作以卷腹发力为主导,发力基于蹬地起跳的力量传递,旋臂发力为辅助,摆肩发力作为节奏变化用,两者的发力均基于转体的力量传递,然有能力者或可将三者融合而一创造最高杀球速度,实战应用时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输出时机和输出比例。
旋臂发力的衍生流派可称为外旋倒拍,即倒拍时刻意将拍头外旋以增加拍头的加速距离,旋臂发力和砸地发力融合之后的衍生流派大家都比较熟悉---霸王杀。
5)动作验证 网球运动中的发球作为力量极限的动作参考,可以看出动作中包含了上述三种发力的融合态,而羽毛球并非属于追求极限发力的运动,更多的需要合理分配体能,故极限的发力方式往往用于致命一击。
6)动作验证之下肢(写的太匆忙给漏了) 在重杀发力中,大家都知道右脚蹬地,却忽略了左脚的作用,右脚蹬地(起跳) 的力主要作用于弓背展肩,为鞭打蓄力,左腿后摆(伸直) 的力则用于转胯,并为摆肩(旋臂)蓄力,在分解图里可以明显的看出,蹬地(起跳)的动作缓慢,而左腿伸直的力速度则较快,这也说明,鞭打发力是放松发力(动作时间长,幅度大),而击球发力是集中发力(动作时间短,幅度小),可参考女单选手的杀球动作。
本文内容没有过多的理论阐述,有兴趣深入探讨的爱好者可以加群交流,谢谢!
本文内容纯属个人见解,仅供志同道合的羽毛球爱好者交流学习,大神们请高抬贵手,不要跟我等业余玩家一般见识。
补充说明:
1)印尼马来的进攻和国羽有什么区别,我想大概就是这两个动作的差异吧,一个偏向于双打,一个偏向于单打!
2)常规的击球模式,是以鞭打发力为基本加速,击球时,小臂摆动或者小臂内旋完成最后的加速,可以算是二段发力!
3)文中的极限发力,是鞭打--摆肩--旋臂,可以算三段发力,要求更高,当然收益也更大!
本帖最后由 rabbiz 于 2022-3-17 01:2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