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不敢随波逐流、不敢碌碌而为、更不敢畏首畏尾……
执迷于控制、绝非因进攻薄弱而被迫选择控制;专精于掌控、不会为了减少失误而老气横秋、死气沉沉……掌控力,理应是金戈铁马后的看破红尘、看穿光怪陆离后的雷打不动、全因素分析后对最大可能性的固执坚守......
长久以来,控球型球拍都或多或少有“进攻不足”、“出球节奏慢”的弊端。VICTOR的HX800曾试图重新定义控制,用清脆硬朗的参数弥补进攻、用有一定破风结构的综合型拍框去加快挥速,在里约奥运周期内,几乎全部VICTOR签约的女性球星都使用过HX800。只是后来HX900,HX900X又走回了控制与偏进攻的路线,无论是球拍物性还是涂装风格都与HX800完全相悖,HX800也就成了无可替代的产品。
此次笔者拿到手的,是VICTOR新推出的控制型球拍——驭7K。
TR增韧纳米碳管、PYROFIL材料、鞭击增益系统,在笔者看来,这三种材料(技术)是VICTOR认知度最高、也最实用的科技点。PYROFIL中杆富有爆发力、形变回复快;TR增韧材料能够很好的提高拍框对球的包裹感与回弹感;鞭击增益系统可以提升球拍的下压感。在这三大科技中,驭7K独占两种:TR增韧纳米碳管与PYROFIL材料,但它的定价却是1280rmb,远低于主流高度拍1600+rmb的定价。在材料端,驭7K走了一条低价高配的路线。
在框型与参数上,驭7K与常见的全面型球拍也有很大差异。3U空拍质量87.2g,平衡点300mm附近,中杆硬度偏硬,若只看参数,驭7K完全是一个相对好上手的进攻型球拍。在框型上,驭7K采用了与HX800非常像的综合型拍框,拍框顶部采用破风结构减小挥动阻力、下半部使用盒式结构增加稳定性,与之不同的是,驭7k拍面采用了常见的大拍面,拍框上部增加了分线连钉。
在实际使用中,3U的驭7K挥动起来比想象中要灵活一些,并没有它平衡点参数那么夸张,也就比常见3U均衡型球拍拍头稍重一些。打感方面,驭7K拍框硬度要比前作HX800柔和许多,但要比HX900/HX900X硬一些,搭配竖线26磅、横线28磅的VBS68后击球感比较厚重、略微发闷,或许搭配VBS66N会更清脆一些。中杆硬度偏硬,较TK鬼斩硬朗,较TF隼柔和。总的来看,是一款打感扎实、击球感偏硬、参数上较好上手的球拍。
在规格选择和球线搭配上。尽管笔者手中是3U的,但却更推荐4U规格,毕竟拍头有一定的重量,4U规格更加全面、通常打感也会清脆一些,而3U规格打感厚重,参数上也更偏进攻。球线搭配方面,官方给出的搭配是摩擦力强的VBS68,不过根据笔者实际使用情况和过往经验,击球感清脆的VBS66N更适合3U的驭7K,如果追求厚重的击球感和强烈的摩擦感,VBS68也是一个好选择。驭7K采用的是大拍面,拍框硬度稍硬,穿线磅数可以根据*惯保持不变,无需特意增减磅数。
驭7K的涂装风格有点接近BXR(拳击手),参数上两者也非常接近。不过在实际使用中,两者打感差异巨大。使用了鞭击增益系统的BXR的下压感要远高于驭7K,拍框硬度也要高一些,击球感也更清脆。驭7K的打感则要稍柔和些、拍面对球有一定的包裹感,但这种包裹感和回弹感要比HX900/HX900X明显弱。或许是中杆硬度降低的缘故,驭7K虽然也有使用百洛中管,但实际使用中中杆弹性爆发的感觉还是要比JS10\TF隼等弱一些。毕竟这是一款主打全面的球拍,追求的是更扎实的打感。
进攻方面,驭7K的下压感较BXR弱一些,整体打感也稍软,与TF隼相比,想要用驭7k完成漂亮的杀球,需要将动作做的更完整些。与TK9900/TK9000这些杆软头重的重炮相比,驭7K上手门槛又要低一些,依靠小臂和手腕去点杀、也要更轻松些,不会像TK9900那般、重量过度集中于拍头而难以快速驱动。
控制方面,驭7K与前作HX800及HX900均有很大差异。
HX800拍框硬度高、击球感清脆,触球时的力量反馈非常清晰,就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不过因为HX800包裹性低、容错率低,力量拿捏不好很容易失误。HX900拍框击球感非常柔和,搓球放网时有很好的包裹回弹感,容错率高,不过也因为拍框击球感柔和,在杀球时会有些许卸力感,打感不够直接。
驭7K的拍框硬度介于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容错率也具备些许包裹感,击球感比较扎实,但又缺乏一份清脆。
作为全新的全面系列球拍,驭7K集合了VICTOR两大科技材料,参数上也打破常规,在追求全面的同时更加追求进攻。从其型号以及神速系列先例来看,或许后期还会推出速度版本的驭7S。不过,在笔者看来,驭7K虽然用料很足,但在物性调校方面还是有些欠缺,虽然打感扎实,却也缺乏特点鲜明的打感,或许是实用主义作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