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改进完善 渐进完美--图解李宁“音爆”OP并附使用体会
李宁系列羽球鞋中,“音爆”系列,个人用的是最多了,2、3、4加之这款OP,只差1代的没有使用过。可以说,体会的比较多,也比较深刻。“音爆”球鞋以稳定见长,包裹也很不错,球鞋较好的性能,和亲民的价格,颇受球友,至少是我的喜爱。本文之介绍,及体会,仅供喜欢这款球鞋的球友们借鉴参考。
球鞋更新的比较快,上半年“音爆”4,及下半年的OP款,尽管官方没有具体说明,可能是为配合原定今年的奥运会,设计、出产的奥运会款吧。OP也是国家队赞助款之一。
外观
“音爆”系列,几代球鞋的外观变化还是蛮大的,每一代较前几代外观都有很大不同。OP款球鞋,按主色调分的话,男款橙,黑及蓝色;女款有橙、粉及白色。官方给出的橙色是情侣款配色,外观似乎完全一致。在我看来,男款黑(灰、金)色和女款的白(黑、紫)会更搭、更好看。本来定的是男款黑色,遗憾的是,发来货码数小了2/3码。换货时,码数合适的,就只有蓝色男款了。
做工
李宁羽球鞋的做工,包括“音爆”系列,总体来说,还是可圈可点的,毕竟品牌初始时,鞋类就是其主打产品,经验老到。 OP,手头体验的蓝色款,除了鞋前部,与鞋底结合处有很少量的白色胶溢出外,其他看不出做工有何问题。最早到手,码数小了,后又退、换货的黑色那款,溢胶也是看不出来的。
“音爆”4与OP
比较“音爆”4与新款OP,就像上文提及,外观很不同。鞋帮,鞋舌,前脚面,脚踝及透气设计,变化颇大。不过鞋底包括、中底,包括鞋垫,似乎是一致、一样的。
OP更强调包裹和稳定,鞋舌固定方面,比4代的普通拉带结构,优化不少。外包衬布,内弹性海绵构成的大面积的鞋舌拉固结构,并且,这一层一体,直至全部前脚面,包裹更好了。
鞋脚踝内外,采用了较宽、及长至后跟的“X”型TPU,提供更稳定的包裹。
透气。OP主要体现在鞋腰部两侧,大面积网面,并采用不同材质,内暗外亮、颜色内深、外浅设计,提升了美感。
前脚面外侧,增加了一层TPU的耐磨层,*惯内脚面拖地移动的球友,应该没问题了。后跟外恢复了提带设计,不至于提鞋后帮了。尽管我穿、脱鞋,多是拿住后跟鞋帮外侧,向上提推,不提后跟,尤其不扣住鞋后跟内部上下穿脱。有了提带,还是方便些。
大底、中底及鞋垫与4代一致。“李宁云”中底,鞋底双密度橡胶(水晶+实色);鞋底前后间PROBAR LOC 稳定结构。鞋帮的高度和4代基本一样。鞋垫,我还是认为比较薄,鞋垫减震还是需要加厚。
同码,“音爆”OP和4,质量差不多。
体会
新鞋上脚(26码,41.5),在室内脚感没有特别不适,鞋楦、型设计比较合理。前脚增加的内衬海绵层的作用,包裹的比较紧,尤其是前脚面包裹要比4代更紧致。鞋底比较硬,尽管也采用了和4代一样“李宁云”技术的中底,后脚脚感要比4来的硬一些。 目前,OP实战已经7场球(每场7-8局),多为双打,业余中强度+。明天使用至第8场球。
为了比较的一致性、完整体会球鞋的实战,及反馈效果。前五场球,都是用的都是同一款(双)球袜,鞋带的系紧方式也一样。
OP上场,仍可以体会到,“音爆”系列的特点,包裹稳定很突出。球场上,大幅移动,你不用担心由于球鞋稳定包裹的不足,带来的问题。脚踝处的“X”设计,要比4代来的稳定包裹要好一些。
鞋底比较硬,启动也比较快。相对,起跳落地的缓震,后脚跟处似乎要比4代来的硬一些,更直接一些。这也就是我认为鞋垫薄的原因。也可能我的老腿,相对比较适应、喜欢软弹的鞋底结构。
防滑和耐磨。塑胶场地上,在两个球馆体验过,防滑没有问题,抓地很不错。 7场球下来,磨损不是很明显。5场球后,我拍了照片。楼下图,供参考。
透气散热。球馆温度24、5度时,由于我不是汗脚,几局球下来,感觉不到闷热不透气。
个人体会,球鞋使用初期,遇到鞋底比较硬一点的球鞋,就要求鞋垫更厚一些,并软弹,实现互补。球鞋使用一段,鞋底软了之后,可以再考虑用厚一点,硬弹一点的鞋垫,也会取得异曲同工的效果。这是多年打球,老球友、老腿(脚)的体会。
另外,这款鞋41码和41.5看似差半码多一点,球鞋的内外宽度差的还是比较多的,后者,鞋底前脚,要比前者宽约3-4MM。这点我原来也没比较过,换鞋时卡尺量了一下鞋底的宽度,才发现差这么多,这点作为选球鞋时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