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当时德国赛西本把桃田淘汰掉我是没想到的,可能也是考虑到全英大赛而采取的策略吧。
不过无论如何,财力允许的情况下美津浓有现役球员加持的新品我是不会错过的。此前10Power形成了我对fortius的初步印象,但早在当时就有不少球友告诉我Q会更加对味,这次可以在新品上一探究竟了。
感谢中羽球友的好价出让和支持。
参数:4UG6,去底满配总重86.8g,平衡点302mm,中杆长度210mm,调教硬,手柄长210mm,纯盒式拍框,8—4点线槽,质保29磅,拉线26lbs ab线。
外观上看,延续了ft系列一贯的深色造型,与前作10系列不同的是整体采用了光漆,看起来会更加夺目。而在水标设计方面,11q也丰富了很多,比如在中杆上型号的背面采用了跟奥运版类似的水印标记,“Fortius”的字样透露出无可置疑的力量感。拍框依然沿用了盒式框,在5、7点处内侧依然标上了美津浓的碳纤维价格和BFS科技,同时应用了很多类似蛇鳞片的贴纸,极具威慑感。当然了,美津浓的拍子漆水质量一直都不怎么对得起它们的外观设计……
拍子头重感不特别强,空挥时感觉没有太多的负荷感。但盒式框的应用为没有为它在挥速上带来多少优势。作为一把现役单打球员的在用拍,4U的重量尽管有点非主流,但在一对一对抗时遭遇长多拍的回合相信也能带来续航上的优势。上官网之后不难发现,原来的10P/Q已经下架,看来是势必要让路给FT11系列投入市场,也表明了M家对这两个产品的信心。
但是,在上场热身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被摆了一道——这打感不硬啊?可能还比不上隔壁Altius 01 speed。无论是官标的参数、T5碳纤维的级别、中杆的长度、线材的配置还是产品本身的定位,都让我期待着这是一款邦硬的进攻利器,但在一板又一板的高远球中,能感受到中杆的驱动性良好,硬度属于适中偏硬的范围而已,借力感明显,而且弹性优异,门槛没有我想象的高。出球没有过于干脆,在挥拍击球的瞬间能感觉到球头与线床有一定的接触时间,这跟我对这把拍子的认识不一致。尤其是它的前作作为亨德拉的曾用拍帮他拿下了大赛冠军,我自然而然会判断11Q是一把凌厉干脆的双打拍。但其实上手11Q不久后也能发现,这拍子比起前作是大大增强了单打拍的属性。
当然,出球的准度、力度和速度都非常不错,在热身中几拍下来就能摸到打到后边线所需的发力和手感,而平高球也有着非常不错的、由出球速度带来的压制效果。而且,它的甜区是一样的大,我用它在进行网前小球的控制时就信心十足,毕竟它的持球感和AB线带来的高摩擦力都是让支持基本功不扎实的我拥有更多操作空间的资本。反倒是后场的一些滑板劈吊即便打中了甜区也还是需要多送一点力出去避免下网。这么说来,也确实是拉吊控制抓突击的单打选手所适用的球场利器。
应用到双打中,往往会遭遇更多需要平抽挡的情况,这拍子不算特别干脆的出球和并不出众的挥速让我觉得有点尴尬。除此以外,哪怕是遇到了网口偏高的机会球,也会因为对拿到高击球点的信心不足而不太敢扑。不过被动情况下的摆脱反而因为适中硬度的整体打感和优异的弹性而变得更加容易实现。如果对方有个后场下压能力不俗但是脑子比较轴的队友,那么每一拍的借力回弹绝对能让他够吃一壶,这拍子同样也适合喜欢打防守反击的球友。
说了那么多还没交代它的进攻表现,我只能说,曼妙。在11系列中美津浓采用了变力拍框,说白了就是通过减少拍框形变让击球时的反作用力全部传递到中杆上,产生更高效率的弹性形变。这种有利于充分利用中杆弹性的出球特性在重杀时会表露无遗。从引拍到挥拍,能感觉到中杆的形变程度不小,鞭击感十足但没有卸力感,自己的爆发力能完全体现到出球的音效和速度上,如实反映着当前使用者的力量水平,在我手上极具威力。在我看来,FT11Q依赖自身优良弹性而体现出来的暴力程度已然超过了FT10P,试用当晚一次又一次的音爆让我欲罢不能。Trans force frame带来的进攻提升在进行头顶区的突击时会更加明显,此拍的持有者不妨多练习一下马来步来更好地体会这种曼妙。
当时球友提醒我“拍子可能很ab线不搭”时我留了点心眼,在最一开始上手时也确实产生了违和感。不过在细品之下,唔,没错,这依然非常弹,非常美津浓,非常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