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我认为拍子的整体表现与各分项性能是一种乘积关系。好比一个四边形,固定周长为4米,那么它必然是在周长均为1米时才能获得最大面积。
hx全系列编内拼图还剩两块块。什么?你说hx7sp和hx6sp没打?那不就是直接套老色纳米7/6就完了呗。这次,据说hx70就是纳米7在驭纳7推出之前的升级版。
参数:4UG5,去底使用状态重83.9g,平衡点300mm,中杆长210mm,调教适中偏硬,76孔钻石破风框,8—4点线槽,质保25磅,拉线24-26lbs vbs66n。
这拍子从外观上给我的第一感觉,这不是hx20h吗?一样的颜色应用,相似的图案设计。倒是中杆上那个HX的暗红色隐曜设计给拍子带来了不少的高级感。这把中端拍在外形上也是给我一种高达主角机的感觉。除了识别度一般般以外,没有毛病。漆水质量方面,全系列都差不多。
就不过多阐述它的手感了,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头重和框型,与大哥hx80相比会缺少一点头重带来的扎实手感,与hx60h相仿。总的来说,在基础要素都类似的情况下,就没有太多的特征性,你很难分辨出它与此前若干个型号的hx系列的差别。原拍带有一条24磅的bg65ti,整拍其实成色还可以,主要是拍头的掉漆和捡球的痕迹,拍框没有撞击过的迹象,看起来年份也比较新,但直至我因为受不了掉磅而剪掉线材后才被告知,很多线孔都发生了塌陷,这拍框材质的抗蠕变能力确实让人堪忧。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看看就知道了。由于最近经常换用拍子,手感上多少失去了一点稳定的标准,在刚热身时不会觉得hx70有多来电的感觉。中规中矩,差强人意(偏褒义)。作为一把4U的拍子,出手确实轻了一点,3U的版本会有更扎实的表现。
这是一把进攻利器吗?答案是否定的。尽管有着些许的头重感,中杆硬度也相对有点硬,但并不具备澎湃的爆发力,出球的速度和力度与传统的进攻拍相比都要差一个到半个档次。哪怕是想通过线材来最大化进攻效能,25磅的质保依然有所掣肘。尤其在使用4U的版本进行重杀时,还是能感觉到出球偏虚,出球路线有点压不下来,爆发力更好的球友使用能感觉到卸力感。但也不能说是一把糖水拍,杀球没那么轻松,反馈没那么愉悦,在我手上时集中发力的出球效果会更好。不过,HX70的连贯能力不错,在双打中对方已经形成标准防守站位的情况下,仍可以通过密集的火力保持主动或是逐渐撕开对方防线。所以,在纯粹的下压以外,融合突然的平高球压对手弱势队员后场、收吊效果会好很多。
这是一把控球利器吗?答案是否定的。当前搭载vbs66n之后确实有着适中的持球感,这确实符合胜利76孔拍框的特性,但4U的Hx70也并没有太扎实的手感反馈。使用它进行网前的勾、放、搓等小动作,其实也只是当前所在价位拍子的平均水平,可以说操控灵活,但没有出球质量上的惊艳。如果想通过网口的控制获得主动机会,hx70没有太多的辅助作用。当然,抛开局部较量,通过全场更精确的落点控制也是能让对手被动的方法,但hx70的指向性也没有那么出色。钻石破风框可以根据调节盒式部分的迎风面积和框内侧的斜切面角度来灵活调整抗扭/挥速的平衡,而hx70的拍框厚度并不高,显然是更加偏向挥速的调教。而这种稳定感上的不足,在发力突击时会体现在落点的模糊上。
这是一把速度利器吗?答案是否定的。诚然,HX70的挥速是足以应付节奏紧凑的双打局的。不过,一来hx70的挥速也只能说是全面拍里好的那一档,跟拥有更低截面积和尖锐破风效果的那些正经速度拍相比并不入流,二来hx70的出球不算干脆,这一点点肉使得它在快节奏的中前场平抽挡以及半高球截击中产生较为明显的违和感,往往此时我会希望它更激进更干脆。不过甜区比较大,中杆的恢复速度为还不错,对于形成架拍习惯的进阶球友来说在连续防守或者守网口来球推扑的时候hx70的稳定性又还有不错的表现。而它在被动后的反手、下手区表现又能在他的可操控性下让使用者有更大的挣扎空间。
Hx70是一把好拍吗?我认为,是。不难发现它真的有点每一面表现都不优秀不过都能打6—7分的样子,没有显著的短板。Hx70就是这样的平均主义产物,它不讨喜,但又特别真实地给不同偏好和技术特点的球友提供了保底的性能支持。用这种拍子对抗,杜绝了一招鲜的情况发生,对使用者的球商提高有促进作用,像是一把教具。
我很难说它有多好,但我对它抱有好感。试用当天,朋友nf600断了线,就借hx70给他备用了。作为备选纳米7用户的他,也对hx70感到说不上的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