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自费购买。
在中羽上,薰风被黑可能有点政治正确的味道在里面,具有同样产品力的东西里薰风似乎总会评价低一点。但我猎奇到了好用的值得推荐的,还是应该说出来。
参数:4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87.1g,平衡点303mm,中杆长215mm,硬度适中,76孔线床,盒式拍框,9-3点线槽,质保30磅,拉线26磅高神65线。
不知道其他拥有劲松的球友觉得这拍子的颜值如何,对笔者来说其实它的涂装是不那么符合胃口的。整体采用了蓝白底漆红字红纹的方案,是主角机的色。拍框为非对称涂装(天斧系列带的头),以4、10点为界,采用了祥反色的理念,能造成一定的视觉冲击。本来从命名上看会以为这是一把国风题材的牌子,但实际上除了中杆靠近锥盖的位置有书法体的“劲松”二字以外,其他地方都没能看出更相应的表达。至少我第一感觉会认为这是一把设计细节很多但外观传统不算出彩的球拍,还好拍框上像满天星一样的点缀在看久了之后会顺眼很多。
如果说300元档次我还能找到一两把不近人情的越级硬核拍的话,在劲松这个档次则全部都是老好人,包括它本身。300出头的平衡点加4U自重的配置对笔者来说就是一对黄金组合,就是那种非常经典的说了很多次的好驾驭的手感:头重感稍稍有,在上手球中能方便借力但又不至于形成过高的挥重导致吃力。与此同时,15mm加长的中杆能较为容易地打出形变,同时这弹性反馈的手感是比之前的蚀日都要来得强烈的,约等于钛极,因此笔者不负责任地估计在这把拍子上碳纤维的模量应该在30-35T,这在同档次的产品中不多见。基本上是个打球的人都能在站稳的状态下能把球达到底线,而且硬度适中的调教还让我在反手区头顶区和下手位等被动状态下的回球有更好发力的空间,至此这把拍子就已经达到了及格线了。
当然对于这个拍子所面向的人群来说,其中有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都会用来作上课用的训练拍或者有着一定的进阶需求,这时候往往对“第一把球拍”的稳定性提出了更多要求。而劲松也确实没有那么花哨,老老实实地用上了盒式大拍框和76孔的线床。笔者不是对这种配置表示赞赏或是贬低,只是正是这种传统的构造让劲松的手感具有代表性的稳定表现。无论是在网口对小球的拿捏还是后场保持主动的一拍收吊,劲松都能在差不多同等的力道和角度中打出差不多的出球方向。当然,随着力量的加强比如打一些强势的抽球或者下压时还是会因为T头以及中杆上受制于材料硬度的抗扭性能不足而导致落点可能的飘忽,但总的来说只要没上太激进的手法,劲松都是可靠的。适用期间笔者并没有用劲松进行惯常的适应性热身,但直接用劲松对付水平相当的双打对手依然堪用,尤其是关键分中的后场劈吊有着出乎意料的可靠手感。至此,我认为对劲松可以给出良好的评价。
进攻表现是每一把拍子都绕不过去的考核内容,而那些绕过去了的拍子我都统称为“玩具”。首先可以感觉到的是这是一把下压发力感觉良好的糖水拍,正如高远球中的表现一样,头重好借力中杆好驱动弹性有在线,打出具有速度的下压球路没问题。拍框硬度并不十分高,因此球头停留在线床上的时间较长,对于发力感觉还没有掌握好的球友来说这可以让哪怕是“抡大臂”式的手法也能打出力量感。当然这在实施点杀时可能会因为中杆形变大出球不干脆或者抗扭不足导致突然性或者落点不尖锐而导致威胁性的削弱,但好在这种门槛并不高的进攻感觉变相地增加了连贯能力,无需时刻绷紧发力的神经,能在仓促起手架拍中继续打出带有威力的下压。如果觉得其重杀表现还是有所欠缺的球友,我建议可以通过改变线材配置来改善,毕竟劲松还是一把质保达30磅的入门拍。同时笔者也相信对初学者来说,给它上了高一磅的进攻线之后,会发现这拍子还能用好一会,直至学成后它也会成为球拍里的备用款。至此,劲松已经可以到达我评价级别的优秀水平了。
拍子距离满分还有这么一些问题。平抽挡较为拖沓不灵活,但这是调教取向上的问题,毕竟在不升级材料的时候也只能在轻快不扎实和慢速强稳定中做取舍。漆水的质量不太好,尽管是入门级球拍但品控上能加强的地方还是希望能有所注意,劲松在二手市场中几乎没有二手无暇的,同时锥盖掉漆发生率极高。
还是一样,我认为中羽装备库对薰风的产品评价有点过于苛刻,从更源头上说也是厂家自己的营销手法给球友提供了先入为主判断的口实吧。本来想把拍子抽了给大伙体验一下,结果试用当天给女球友拿走了。仅限在这个价位上,我认为对所有存在入门拍、备用拍或者借用拍需求的球友来说都是值得推荐的一个优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