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2018年夏季,随着李宁对球拍型号整体改革的完成,风刃500正式和广大球友见面,并逐渐成为李宁最为著名、口碑最好的进阶型球拍之一,为球友们所津津乐道。四年之后的2022年底,风刃500 PRO(3D CALIBAR 500 PRO)的曝光再一次引发球友们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作为经典型号的升级版本,风刃500 PRO承载了很多新的期待。
2023年初,风刃500 PRO的正式发售时间定在了3月,而笔者也很荣幸地提前拿到了其试打拍,经过三周的研究和体验,将全部结论及感受整理总结并在本文中详细与大家讨论。下面,让我们一起先睹为快吧。
外观赏析
风刃500 PRO以银色和深蓝色打底,黑色、玫红色和绿色为点缀,整支球拍的涂装风格清新有活力。
风刃500 PRO的拍框采用对称式设计,拍框内侧整体采用银色,外侧则由T头附近的深蓝色过渡到两侧的银色,再在拍头顶部过渡回深蓝色。
拍框正面以立体风刃破风框的脊为分界线,内侧3点、9点位置以下采用了风刃系列标志性的镭射贴纸,表面的变色涂层在不同角度的光照下闪耀着不同的颜色,透出凛凛寒光,非常亮眼。
而3点、9点位置以上则接以反光感较强的绿色贴纸,并修饰以玫红色和黑色,展现了一种桃红柳绿的活力感。
T头两侧的拍框外侧同样采用了绿色贴纸,反光感较强,表面有一种金属光泽。
风刃500 PRO的中杆由T头处的深蓝色向锥盖处的银色过渡,两面的涂装对称,中段闪亮的绿色贴纸和拍框相呼应,型号名称中“3D CALIBAR 500”采用白色,“PRO”则以玫红色标出。
下方则以深灰色和白色贴纸承接,中间留出了更大的“PRO”字样,点明球拍的“主题”。
作为风刃500的升级型号,风刃500 PRO可以说承袭了其涂装风格,同样的深蓝色和银色底色,类似的图案布局,都使得它们看起来像是一对孪生兄弟。
而主要区别则在于风刃500的湖蓝色部分在风刃500 PRO上都以绿色代替,这在保留了原型号既有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风刃500 PRO自己的辨识度。
T头处的李宁LOGO也有原先风刃500上的银色改为了绿色。
此外,还有一点区别就是二者的银色底色具有截然不同的质感,风刃500的银色漆水采用的是电镀技术,质地细致,表面质感更接近金属,而风刃500 PRO的银色漆水首先颜色要稍淡一些,严格来说应该算是银白色,其次,其表面是一种磨砂质感,在光照下闪烁着星星点点。
参数及科技分析
笔者拿到的这支风刃500 PRO是3U/G5的规格,空拍带底胶重约85.05g,平衡点约297mm。
去底胶后的空拍重约77.57g,平衡点约320mm。
上线(李宁N63线,26磅)和手胶(缓震膜+李宁GP1000手胶)后,风刃500 PRO的平衡点来到了300mm左右,重量约为88.99g。
和同规格的风刃500相比,风刃500 PRO不论是整体重量还是平衡点都有所下调(也不排除是误差)。
风刃500 PRO拍身总长实测为675mm,其中,拍框长度约256mm,中杆(锥盖顶部至T头两侧最下方线孔处)长度约220mm,手柄(底盖至锥盖顶部)则约为199mm。
相比风刃500,风刃500 PRO的手柄长度与其一致,区别在于拍框比风刃500长出约2mm,相应地中杆短了约2mm。在拍框宽度上,风刃500 PRO和风刃500保持了一致。
在拍面大小和拍框形状上,风刃500 PRO的改动不大,不过它由风刃500的72孔穿线模式改为76孔穿线模式,将原先1点到2点位置的双线孔改为单线孔,数量也有所增加,起到了提高网压、扩大甜区的作用。
作为风刃系列的新成员,李宁的“3D CALIBAR”立体风刃框型科技在风刃500 PRO上自然也有运用,几何截面拍框设计、拍框顶端偏重的设计,既有效降低挥拍时的风阻,提升挥速,也保证了挥拍势能。
风刃500 PRO拍框底部(靠近T头处)宽度约为11.27mm,厚度约为7.90mm。
拍框两侧(3点、9点钟方向)宽度约为10.88mm,厚度约为6.44mm。
拍框顶部宽度约为10.62mm,厚度约为6.69mm。
根据数据可以很直观地看到,风刃500 PRO除了拍框顶部设计得比风刃500稍厚以外,各部分都做到了更窄、更薄,进一步提升了球拍的挥速。
此外,风刃500 PRO在拍框上相比风刃500的变化还有其外侧的线槽。首先,在T头两侧,风刃500 PRO将原先风刃500的8个单线孔改为4个二连钉,对球线起到了更好的保护作用。
连钉两侧为风刃500 PRO线槽的起始点,一直延伸到拍头顶部,在提升拍框抗扭性能的同时,最大化地减少挥拍阻力。
而风刃500的线槽则始于两侧3点、9点位置,且其线槽更深、更加棱角分明。
得益于工艺的提升,风刃500 PRO由风刃500原先的7.0mm中杆升级为更加纤细的6.8mm中杆,实际测量下的直径(中杆中部)约为7.02mm。
细数球拍所运用的科技,“WING STABILIZER”机翼恒定系统保证拍框的抗扭,“AEROTEC-BEAM SYSTEM”空气动力学截面系统降低挥拍风阻,“DYNAMIC-OPTIMUM FRAME”力学优化拍框增大甜区,“TB NANO”超导纳米让球拍获得更佳的弹性,“UHB-SHAFT”搭配6.8mm中杆,提升其抗扭以及反弹性能。
这些风刃500原本就运用的科技一个不差地在风刃500 PRO身上得到了保留。不仅如此,风刃500 PRO还加入了一些“新料”。比如,风刃500 PRO的拍框采用了内发泡的工艺,并引入了“HDF SHOCK ABSORPTION SYSTEM”高复合密度减震系统,为其带来更好的吸震性能,提升击球体验,这是该科技首次在立体风刃框型中得到运用。
此外,风刃500 PRO还搭载了“STABILIZED ELASTIC SHAFT”中管弹性复位系统,以获得更佳的回弹和减震性能。
风刃500 PRO采用木质手柄,底盖由原先金属底、金LOGO的中端底盖换成了当今统一的红底、白LOGO底盖。
风刃500 PRO的锥盖采用的是跟锋影系列相同的低风阻锥盖。
锥盖上标注的建议穿线磅数为至高31磅,相比同规格的风刃500提高了一磅。
使用体验
高远球
拿在手中大致掂量,风刃500 PRO也具有一定的头重感,和笔者手中同规格的风刃500接近,闭着眼睛几乎分辨不出二者。
但在初次热身击打高远球时,从第一拍就能够感受到二者明显不同的击球反馈,风刃500可以说得上是势大力沉,挥重大、拍头惯性大、借力感明显,而风刃500 PRO的挥重则要小一些,同样的发力下,没有明显的拍头惯性带来的借力感,整体击球感比较均衡。其次,风刃500 PRO给笔者的感觉是拍框和中杆有明显的软硬度差异,中杆硬,但拍框软,因此可以感受到击球时整支球拍的弯折点更靠近拍头。
论挥速,拥有几乎相同的破风框的风刃500 PRO和风刃500没有拉开差距。而论整体的击球反馈,风刃500 PRO和风刃500也大体属于同一水平,在此基础上的细微差别因人而异。在应笔者邀请试打的朋友中,有的认为风刃500 PRO的击球感相较于风刃500要稍硬一点,中杆形变前者不及后者大,同时前者整体的减震效果更佳,因此出球略微干脆一些,同时76孔穿线模式带来的拍框聚力感也要显著一些;有的则表示感受不到二者在击球时“软硬”程度有明显差别,这可能是风刃500 PRO更细的中杆带来的弹性提升有一定弥补作用的原因;笔者则是更倾向于前者,直接感受就是风刃500 PRO的中杆在相同发力时形变量较小。
回到高远球上,使用风刃500 PRO时要打出鞭击感,需要更多地去主动发力,综合来说,风刃500 PRO的击球反馈既没有一些破风框球拍那样偏“飘”的无力感,也没有非常笨重的感觉,可以用“均衡”来予以概括。
重杀
高远球的击球感在重杀上也同样适用,在使用风刃500 PRO实际挥拍过程中,感受到的挥重和头重感不及风刃500,从这个角度来讲其重杀的威力是不及后者的,尤其是对于更喜欢凭借拍头的惯性来进行下压的球友来说,风刃500 PRO的这方面调整谈不上是加成。
点杀、突击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风刃500 PRO的进攻性能下降了,而是进攻方式的侧重点有所调整,在点杀、突击这类讲求发力快的进攻技术上,风刃500 PRO有着超越风刃500的优势。
首先,风刃500 PRO没有风刃500那样明显的坠手感,因而架拍、引拍更快,能够实现更加迅捷的出手。
其次,更具弹性的中杆更能在瞬间发力的过程中提供更为短促的爆发力,让杀出的球更加干脆。
再次,原本的风刃500存在的震手问题在风刃500 PRO上得到了解决,击球握紧球拍的一瞬间很少感觉到来自于中杆的振动,因此风刃500 PRO出球的指向性更好,对使用者小臂和手腕的负荷也降低了,击球感更佳舒适。
吊球
风刃500 PRO在框型上承袭了风刃500的特点,大拍面、大甜区使得容错率优势得以保留。此外,尽管由风刃500的72孔改为76孔,减震效果更好的拍框让原本的持球感没有大打折扣,在进行轻吊或劈吊时,线床对球依旧有包裹感,让每一次的出球都扎实、有安全感。不过相比风刃500,风刃500 PRO没有明显的拍头惯性带来的加持,出球时对于力度和角度的把控更显重要,如果在风刃500和风刃500 PRO之间进行切换,那么这将是一个需要适应的地方。
劈杀、轻杀/软压
和重杀类似,使用风刃500 PRO进行劈杀、轻杀/软压这类进攻技术时,同样失去了一定的拍头惯性带来的加成,需要更多地主动发力去弥补稍逊一筹的下压感。除此之外,风刃500 PRO依然保留的持球感和升级的拍框减震性为其击球时的容错率和稳定性提供了良好保障。
上述特点只反映了击球时手感上的微妙差别,谈不上优劣,更习惯哪一种因人而异,在适应的过程中出球下网或者过网高度偏高均是可能存在的现象,笔者从风刃500切换到风刃500 PRO之后就屡次出现下网的情况,也是经过了一场球才基本适应。
平高球
得益于中杆抗扭性能的提升,在使用风刃500 PRO回击平高球时出球更加稳定,没有了风刃500那种中杆颤动的问题,使得出球方向更加精准,指向性得到提升。同时,和点杀、突击类似,震手现象的缓解使得风刃500 PRO的击球感更加舒适。
被动球
风刃500 PRO平衡点的略微下调加上拍框减震性能的提高,使得其在被动情况下的回球并不会非常吃力。当然这主要是和同规格的风刃500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毕竟同样3U的重量对使用者来说依然是存在一个力量门槛的。不过在相同情形下,风刃500 PRO所做的改进允许其在更小的时间和空间里完成被动回球,摆脱的能力更强。
抽球
在抽球方面,风刃500 PRO同样具有风刃500出球有力道、反馈清晰的特点,它们的中杆硬度相当,尽管风刃500 PRO的拍框减震性有所提升,在大发力时有一种比中杆软的感觉,但在相对来说发力并不大的抽球对抗中体现得不明显。此外,平衡点的调低使得风刃500 PRO的坠手感减弱,自然是有利于连续平抽快挡时的连贯。
封网
和平抽快挡类似,不论是在双打网前的封网技术上,还是双打发接发比拼速度和意识的前三拍环节,风刃500 PRO均在其他特点大体持平的情况下,凭借稍轻的拍头和稍快的连贯速度,在和风刃500的比较中占得一丝优势。
网前球
网前的搓、放、勾等技术更依赖技术与手感,风刃500 PRO整体有一定分量,在技术动作正确的前提下保证了架拍的稳定性,同时触球感清晰,这和风刃500基本一致。
综合评价
从外观到大部分的科技参数,风刃500 PRO可以说承袭了其前作风刃500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平衡点的略微下调以及拍框减震性能的改良是最主要的升级,虽然整体来说这种改进比较保守,属于稳中求进,但依然起到了一定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作用,结合其本身作为中端的定位,是值得肯定的。
反映到实际体验上,风刃500 PRO以牺牲了一定的进攻威力和下压感为代价,让其自身的速度与连贯属性得到提升,出球更精准,被动球更舒服,使得其能够满足更为全面与均衡的打法。对于在双打中比较全面又略偏后场的球友,以及球风偏进攻的同时也兼顾控制的单打选手来说,风刃500 PRO更能与他们的技战术相契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