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自从上次用了复刻的MX80N之后,笔者对老派的八面破风框又提起了兴趣,然而如果不考虑尖峰系列,聚将和波力的同框型产品也打得差不多了,似乎还是得往mx60/70/80方向走。
就在这时,得知友人还有初代的2013p在售,遂马上购入了一把。无论如何,这可是曾经在中羽官评露脸的产品,而在体验过二代的优秀之后,我对古老的它抱有信心。
参数:3UG5,有底,使用状态总重97.0g,平衡点293mm,40T材质中杆,长218mm,调教硬,八面破风框,80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28磅,穿线25—27 KT66F。
我没想到初代2013的元素是蜘蛛,在拍框和中杆的装饰上处处都有体现,比如拍框两翼和拍头都加入了蛛网的元素,中杆根部直接印了一只蜘蛛上去。虽然色彩不鲜艳,但还比较花哨,加上祖传的黑色底漆,属于女性球友绝缘体了。跟二代的配色毫不相干,一代的贴纸以红黄线条为主,清漆之下依然是碳布的纹理,当然这种编制法跟蓝厂是一样的——Carbon XT。
一代比二代重了一克,但这仅仅的一克在笔者的主观感受看来像是挥重直接上了一个档次,即便知道它的平衡点并不高,其份量感却毫不掩饰,相当沉手。再加上只有G4这一规格,在不去底的情况下直接上手胶也会显得比较粗,这样一来对笔者来说2013p注定与灵活无缘了。
这倒不是说挥速慢什么的,实际上如同其他的八面破风框一样其挥速在抬手能接到的球中都显示出了不俗的对风阻的降低作用,只是在反复正反手握拍切换、反手的接杀借抽挡中,初代会显得较为吃力。吃力归吃力,拍面够硬响应很快,所以如果能咬咬牙用下来,平抽节奏中的出球质量很是不错的。
这拍子可就不是什么平易近人的货色了,本以为长中杆加3U规格的2013p会产生很好的借力感去驱动一些高吊杀的球路,但结果就是被当头一棒——很硬!哪怕是节奏缓慢的高远球,在击球的瞬间中杆仿佛纹丝不动,更多是借助线床的弹性去出球。当然,这么硬的调教也带来了非常直接且稳定的出球体验,指哪打哪,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
一代可是比二代都还要难上手一个段位,想必对使用者爆发力和体能都是很严酷的考验。
拍子在网口的小球处理中给到了笔者很多信心。哪怕是不怎么发力的小球,每次击球后从拍面得到的信息都很丰富,有利于使用者对小动作进行细微的调整和修正。所以尽管拍面很少有持球感,在适应了2013p的手感之后往往能做出高质量的放网和吊球,为队友创造更多的下压机会。
但这也太硬了,如果不是笔者选用了弹性较好的线材,在反手区处理腰线的来球时估计就变成了给对方喂球的下一拍。各种防守的感觉都很要命,显然一代是采用十分专业向的调教。
其实拍子的弹性是有的,但很难调动,或者说调动了之后也体现不出来,大部分被硬感所遮盖了。哪怕是遇到了可以完全发力的下压机会,用2013P实施重杀的感觉都很让笔者沮丧。明知道它有很好的上限,在经过多次集中发力后却发现没有一拍能让笔者有成就感。不是说它的下压质量不好,实际上笔者大概只打出7分力都能获得双打对抗中有效的、不露破绽的进攻,但剩下的三成死活都无法访问,不得不说让人遗憾。
这次的试用还让笔者想起来曾经的钛装甲,也是那种明知道它有潜力但用得比较辛苦终究挖掘不出来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