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这是一把老派的冷门。都说I后缀的拍子是绿厂各系列中顶配Z型号的糖水版,这个定位最开始正是从弓箭系列的,在大家都对后期型号A11、A10以及AZ有所追逐的时期里,一把弓系列里的“糖水”型号本身就很让人玩味——你还想怎么样。但,Z系列可都是小拍框,一把更糖水的高端小拍框究竟会做出个什么东西来……
这么说来,目前尤尼克斯所有的高端I系列我都体验完了?NR-ISP,VT-IF和Arc-IS,还有吗?
参数:3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94.7g,平衡点300mm,中杆长210mm,硬度适中,盒式拍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24磅,穿线24-26lbs BG66U。
IS的配色方案与弓11大致一样,采用了大面积的红白相间漆水,当采用了更大面积的黑色,看上去还有点弓8的基因。同时也有着YY传统的漆水强度低的特性,球头打框来几次没准就变成了8成新。在当年,碳纤维材料的强度与模量属于鱼与熊掌的关系,要做到有弹性有抗扭只能把拍框做得更粗,所以IS在本来就小的拍框上受制于拍框厚度影响视觉上会显得线床面积更收窄。
上手第一感觉,沉甸甸。这种手重的感觉不是拍子本身重量,而是整拍的质量重心在靠近拍头的位置造成的,当前平衡点卡在300mm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笔者上手过不少平衡点高于这个数值的3U球拍在主观挥重上比不了IS。中杆长度不大,210mm也就是让笔者曾经咬牙切齿的DZS的水平,但其本身的硬度属于偏软,所以整体的驱动难度属于中等水平。拍头的分量带来了非常非常明显的借力感,在适应小拍框带来的低容错率之后,IS的高远球非常好出。
虽然好出,但我也必须从击球反馈上说说这把拍子——我没见过这么黏球的小拍框,球头可以粘在线床上好一会才弹出,既没有小拍框那种天然的爽弹感,也没有高线张力带来的集中发力门槛。如此以来就显得IS非常地符合弓剑系列的气质,只有在球头弹出的瞬间才能感觉到聚力感。
这种聚力感确实对出球的最终速度带来积极影响,不过高ping的响应成为了我体验期间的乐趣和平抽快挡的痛苦。拍头偏重、盒式拍框、中杆较软、持球感强、拍面狭小,各种不利于双打快节奏对抗的因素都被IS占去了,可见拿着它守在中前场是一件多么无力的事情。要不是小拍框与生俱来的低风阻能为灵活度带来一丝丝好的感觉,笔者是完全不会考虑在男双对抗中使用它。
还没完,拍面小的劣势还能被持球感平衡,在适应IS之后,网口小球的操作还是能有较为稳定的表现,然而一旦到了后场进行一些吊球滑板的动作时,没打中甜区导致下网的概率直线提升。不仅如此,接杀防守要是能接住的话倒是很容易就能把球挑到位,问题是很难接到,尤其是遭遇对方杀追身杀腋下的情况,怎么都调整不过来。
轮到下压的环节,IS确实展示了其糖水的一面,但上限并不高。如果能坚持把握住更准确的击球时机,那么IS凭借强大的下压感和较为集中的线床力量,是可以打出一拍质量堪用的重杀的,不过这种重杀并没有多么爆炸,所以要防起来并不会太难受。一旦被防起来,后续的连贯会因为恢复较慢的中杆和低容错率而受到挑战。所以除了有趣的杀球手感以外,IS在后场的下压中其实效能并没有多高。
回到第一段的疑问,一把更糖水的高端小拍框究竟会做出个什么东西来,我认为就是一把有趣的鸡肋拍。诚然容易驱动的它很容易让使用者同时体验到弓系列的特色和部分小拍框的出球特点,但在各方面都妥协的硬度和挥重之下让球拍的容错率之低对其竞技中的连贯性造成了冲击。在从容就能打打的休闲局里还不错,是一把很有趣味和特点还带点格调的拍子,不过拿来做严肃竞技的话就还是算了吧。
本帖最后由 L.C. 于 2023-4-12 21:0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