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感谢友人的借用分享,让我又用到了一个此前没有涉足的已经存在了27年的品牌,Eagle。
说起鹰牌,估计不少年轻的球友看到这个通俗易懂的名字就划走不看,包括更年轻时的笔者在内,哪怕是遇到了非三大厂的拍子都会低看一等,对一个保有量不大鲜有耳闻的本土品牌那更是大概率不屑一顾。但其实,鹰牌处于发迹时期的华南地区市场保有量并不少,即便是现在我也还能看到有零星的使用它们家出品的年长球友。
参数:4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86.7g,平衡点280mm,中杆长215mm,硬度适中,盒式拍框,72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40磅,穿线24-26lbs vbs66n。
老拍,我对它在外观上的期待自然也会减少几分,一是上个世代的设计审美确实不符合我的胃口,二是以前的漆水工艺并没有现在那么好,三则是这些经过使用的老拍所存在的瑕疵基本上一个比一个多。考虑到品牌和市场定价,这把拍子的情况会更糟糕一点,毕竟很少人会用爱惜的心态去使用,asia star更像是耗材。
但这把拍子有一个好,只采用了黑白灰三色,这种只有灰度值不同的黑白模式较能对抗瑕疵带来的颜值下降问题。而且拍框和中杆上不同颜色之间采用了渐变处理,让拍子不至于显得单调。更多的贴纸和漆水设计是没有的,倒也简单干净。拍子没有绚丽夺目的什么科技加持,拍框两边象征性的两个POWER以及是个拍子都会在拍头上标识的high module carbon graphite成功地让我的期待拉到基线水平。细看之下,拍框位于3-9点的内侧有做成凹槽处理,相信能够为拍子甜区的聚力感有所贡献。
这是一把较为标准的平衡拍,基本上没有给我带来上手方面的难题,拿了这把拍子没有磨合就下场对抗了。
头部重量较低,让651具备了一定的灵活度,挥重方面十分友好,让使用asia star时的发力感觉顺畅不拖沓。同时拍子的中杆较坚挺,力量传导过程偏直接,随着发力的加强出球速度会在一定范围内产生线性的提升。盒式拍框和较为粗壮的T头为651的抗扭保驾护航,72孔拍面有着中规中矩的表现,虽然甜度较低甜区偏散,但在适应性方面有优势。
以上特点也让651变得相当适用于双打的场景。相对灵活的身段和相对快速的响应不仅让它在前场的守网和中场的抽档拦截中有着较好的表现,其容错率较高且中杆弹性尚可的表现也让它在接杀中的手感位于同级别球拍的中上水平。在体验过程中让我较为意外的是其中杆形变后的恢复速度,不像是入门拍的水平,能够在连续的击球中保证稳定性形成快速架拍挥拍。
只可惜笔者对它的挥速产生了更高的期待,而它的风阻目前来说距离“凌厉”还相当远。
依然是主打连贯下压的一款球拍,但asia star的中杆保证了它有堪用的进攻能力。
适中的硬度和较低的挥重让每一次的杀球都来得相当写意,避免了铆足力量面容扭曲的情况,这一点无论是对于长时间对抗的续航还是体力下降后动作稳定性的维持都有好处,更不用说贯穿整场对抗中不需要太大力气就能保持主动的时候对自己重心的调整和连贯的跟进都能留下更多的余量。虽然牺牲了部分重杀的威力,但出球速度依然较快,能给予对方足够的威慑力。
挺跟手的一把球拍,朴素的外观和不花哨的打感让这把容易上手的平衡拍能捕获笔者不少好感,尽管改变不了它冷门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