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最近的器材市场,就个人的体验下来,还是二线品牌出的乐子比较多。闪电8900,去年卖得挺好的一个型号,那川崎的相关商家肯定也会乘胜追击推出它的后续产品。不过说实话,一代的8900已经是一个完成度相当高的型号,如果出了二代,还能在哪些方面提升? 用完之后就让我想起善逸了:雷之呼吸·霹雳一闪,六连!
参数:3UG5,有底,使用状态总重95.5g,平衡点295mm,6.8mm中杆,46T材质,长218mm,硬度中等,破风拍框,76孔线床,8—4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4-26lbs vbs66n。
我都不知道有多少个产品自从出了二代之后就往Deep dark fantasy的方向去了。虽然二代有两个配色和参数,不过同样采用了黑色的底漆,比较自然。锥盖上一如既往附有拍子的参数和与拍子命名相符的图标。拍子看上去很纤瘦,而拍框的破风处理并没有那么尖锐,所以看上去有点像是平面进一步收窄的钻石破风框。贴纸没有喧宾夺主,还是以略微低调的装饰作用为主,这回的川崎在自己擅长的方面有所收敛,但依然凌厉。
闪电II的拍框同样非常收窄,这就令它有了非常可观的挥速,发力时会有“咻咻”的音效,哪怕是3U的拍子,这也快到没边了。而且,当前版本的平衡点设置合理,没有过分的头重感,掂量在手中的感觉会比较均衡,这对于按照川崎产品分级等同于五星的拍款而言,做得十分友好。
虽然中杆的硬度适中,但打起来会有一点韧,而且发力过程十分流畅,中杆里的C60富勒烯总会催人想多发一点力。确实很好驱动,在热身高远球的时候没有给我上难度,甜区规律脾气友好,发力舒服且出球反馈正常。但闪电II应该不算是一把糖水拍吧,不知道怎么去解释这种矛盾,它没有那种谄媚的感觉,反正用着很趁手。
哦吼,我喜欢闪电II在抽档方面的表现,虽然中杆偏长了一点也容易发生形变,不过触球后干脆利索的响应还是能让笔者用3U的它去跟上场上节奏。这也不只是在连贯和速度上的原因,还有3U自身“吨位”带来的稳定感。有时候哪怕来不及反应,正手反抽也能顶住局面,太棒了。
不仅是抽档方面能维持场上快节奏,闪电II在网口更容易抢到高点,各种抢高后的扑、推、勾、搓、放中都有很干脆利索的表现。至少在这个领域中,我认为这把川崎新品可不比大厂高端逊色,与它本身的名字非常吻合。
虽然平衡点不高,不过中杆直径的降低让拍子的爆发力有所提升,闪电II在下压中的表现更加抢眼。不知道有没有球友跟我的感觉一样,觉得川崎的中杆打起来一股“川崎味”,有点牛皮筋一样韧韧的感觉。对于这个质感,笔者在最一开始接触蝰蛇的时候会觉得不太好嚼,而在适应反而会觉得它对发力的能量转化率比较高。不必追求势大力沉的一记重杀,只需在全场高速移动和轮转中保持集中发力的下压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关键是,升级后的6.8mm中杆并没有牺牲拍子的抗扭性能,可以实现或精准或蛮力的攻坚。
最舒服的节奏,莫过于在全场高速的来回中前场队员的一记栏挡和后场的一拍收吊,这些既是建立在闪电II所支持的快节奏对抗中新形成的变节奏能力上,也是闪电II的卸力感来得较为清晰的结果。对于对手的下压,其处理好坏只跟自己的防守的站位是否到位有关,对方杀重了,那就两底角顶起来,在业余对抗中形成对方持续的消耗;对方杀软了,一记软档网前并跟进上网直接扭转被动;对方杀飘了,直接抽分边接斜转直或者接直转斜,大概率能直接得分。
目前这个新品才刚出来,笔者试用了小一周。万一之后有其它品牌想借用鬼灭之刃的概念的话,那么至少在雷之呼吸方面,我会因为闪电8900II的存在而极大地提高了对潜在命名产品的要求。
本帖最后由 L.C. 于 2023-7-4 16:0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