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有读者在我某一次的试用分享下提到过一个观点,高神真正的技术力在于把一般的材料做出惊天的表现。当时我就觉得多少有点夸张,连同诸如“凌驾之后再无高神”这样的极端评价。
在使用过友人的凌驾之后,我认同了高神的技术力,但当时我认为它的表现还不足以打败当下新款的大厂出品,这让上述言论的出现更像是言过其实的炒作之举,以满足一部分极端粉基于不合理市场流通价的主观心里需求。
直到最近友人借了我这把拍子,用了之后我对老高神有了新的认识。
参数:4UG6,去底,使用状态总重90.76g,平衡点307mm,中杆长215mm,硬度适中偏软,盒式拍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27lbs KT66F。
作为二十周年的纪念出品,随拍的外设虽然给得不多倒也做工十分精良。方拍套的质感非常好,而且隔热层较厚,把球拍收纳时能给它提供上好的防磕碰和一定的隔热保护。这把拍子有两个配色,个人觉得白色的版本更加好看。除了雅文中杆这一特殊结构的吸睛作用以外,aermet nexta的外观设计也是有所考究。以多线条的贴纸为主,从拍框两翼延伸下来,雅文两侧有一圈金色贴纸提示,细节量并不少。但贴纸的质量我并不看好,如果是用来收藏的话恐怕上线下场正常打打也是造成瑕疵的高风险行为。
使用状态下,球拍的重量和平衡点都很适合笔者发挥,有一定的挥速和灵活度,考虑到只有4U一个规格,笔者认为它在双打对抗中有更好的发挥。在处理主动的上手球时,AERMET NEXTA的反馈有点意思,即触球击打时的反馈是柔和的,会让人觉得中杆硬度不高,但在尝试发力时,其表现就像是升档提速一样,带有一点爆发力。毫无疑问,在这个阶段中这款只用M30碳纤维调教而成的球拍有着不输某厂新款速度拍的弹性表现。这一方面让这把球拍的使用门槛降低到平易近人的摸鱼级别水平,另一方面也让它保有了一对足以刺穿喉颈的锋利獠牙。
甚至,在对抗水平并不高的对手时,在拿到第一拍主动球后,光是靠集中发力打平高,其球速就足以让对方在后场坐牢了。
我大概能理解这种现象,毕竟当年雅文的出现就是为了让中杆有两段形变的可能。而它所能改变的性能,除了依赖于弹性的鞭击体感外,还有依赖于形变的高下压感。NEXTA无论从平衡点还是从自重的角度出来都不算上重,手感较为均衡且硬度适中,但出球并不发飘。在调整击球点的适应中,不难发现它的杀球手感非常宜人。一方面,在机会不那么充分时它能打出一拍不露破绽的软压,另一方面在强攻机会出现时,强大的鞭击效应让它具有能杀出一拍具有速度和穿透力的出球。
当然,凭借着大甜区的拍面、适中的身段和愿意给出形变的中杆,NEXTA在处理被动球时的场景中也能让使用者感到舒心。无论是反手、头顶还是追身球,它的平衡和高弹在搭配上细线的时候,会在多次的成功摆脱中让人有种无所畏惧的放肆感。
拍子的挥速不算高,但盒式拍框带来的稳定效果自然也对这把周年纪念款出品带来良好影响,算是在球拍的挥速和稳定方面端平了。用它来控球不能说能打出多么精准的落点,但跟美津浓altius系列的手感差不多,在一众硬度并不高的球拍中有着良好的控制感,只要肯多适应适应,它还能有上限和潜力可以挖掘。至少在网口的小球和后场的一些吊球中,nexta也不会因为手感不扎实而导致失误频发。
如果真的要批评,那么我认为Aermet Nexta在快节奏平抽挡中的实际表现是有点可惜的,还是会因为出球的不够干脆而导致先机丢失,在严肃的对抗中有点迟滞。
这把球拍现在用起来当然也是有着高端球拍的性能表现,不过考虑到现在市场谁都不是吃素的,对于能做出具有同样上限出品的品牌来说,只要有代工厂愿意接单那就都能做出来。然而,用相对低级别的原材料去做出这种表现,在我看来才是这款拍子以及这个品牌的独到之处,这的的确确是技术力凝聚的表现。但也很遗憾,为这种花心思的调教去埋单,可并不便宜,被盲目堆料的产品埋没的这种情况看上去也合情合理。
但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它的用料和表现实打实地对碳纤维原教旨主义者进行了嘲讽,为我所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