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杨老师估计是个日漫爱好者,无论是镜花水月还是雷切那个罗马拼音都暴露了他个人的命名灵感来源,博人传他应该会看得很崩溃吧。
我没想到第二次接触这个品牌会如此快,上一期镜花水月感觉还没有过多久。打了两个作品之后,YF出品似乎已经能做出具有品牌特征的产品打感了。
参数:4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89.33g,平衡点303mm,6.8mm中杆,40T材质,长210mm,硬度适中偏高,动力六角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27lbs辉厉66线。
笔者没有追民工漫,所以不知道拍子的涂装灵感是否也来自于死神。独立审视来看,漆水质量上佳,有金属质感,渐变的银灰到苍蓝属于不抢眼但能耐看的风格。拍子贴纸用得较为克制,仅拍框下部用了图案修饰。笔者并不讨厌雷切这个冷峻的形象。
说回这个拍子的科技,在跟知情人士交流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特别值得说道的地方,毕竟这依然是一把代工厂模式的球拍。但拍框是杨老师自己设计的,借鉴了蓝厂驭和红厂战戟的思路,目标做一把类似mx80方向的出品。拍框下部是经典盒式拍框,两翼过渡到拍头12点的破风结构。
拍子挥速很高,甜区规律,且挥重并不大,需要克服的地方在于中杆的驱动,不算长,且调教略微硬一点,哪怕是能借上拍头些许的势能,要打出有质量的出球。打高远球时可能感觉还不明显,来一发平高球就知道雷切更适合哪种发力模式了。
拍子的反馈很直接,笔者觉得它是更加接近速度拍的一个产品,出球不拖泥带水。拍子平抽挡的节奏很快,连带上网的跟进继续抽追身能顺畅完成。笔者是很喜欢这种风格直来直去的产品,毕竟手活个心思没那么花,打球风格也这样。
不过这样一来,雷切的小球处理是对使用者的另一种考验。虽然甜区大,但接球后对我来说并不好掌握手上的力度,过网则容易弹高,手指带搓的动作能有效改善,如果打对抗建议实战前找队友多搓几下热热手感。
雷切的杀球很有穿透力。因为挥拍速度很快,所以在拿到上手球全力往下鞭的过程中很容易打出破风的切割音效。与之相对的是出球的速度很高,杀准了之后对方处理难度很大。但下压感没有特别强烈,出球线路较为低伸,错过最佳拿点后容易出界。而雷切的点杀同样有出乎意料的毙命效果,落点比较尖,如果出手突然则效果非常理想。
我想这有赖于中杆,尽管现在小品牌都在推崇高模量的原材料,不过YF还是老老实实地选用40T混30T调教出一款偏硬且卸力感较低、爆发力上乘的主心骨。但我也有所担忧,几次试用下来中杆的反馈感每次都越发偏向韧弹的方向去,所以对于这款球拍是否存在中杆衰减快的问题笔者不能给出确定答案。
这显然也是简单好打的一款拍子,带有自己的理解和设计,虽然不糖水,但使用过程相当爽快,有种小钢炮的驾驭感受,4U规格更适用于快节奏的双打对抗中。
借鉴和对标的边界笔者目前还没有办法说明,毕竟这个拍子也是找厂家代工的,但哪怕只有框型经过设计融入了自己的理解,那么这个拍子就不糊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