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一看就知道是客制拍。
另外,可以看出来蓝厂的部分入门级TK系列曾经火到何种地步,简单粗暴的配置和扎实的营销表现让这拍子能够被挖掘的潜力非常大。当然,也有一些以中端拍作为蓝本的客制拍,但就目前笔者的体验来说,其产品力已经有点被透支。
参数:4UG5,有底,使用状态总重89.9g,平衡点305mm,7.0mm中杆,长220mm,硬度适中,盒式拍框,72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28磅,穿线24-26lbs BG65线。
TK666有着比较少见的一个色号,拍框是上半部白色下半部接近蒂芙尼蓝的分割设计,整拍的色调比较浅,相对小清新。前拍主在拍子上贴了lcw的水标则破坏了这种清新感。我找不到更多TK666相关资料,但以拍子庸俗的命名和入门的定价及配置来看,非常符合tk系列低端产品的风格,简单朴实,其面向的人群也较为清晰。
这是一把比我想象中更重的4U出品,而且拍子的弹性不佳,体能下降时基本不好使。要说好借力吧,确实单纯的挥拍感觉还可以,但是出球的效果不理想,以至于自己在热身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加力来提高飞行的弧度、速度和深度。发木也是同级别产品的一个常有的表现,尤其是在用了FRS工艺的球拍上,后者确实能将耐高磅性能上来了,但也让拍面反馈像死面一样,隔绝了大部分的人拍交流。我不确定它的模板是哪把拍子,毕竟光是没有加力槽以及不是全线槽这一项就排除了大部分低端的TK。
挥重过强烈了一点,以至于笔者在炎热天气下两局激烈对抗后换上这把装备去跟别人拉高远球都变得没那么利索,可能中杆强度的提升也让拍子的挥击过程变得生硬。我怀疑这把拍子没有经过太多的调试,毕竟其面向的人群没那么讲究。另外,这把拍子的标准重量是80g,既然配备了4/5U两种规格,那么我猜公差为负的当做5U,公差正的当做4U,这倒也合理。
头重、线床发面,再加上盒式框的高风阻,这让TK666的双打体验并不好,尤其是接杀和接平抽挡,有明显的迟缓,全方位的反应不够敏捷,发力也不清晰。还是用来打单会比较好,尽管不是所有人都会在单双打中区分使用装备。
TK666有优势的地方在于握拍时分量感明显,结合拍面强烈的卸力感,可以在近网打一些高质量的小球,像抢高点搓放这种简单的操作时不时能打出滚网的反击。不过因为拍子的灵活属性没有那么强,玩花一点想做个假动作或者是勾网前对角线这种动作失误率会高一点。
TK嘛,它的后场下压如何?这把拍子的进攻属性更多是依赖于其自身的头重感来完成的,击球的感觉更倾向于击打而并非反弹,下压感在线,但没有太多的爆发力。有时一拍重杀打出去还要通过调整身体重心来协助发力,连贯能力受挫,偏偏也没有太强烈的一拍打死的能力。入门拍,确实不应该要求那么多。
建议已经入手的球友给它换一条反应灵敏一点的线,BG65跟它搭配起来对笔者来说过于粘滞。
说到类似TK666配置的球拍,我倒是还想到了TK15L。尽管我还没有用过后者,但这次的体验让我对它降低了期待,怕不是M40J都救不回来FRS,更不用说是超轻拍。
本帖最后由 L.C. 于 2023-7-27 23:0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