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去偷袭一把绿厂老同志。
说起NS系列,大把年资比我长的球友会比我更加熟悉,先不说被装备区各路大佬狂吹的九千岁啊紫剑啊这样的理财神作,光是怀古伤今的各色言论都会时不时地有帖子冒出来。
有那么神奇吗?根据笔者曾经使用过的NS8000来看,确实有点东西,但也就有点东西罢了。
得益于与友人的交流,我能再次探寻NS系列高端的出品,看是否如故。
参数:3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92.2g,平衡点288mm,中杆长213mm,硬度偏高,破风框,72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22磅,穿线24-26lbs KT66F。
那个时候的YY还是很喜欢银色漆水的,而这个时期的所有拍子现在看起来都有典雅的感觉。拍框有黑红两色贴纸,拍框4、8点位置和中杆根部有少量装饰,告诉大家,less is more。既然说是6600这一数字,那么它会否是9900的青春版?我不知道,但是这个锥盖很有特色,此前没有见过,有没有其他大佬可以告诉我这个锥盖除了减震以外还有什么功能吗?
3U低平衡点,线床面积超大,中杆硬度较高,按道理对笔者来说它的上手难度并不会太高。然而更大的线床往往意味着甜区力量不足,偏散,在打准球头时力量反馈感一般,并不聚力。朋友告诉我有些时候这拍子比9900好用,毕竟它没有那么硬……那9900得是多难使?
挥速嘎嘎快,有凌厉感,拍框又薄又锐利,风阻很低,没有4U的版本——那个时候确实也不流行4U,倒也能理解,毕竟都那么轻快了4U可能更加不好发力。但其实更关键的是G5这个手柄真的太友好了,本来就是定位双打拍,在很多情况下都会遇到抽档,接杀这种需要在瞬间切换正反手握拍以及握把高度的操作,更粗的围度用起来就是没有纤细版的灵活。而同时期大陆流通的3U级别高端绿厂出品基本上还是G4居多。
不过,我对这把拍子平抽挡的表现还是有点微词,不是因为它不够灵活,而是线床没有太弹而有力的感觉,打起来的反馈感并没有那么愉悦。我很能理解为什么后来的绿厂高端出品都不再做72孔的拍框了,尤其是在这么大的拍面上必然会导致甜区不集中的问题,相比之下小拍框的甜区小和68孔的甜区小对出球力量都有提升作用。
我怀疑这把拍子更加适合在网口做操作。甜区那么大又那么散,轻挡一拍卸力球回近网的感觉不错,网口的小球抢到高点也能搓得转,举拍封网也很迅速。
这真的是一把古早味的YY啊,后场的击球反馈突出了一个直接,但不会有太多的弹性参与,也就是更多是把球给“打”出去。这样一来,对于一把没有头重、没有弹性也没有甜区集中力的球拍来说,它的进攻表现放到现在来说肯定是没有太亮眼表现。更何况,它的质保还只是22lbs,要突破它的潜力就要做好易耗的准备。还好这种突出的直接感觉其实在后场发力打球时还是有点快感的,出球的卸力感也不算明显,让我轮转到后场时也不至于过于疲弱,但更好的方式更定是出手更快带拦截效果的突击和点杀。
而且拍面那么大,收吊一拍的容错率和效果都很好,哪怕不能强行破门也有手段去保持主动。
处理被动方面,在连续的接杀球中没有问题,但在处理一些反手、追身和后仰的头顶区来球时就不太容易摆脱到位了,主要还是中杆的硬度偏高,发力水平不好或者体能不太好的情况下会面临回球不到位的危险情况,因此当姿态不好来不及发力时更多只能通过线床自身的弹性把球挡回去,这样一来也容易被对手抓到过渡。
虽然是友人力荐的一把拍子,但是我想更多是因为他把6600和9900放在一起做对比了,同时我估计9900也没那么符合我胃口。
NS6600对我而言没有惊艳感,反而是作为当时跟友人交换出去的那把拍子我更加喜欢,在进行驭10的更新之前会着重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