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有没有发现,笔者在比赛日发的都是些中低端没啥难度的球拍? 比赛日会很少人看装备区,阅读量一少,加上华南地区的炎热天气,自然就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玩一些容易操控、写起来能够滥竽充数的东西,当做交作业。而且,从二手市场的表现来看,这仍然能够为部分入门球友提供参考资料。 当然在我玩腻了之前,把低端玩出个醍醐味也不是不行,比如说尝尝同一款式不同型号之间的差异。
参数:3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94.0g,平衡点306mm,中杆长215mm,硬度适中,破风框,72孔线床,8-4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8lbs BG65Ti。 给它贴个标签,就是绿。我知道同一款式之间要根据不同的型号作出差异化的涂装以示区别,然而既然风刃300用了黄、风刃300B用了红,那大可以让风刃300C跟600C一样用上蓝色吧,没必要原谅自己。当然吐槽归吐槽,整体看上去风刃300C没有毛病,也算顺眼,毕竟风刃300有多顺眼它也就有多顺眼,除了颜色以外没有改变。还有一点,虽然破风的程度并没有中高端系列那么激进,但也降低了拍框打中球头后掉漆的风险。
C是同系列中侵略性最强的一个调教,一方面300只有它是3U规格,另一方面其平衡点也直接干到了空拍300mm多。尽管中杆的硬度升高并不大,但是从上手球的击球反馈来看,其驱动能力上升了一个台阶,有良好的借力感,而且出球力量比起300那种更多依赖拍子弹性的调教会多出一份力量感,出球更冲。当然,也要来一段老生常谈,BG65Ti让这把拍子变得更加不舒服,在提升了使用门槛的同时,还扩大了拍子本身发木震手的情况。
如果是刚入门的朋友用,建议还是搭配较低磅数就能体现出良好性能的线材,比如BG80或者XB65这一类的产品,否则这拍子会变得相当难用。 首当其冲,平抽挡中风刃300C就会让笔者难受。由于挥重的上升,哪怕是搭配风刃框提高了整体的挥速,在连续的架拍挥拍中C让我更加吃力容易别不过拍子来,连贯速度明显要差一点。而且,65Ti本身的弹性没那么好,出球响应中庸和出球初速度不快进一步限制了中前场快节奏操作的空间。
这可能是风刃低端系列中的一把更适合单打的产品。 当有更多的重量填充到手上之后,对出球稳定性的提升效果是较为显著的,在长球中的指向性也有所提升,笔者在对阵应对能力稍弱的双打对手时会更愿意通过一些平高球去压制对方,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对落点的把握也会越发有信心。 包括控网的手感也是,无论是来自后场的一拍收吊还是网口低手位的强硬回放,都相当稳定。相信如果不是65ti那么滑的话,它的拿捏感会更加强烈。
当然,专注于双打后场的区位,这拍子同样能够胜任,主要是这把拍确实是笔者最近用过的低端李宁中进攻能力表现最好的一把。 虽然中杆没有提升,但拍头带着球头往下压的感觉相当清晰,出球比较实不会发飘,打击感比风刃300进一步增加。这是一把用较低成本就能体验重杀快感的器械,无论是从使用成本还是从购买成本来说。让笔者更为欣慰的是,以往风刃框经常在手生时期造成打框的情况到了300c上因为挥重的重新调整得到了有效抑制。 这把拍子,其实同样挺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