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看到这篇帖子标题的我也不禁问了问自己,我沦陷了吗?如沦。
实际上,这拍子更多是赠品的属性,跟卖家沟通了一下通过第二份半价的形式弄到手的。考虑到此前已经用过永恒之戟这个等级的产品,那么我想也应该一视同仁,甚至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试试这把让百元市场搅得好不热闹的名物。
当然了,如果有一百块钱,我建议你买均衡之刃;如果你有一千块钱,我不阻止你买十把均衡之刃;如果你有一万块钱,我就不建议你买一百把均衡之刃了,毕竟只需要九千九百块。品牌形象我没兴趣讨论,我在意的是产品。
参数:4UG5,有底,使用状态总重87.77g,平衡点310mm,中杆长210mm,硬度偏低,盒式拍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磅BG65。
笔者手头的版本是白色的,这一上手说实话我就知道了这是一个什么操作。球拍的装饰一概没有,0,这根本就是小黑拍上底漆的状态嘛,只不过T头底盖加了logo、中杆加了参数提示嘛。但从颜值来看我就已经对它丧失了所有兴趣,连门面功夫都不做,何必呢。颜值也是产品力的其中一个维度,这可不是“把成本都堆到性能上”可以解释的。这种压缩成本的方法,我个人不怎么买账,而且漆水强度也不怎么好,比较容易掉漆。我唯一能想到的贴切的形容,就是Balb/C。
平衡拍,挥重低,盒式拍框赋予了线床经典的甜区区域以及熟悉的打击反馈。中杆照顾到了最入门的那一批学生党的能力水平,做得比较软,驱动感非常明显,对笔者来说甚至是有点乱晃了。虽然拍子的线没有太好,但打个高远球没有问题。这一类的产品要是出问题也肯定不会出在高远球的体验环节中,关键是它究竟牺牲了多少其它方面的性能。
而说实话,它并不能在水平相当的对抗中给予笔者足够的信心去实施全力的进攻。从重杀的手感和效果上来看,它比笔者此前一段时间大批量用过的二线、自主品牌入门级产品相当,没有特别出色,也没有特别拉胯。但是,但是,拍子确实做得非常糖水,随手一抬就能打出往下走的球路。我不知道黄厂做了什么让这把标称空拍平衡点290mm的球拍在使用状态下产生了20mm的增幅,不过作为一把4U规格球拍,小白确实有着不错的下压感。
我不认为这是不好的,毕竟对于它所面向的客户来说,解决有无比解决好坏更重要,而均衡之刃能解决进攻的有无问题……更正,是解决进攻快感的有无问题。
而偏偏因为它穿了一款65线,所以用它来接杀或者用它来做小球都有一点的卸力感,这种卸力感会时不时让我做出一些意外的近网小球。当然了,理论上来说这拍子用来接杀或者接吊的手感都应该很好的,因为软弹好发力,更容易主动或者借力把球挑高挑到位,只可惜线床的弹性没有多好,而且挥重也确实虚了一点借不到挥拍的势能,试用当天偶尔会打出够高不够深的摆脱。
至于中前场抽档方面,它也确实做得足够灵活,无论是反手接球还是处理追身的情况都比较舒服。反正对于一把一切都是按着轻快软弹来设计的入门级产品来说,均衡之刃之流一般都只会产生中杆恢复速度不够快以及出球不够爽脆的问题。其实我在它身上找到了以前用TK15的感觉,尽管从弹性上来说还是后者比较靠谱,但一把阉割版的TK-15能卖这个价也确实可以了。关键是,它不震手,用着还挺舒服。而且这把试用器材按六七折放到二手市场,居然被秒收了……
其实它的主观硬度比上次用过的永恒之戟还要高一点,但出球的坚实程度确实还是后者更好,思来想去,果然还是线的问题。对于这类本身性能就存在着上限的拍子,最好还是给上更好的线材吧。至于说这拍子有没有高科技在里面,我说有大家也不会信吧。自己购买二选一的话,我还是选个戟吧(非骂人)。
所以它对市场的意义大于这拍子本身性能所表现的意义,其意义在于把小黑拍做了涂装并打到了足够低的价位,作出了规模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