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亮剑15 是处于比较尴尬状态的一个产品,据说在蓝厂拿下韩国队赞助的时候,让李龙大来选用器材,本来亮剑15 的定位比亮剑12 更高,但欧巴就是更加喜欢亮剑12 的手感,成就了后者响亮的名号和口碑。 不过我还听到了另外一个版本,说本来亮剑15就是中高端定位的产品,尽管硬度仅次于亮剑10,但是品质并没有那么高。可即便如此,也不能解释这把球拍价格崩盘如此夸张的现象。 参数:3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93.0g,平衡点296mm,中杆长215mm,硬度中等,菱形破风框,72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28磅,穿线25-27lbs BS710/KT66F子母线。 这个锥盖的款式跟我MX-90的款式差不多,可以看出来年代感了。从定价上看,确实还达不到旗舰级产品的水平,中高端定位无误了。外形上,拍框配色为香蕉巧克力,而4点钟位置的Sword用了暗红色来表示,这个效果不错。珠光漆的工艺,让这把拍子的颜值直接提升了一个档次,但是这个亮剑的破风框是祖传地容易破相,笔者手头的样本更是经历了多年的被蹂躏,导致多处瑕疵产生,全系列都是“花剑”。 仔细看,亮剑15还带有一点小平头的感觉,我推测它的甜区面积会有所收缩,所以上手难度可能会高一点。但在实际上手热身的体验过程中,比起甜区表现的那么挑人,球拍在硬度方面就没有做得那么激进了,形变没有那么难发生。笔者确实还比较喜欢双打速度拍有着偏硬一点的击球反馈,也许亮剑15这把老同志在过了那么多年之后有点发软吧,毕竟当年号称硬度仅次于亮剑10……好吧,亮剑10我也还没有试用。 拍面大,但是对出球的容错率没有太多帮助,打点位于甜区内外的出球效果差异还比较明显,也算是小平头的特性了。不过年纪上来之后,更加显得这把亮剑有点疲软,而拍面却并没有太硬直的感觉,也许是线材搭配不合理,些许的粘球让它打起来有点违和。 但是挥速很快啊,挥拍有切割空气时产生的尖锐声音,这也是当前框型的一大特色。亮剑15在中场和前场的表现依然十分出色,尽管是3U的规格也非常灵动,在平抽挡或者接突击中非常亮眼,打得非常快,反应迅速,正反手切换的平抽平推或者封网软挡手感良好。亮剑用起来还是爽啊,双打对抗中把速度感做到了非常突出的水平,哪怕这是一把中高端定位的产品也没有在这方面有所含糊。 虽然因为挥重的原因,它比09要更灵活一点,但是其下压质量的上限以及容错率恐怕还是处于目前笔者用过的所有亮剑之下。小平头所带来的一点聚力感被中杆的弹性以及硬度有所削弱,再加上它的挥重本身并不大,其重杀球质量不够好,顶多是在速度拍里算中等偏上。要实现下压得分,依然需要贯彻连贯、突击的思路进行,用快和智来打,而并非用力来打。 用这把拍子我会很少考虑在网前搓搓勾勾的,只有在轮到前场又没有太激进的想赢的念头时才会软档软放一拍。虽然亮剑15的后场吊球手感也挺好,但是这不能说完全是球拍拍面大的功劳,当前线材搭配本身就带有一点持球感,自然对控网的手感有增益作用。 没发现笔者一直拿它去跟亮剑的旗舰款比较吗? 虽然有着那么多比不上的地方,但耐不住非常便宜啊,就三张左右的成本,能做到这个水平,性价比极高极高。对于在速度拍上追求弹性和越级进攻体验的球友就不必考虑了,但亮剑15的全面性和对亮剑系列特点的继承让这把定价1180的球拍显得非常物美价廉,哪怕是跟后来者的极速或者神速系列相比。同价位,它可以在速度拍中形成降维打击了。
|